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他的時候,她已經27歲,女人到了這個年齡,一般都不敢再奢望愛情,況且那時,她剛剛和前男友分手,有些慌不擇食,所以朋友介紹認識他時,盡管他大她7歲,離過婚,還帶著一個6歲的小女孩兒,她也沒怎么猶豫,就答應了。
他是個中學教師,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黑不白,不美不丑——典型中庸之道,人也寬厚沉穩,細致溫和。他們的愛情進展得還算順利,他常常來看她,有時帶幾本她喜歡看的時尚雜志,有時是她愛吃的零食。看她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寫稿子,他會不聲不響地給她配好保護眼睛的眼鏡,會給她買柔軟的坐墊和靠墊。他的女兒也是個靦腆溫順的小女孩兒,并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強烈地反抗她這個未來的后媽。他們一起出去時,外人一看就感到這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
他對她很體貼,生日的時候,他親自下廚為她做了一桌子的好菜,把她最愛吃的菜都挾到她的碗里,然后看著她吃,他從來不說“我愛你”,但是他說:“我會好好珍惜你,我會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你,像疼愛我的女兒一樣疼愛你?!?/p>
她漸漸開始習慣了他的照顧:習慣了天冷的時候他把她冰涼的手握在手心,塞進他的口袋;習慣了他陪她去吃熱騰騰的火鍋,或者在家里親自下廚給她煲養顏湯;習慣了感冒的時候他陪在身邊,把熱水袋用毛巾包好放在她打吊針的那只手下。
她心安理得地享受他的呵護和照顧,直到有一天他提出結婚,她心里猛然一驚。
“他是自己想要的人嗎?”她問自己,不,他太平凡了,她幾乎想象得出他們以后的生活,柴米油鹽,一日三餐,那種日日重復的平淡瑣碎的婚姻生活,會把她的激情一點一點地消蝕掉。
直到這一刻她才驚覺:原來她從一開始就沒有把他放進自己的未來。
她提出分手時,他的眼里滿含著深深的痛惜和不舍,他懇求她好好考慮之后再做決定,她卻義無反顧。她知道和他在一起自己是幸福的,可是幸福不等于愛啊,既然自己不愛他,就不能這樣自私地占有他的未來。
分手之后,她又回到了單身的生活。她一個人去逛商場,買回來一大堆無用的東西,深夜里把音響開到最大音量聽CD,在網上四處游蕩。她遇到過很多人,來了又去了,卻再沒有一個人能像他那樣愛她。
那夜,她聽那首《后來》,劉若英凄涼的聲音唱著:“后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后來/終于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永不再……”
那一瞬,她淚流滿面。她寫了很多的愛情故事,可最后她發現原來只有自己不懂得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