讀者糾出“辣椒”和“算盤”
近日,一位高先生指出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宋代吃辣椒等文化錯誤。
高先生認為,《天龍八部》第十一回有:“自此一路向東,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譽聽著途人的口音,漸覺清雅綿軟,菜肴中也沒了辣椒。”《天龍八部》寫的是北宋的故事,而實際上,辣椒原生長于中南美洲熱帶地區(qū),1493年傳入歐洲,直到明朝才傳入中國,“菜肴中也沒了辣椒”從何談起?另外,《天龍八部》有個“金算盤”崔百泉。雖然在宋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就有算盤出現(xiàn),但在當時叫做“算籌”,直到明代,在數(shù)學家吳敬所著的《算法十全》當中,才首次出現(xiàn)了“算盤”這一名稱,因此,身處北宋的崔百泉絕不可能有個“金算盤”的外號。
就這兩個問題請教了金庸小說研究專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先生。孔慶東介紹,在辣椒的問題上,確實是金庸錯了。孔慶東專門研究過辣椒的起源問題。辣椒確實是在明代傳入中國的,宋代中國人的辣味是從蔥、姜、蒜等佐料中獲取的。據(jù)了解,明代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箋》,是我國關于辣椒最早的文獻記載。至于算盤的問題,孔教授認為,“算籌”不夠口語話,即便宋代書面語言用“算籌”這個詞,很難講民間不會有算盤的說法。
孔慶東認為,小說也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金庸大俠這些年來反復修改自己的15部作品,就是要彌補這種遺憾。也正是由于金庸小說深受喜愛,才有人愿意為其挑錯。孔慶東還指出,金庸小說的一大特色,就是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各地風土人情,所以希望金庸先生能夠?qū)ⅰ袄苯贰边@個錯誤改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