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挖空心思地去控制別人而不可得,不如花點氣力來控制自己——比如,試著把“應該”換成“感激”,把“失望”改成“體諒”吧!
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哪一對走進結婚殿堂的新人不對未來的家充滿向往,想像中,那一定是溫馨的港灣和供人相濡以沫的地方,但出乎意料并近乎殘酷的事實是:不少走進婚姻的人最終發現,家竟然是一個傷人最深的地方。
生活中,常見總覺得自己被辜負了的怨偶,他們在家庭這片疆土上被弄得遍體鱗傷,從新婚夫婦到中年男女,乃至花甲老人,誰都仿佛有一肚子的委屈要訴,一腦門子的官司要打。由此,大家斷定:婚姻關系是所有人際關系中最為復雜的一種,不管你有多高的學問,多出類拔萃的才華,都不足以保證你在婚姻這場考試中得滿分或高分。
其實仔細想想,大家的委屈也好,煩惱也罷,多源于一旦進入婚姻,愛情便似乎有了保險,彼此的字典里就都寫滿了“應該”,把對方付出的愛和關心當成“該著”和天經地義的享受。
常見天生麗質,聰穎可愛的女孩,因為上帝的賜予使她們資本豐厚,從來不缺愛慕,不乏追求者,她們被大把大把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寵愛沖昏了頭腦,認為自己是至高無上,無法代替的。永遠不必花力氣去掙愛,仿佛這個世界原本就欠了她們情分,所以她們從不懂得珍惜愛,對任何人的給予都肆意揮霍。她們從沒意識到,透支幸福有多危險。直到曾經百依百順的愛人日漸冷漠,甚至逃離的時候,手里捏著滿是赤字的賬單的美人們才手足無措,她們要承擔的不光是失愛的痛苦,還有更悲慘的結局:一味的只要不給早把她們變成了殘廢,讓她們喪失了贏得愛的能力;長期的不勞而獲把她們變得麻木,使她們喪失了對愛的感受力。
可見,過多的“應該”是一種透支,它讓你從幸福的提款機里只取不存,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幸福賬單”上全是赤字。其實,好的婚姻絕不是“要”來的,也不是“挑”來的,而是花力氣“掙”來的。
前段時間,在一家電臺的午夜談話節目里做嘉賓,靜夜里,常常聽到女性朋友在熱線的那頭抱怨:
我夜里咳嗽得都吐了,他應該起來看我一眼吧?可他,睡得像頭死豬!
我加班那么晚,他有車,應該來接我吧?可他跟朋友聚會愣給忘了。
上午把我從醫院里接出來,應該往家里打個電話問問情況吧?誰知一整天,杳無音信……
還有很多,我只不過是要他這樣……只不過要他那樣……總之,我所有的痛苦都是他給我帶來的。
事實上,兩個人畢竟是兩個世界,就算再默契,也無法保證,你想要的,恰恰是他想要給你的。你能像控制機器一樣去控制一個活人嗎?與其挖空心思地去控制別人而不可得,不如花點氣力來控制自己——比如,試著把“應該”換成“感激”,把“失望”改成“體諒”吧!
當你不再把愛人給予的關愛和體貼當成“應該”,而對這一切充滿感激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多了那么多沉浸在幸福中的機會。還有更重要的,在“感激”的同時,你也被調動了,它讓你具備了一種自覺——隨時想多為他做些什么,這時你的婚姻就進入了良性循環。同樣,當你體諒他夜里的沉睡是因為疲勞;他的遲歸是由于他想給你的是他所認定的愛的時候,你發現,最終你卸掉的是自己心里的包袱——原來,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說到這兒,你或許已經明白,感情上的痛苦,大多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沒有誰可以讓你痛苦,快樂也是。可見,過多的“應該”是一種拒絕,它讓你把自己快樂與否的按鈕送到了別人手里,而把失望的機會留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