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勇軍進行曲》
作詞:田漢作曲:聶耳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于1935年為影片《風云兒女》創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歌曲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新中國成立后,被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松花江上》
作詞/作曲:張寒暉
這是一首在中國人民中廣泛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抗日歌曲,歌中唱道:“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中國人民永遠忘不了“那個悲慘的時候”,忘不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惡歷史。
《保衛黃河》
作詞:光未然作曲:冼星海
這首抗戰時期的著名作品是不會讓人忘記的,因為“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的人們正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大刀進行曲》
作詞/作曲:麥新
二十九軍大刀隊英勇抗日的事跡,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當時在上海工作的進步青年孫培元(又名默心,后化名麥新)以滿腔的愛國熱情創作了一首歌曲,不久此歌就成為抗戰時期家喻戶曉的一支名歌,此歌即為《大刀進行曲》。
《新編“九·一八”小調》
作詞/作曲:呂驥
呂驥,原名呂展青,湖南湘潭人。自幼喜愛音樂,會演奏多種民族樂器。
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呂驥創作了不少優秀聲樂作品,像《新編九·一八小調》、《保衛馬德里》、《鐵路工人歌》等。
《畢業歌》
作詞:田漢作曲:聶耳
作于1934年,最初是影片《桃李劫》主題歌。該片描寫“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由于歌曲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因此深為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所喜愛,在我國革命斗爭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游擊隊員之歌》
作曲/作詞:賀綠汀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后,作者隨上海文化界救亡一隊北上做抗日宣傳,作此曲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熱烈歡迎。
《在太行山上》
作詞:桂濤聲作曲:冼星海
合唱曲,作于1938年,歌詞描繪太行山中游擊隊員們緊張的戰斗生活和勇敢頑強、樂觀開朗的性格,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進行曲風格,表現了軍民間的魚水情。
《歌唱二小放牛郎》
作詞:方冰作曲:劫夫
傳唱了60多年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牛兒還在山坡吃草……”的歌聲不知感染了多少熱血青年??墒?,許多人都以為“王二小”是個“藝術形象”。王二小出生于1929年,犧牲于1942年的農歷9月16日,年僅13歲。方冰、劫夫就是根據當時對王二小事跡的報道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南泥灣》
作詞:賀敬之作曲:馬可
1943年作于延安。南泥灣是延安在生產運動中的一個典型,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此墾荒,使它從荒山禿嶺變成了莊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陜北江南。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校的秧歌隊來到南泥灣,向三五九旅的英雄們獻上新編的秧歌舞《挑花籃》,《南泥灣》是其中的插曲。歌曲旋律優美、抒情,歌唱南泥灣由荒涼變成“江南”,并熱情歌頌了開荒生產建立功勛的八路軍戰士。摘自《北方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