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的收音機、家用錄像機、彩電、汽車等許多工業產品席卷國際市場,但從制造技術上來說,幾乎都來源于美國,不是日本自己的創造發明。惟獨風靡全球的方便面是在日本誕生的,它的發明者是日本著名的日清食品公司的創始人安藤百福。
1945年的日本經濟極度困難,各種食品極度缺乏。一天傍晚,安藤百福在大阪梅田車站看到人們為了買一碗熱湯面而在寒風中排起了長隊,這一情景使他意識到日本民眾如此喜歡吃面條,那么面條應該擁有無比巨大的市場潛力,如果能發明一種像面包一樣想吃馬上就可以吃的面條,那一定深受人們的歡迎。這種極其平凡而又是打破千年來的習慣與常識的念頭造成了他研制方便面的直接動機。
促使安藤百福開發方便面還有另外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開始大量接受美國的物資援助,面粉就是其中的主要物資之一,于是,宣傳和鼓勵人們吃面包就成為日本厚生省的一項工作。作為一名東方人,安藤百福對此深感不滿。他認為,面包是西方人的注釋,改變飲食方式就意味著摒棄本民族的傳統和文化。他曾就此向厚生省的官員們提出過建議,說應該提倡吃面條,而厚生省官員反過來對他說:“既然你提出了這么好的建議,那么你就去研究吧!”于是,安藤百福開始真正研究起食用方便的面條來。
安藤百福認為,理想中的方便面條應該達到下列五個要求:味道鮮美、容易保存、食用方便、價格便宜、安全衛生。說干就干,他從商店里買了一臺半舊的軋面機,在自己家里開始了試驗和研究。他想,要制作只用開水一沖就能吃的面條,就應當往面粉里加調料,然后軋成面條、蒸熟烘干。他一邊想一邊這樣干了起來,可是不知為什么,軋出來的并不是一根一根的面條,而是一堆堆像米飯一樣的團塊。軋不出面條,原因在哪里呢?他先認為是面粉缺乏粘性,于是在和面時又加進了雞蛋,結果情況更糟。那么,是不是肉湯里的肉末顆粒太粗了呢?他把肉湯過濾后再試,結果還是軋不成面條。經過多次失敗后,安藤百福決定放棄最初的將調料加進面粉里的做法,采用另外添加調料的方式。他把面粉軋成普通面條,蒸熟后再浸到雞湯里,使面條吸進咸味和鮮味,從而解決了軋面和加味的問題。
接下來,安藤百福要著手解決面條烘干保存的問題了,他試驗過用太陽曬、用熱風烘干等方法,但是他發現這些方法都太費時,不適合工廠化大規模生產。后來,他想到了用油炸的方法,一試驗覺得非常理想,它不但可以很快把面條炸干,而且油炸后的面條上會出現許多細孔,這些細孔在用熱水浸泡時能起吸水作用,可使面條很快變軟。此外,油炸過的面條口味也更好些。
就這樣,安藤百福經過多年的試驗和研究,終于在1958年8月發明成功了第一種方便面條——雞湯方便面,并探索出了一套制作方便面的基本工藝:先在面粉中加入食鹽、油、佐料等添加劑,用軋面機軋成面條,再用高溫加以短時間的蒸制,放入雞湯中浸泡或噴灑,使之帶上鮮味,然后放入模具之中油炸,使之成型。這種雞湯方便面只要注入熱水,蓋上蓋子,3分鐘后就能變成一碗熱騰騰的拉面。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包定價為35日元的雞湯方便面與拉面店現煮現賣、又有配菜的拉面價格差不多,經銷商都擔心這種新產品會銷售不出去,沒想到半年后,這種方便面就成為供不應求的暢銷食品。
安藤百福的雞湯方便面被稱為“時代之驕子”,這是日本戰后第一種新型的方便食品。新聞記者稱1958年為日本的“方便食品元年”,在文化史上也占有相應的位置。由于方便面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且常常供不應求,于是,眾多的食品廠都開始生產方便面,很快就增加到了上百家。1962年,明星食品公司和東洋水產公司同時推出了面條與湯料分開的方便面,這一招備受推崇,因為人們可以在煮面條時,隨意加入蔬菜或其他配菜。同時,各生產廠家都在進行創新,力圖開發出不同風味的新產品,于是,各種各樣的方便面便出現在各個超市的貨架上,如炒面、餛鈍面、風味烏龍面等,湯料種類也不計其數,風味各異,年產量也急劇上升,到1965年已達到了25億包。
方便食品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但是這種具有時代氣息的方便面的出現,乃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是它領導了一場世界范圍的飲食革命,開創了飲食新紀元。那么,小小的方便面風靡世界的奧秘何在呢?
日本方便面食品的加熱時間一般定在3分鐘。據心理學家研究,3分鐘是人們“等候”時的最佳心理時間,在這時人們的期望最高,注意力和想象力也都處于最佳狀態。超過3分鐘,人們便會分散注意力而變得焦躁不安;短于3分鐘,人們又會覺得來之甚易,產生一種無所謂的心理。日本方便食品的研制者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狀態并加以利用,獲得了成功。
方便面風靡全球的原因還在于現代人生活方式的迅速改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家庭成員的生活規律難以統一,而方便面則以其不用繁雜操作就可食用的簡便性,解決了個人的用餐問題,獲得了皆大歡喜的結果。跟農耕社會的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不同,現代化的大工業生產往往只向人們展示其最終的產品結果,這就使得發達國家的年輕人普遍具有無視過程、一味追求刺激和結果的心理,這就成了方便面暢銷的一個原因。
目前,全球食品市場上每年出現約2.5萬種新開發的產品,其中大部分維持不到一年就在市場上消失了,而存活率較高的產品則多為方便(速食)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口味變化多的食品。這表明有利于身體健康和口味新鮮的食品較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方便面便是最為突出的一個例子。方便面是工業化社會的產物,就像肥皂劇一樣,給人以輕松和解脫。而隨著這種工業化的日益強化和精密,人們會越來越需要方便面一類的食品。據調查,在70年代,平均每個家庭約需要一個多小時烹制一頓晚餐,到1994年,花費的時間則只有20分鐘。而目前美國有20%的食品是可以在10分鐘內烹調完畢的方便食品,這也反映了方便食品的需求狀況和發展趨勢。方便面以其口味變化多、款式新穎、包裝精美而適應了市場的變化,所以市場的占有率和存活率都較高,并在全球的食品工業中占有相當高的份額。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對快捷、簡單、營養、美味和廉價的方便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長,這也為方便面的生產和經營者開啟著巨大的“方便”之門。
現在,方便面的10大消費地依次是中國大陸、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美國、菲律賓、泰國、越南、中國臺灣、巴西。在方便面的種類、質量和特色方面,日本無疑是最大的贏家。進入21世紀后,為了不斷推陳出新、創造出更多的風味與特色,日本業內人士做了一份調查,問題是:“你希望在新世紀吃到什么樣的方便面?”結果令人大開眼界:
超聲波方便面:打開蓋子,便立即出現一碗熱騰騰的拉面。
魔法拉面:用自來水就能泡出一碗熱騰騰的拉面。
宇宙面:跟宇航食品一樣超小,熱水一沖便能變成普通尺寸的拉面。
減肥面:邊吃邊減肥的拉面,當然營養成分不能少。
環保面:喝完杯面中的湯,最后還能將杯子吃進去。
乍一看,這些創意似乎有些不切實際,但聰明的日本人向來擅長學以致用,并能將其發揮到極致,誰會料到,他們怎能不會讓這小小的方便面再次風行于全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