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時配種 當母豬接受公豬爬跨交配時,一般即是該母豬開始排卵的時刻。母豬排卵持續期為10 ~ 15小時,卵子在輸卵管上1/3處,具有受精能力的時間為12 ~ 14小時,公豬交配后,精子經2 ~ 3小時,可到達輸卵管上1/3處,在該處保持有受精能力的時間為16小時左右,所以,用公豬試情是適時配種技術的首要環節。
一般情況下,蘇太母豬斷奶后4 ~ 5天內開始發情,所以一般斷奶后3天開始用公豬試情。規模化豬場最好采用如下辦法:斷奶空懷母豬每天早晨和傍晚用公豬試情,即讓公豬在母豬圈前慢走,看母豬的表現,判斷是否發情和發情的程度。母豬允許公豬接近時,一般食欲減退或部分停食,人容易接近母豬,用力壓母豬背腰部,母豬靜止不動,兩耳直立,舉尾向上;當公豬接近時,以尾部相誘,發出特殊的叫聲,或者焦急地在豬舍內來回行走,頻頻排尿,表示愿意接近公豬,等待交配,有時豬與豬之間互相爬跨。當母豬愿意接受交配時即可配種,然后間隔11 ~ 18小時,再復配一次,這樣效果較好。配種后第18天起,每天早上再用公豬試情,連試三天,可防止母豬返情漏配。有條件的豬場最好結合使用超聲波測孕儀,判定母豬是否懷孕。
70 ~ 80公斤的蘇太后備母豬配種,同樣可以用公豬試情。但試情時如發現愿意接受爬跨的母豬,不要立刻配種,因為后備母豬可能前一天已經發情排卵,很容易造成配種太遲而影響產崽數,因此不如漏過這一個發情期;第二次試情時,愿意接受交配的后備母豬,則可進行配種,以后的配種操作規程,與經產母豬相同。
在實踐中,我們認為保胎舍母豬的排放順序大有學問,最佳方案應該是將配種授精的母豬趕到保胎舍,根據配種日期的先后,按順序依次排列關放,以方便配種員觀察,防止漏配空懷。切忌隨心所欲,亂關亂放,否則要達到每頭母豬年均2.2胎的計劃必將落空。同時,圈頭卡一定要記全、記準,并需補充記載斷奶頭數和窩重的資料。豬場負責人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二、飼養方式 當前建議的妊娠母豬飼養方式有三種:一是“抓兩頭顧中間”的飼養方式,二是“前粗后精”的飼養方式,三是“步步登高”的飼養方式。究竟哪種方式更為合理?懷孕母豬前期增重快,后期增重慢的生長規律,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尤其是蘇太母豬,懷孕初期復膘增重很快,因此,整個懷孕期建議采用同一個營養水平飼養。但在個體之間顯然應該強調“看豬喂料”,配種時較瘦的經產母豬一般是母性好的母豬,必須在懷孕初期就對這些豬加強營養,使之迅速恢復體況,體況恢復后日喂配合料可以降下來,在產前1個月再增加配合料至每頭2公斤左右,而對于配種前體況良好的經產母豬,則不需要如此。
三、營養需要 懷孕母豬增重每公斤含熱量(824.37兆焦/44.36公斤)18.58兆焦;子宮內容物每公斤含熱能(37.07兆焦/12.03公斤)3.08兆焦,含蛋白質11.18%;而懷孕增重每公斤含蛋白質12.06%;胎兒及胎膜胎水重占懷孕期總增重的21.33%;胎膜及胎水占胎兒重的21%。懷孕期沉積在體組織的熱能蛋白質和脂肪分別比沉積在胎兒、胎膜等子宮內容物上的高22.24倍、3.98倍和14倍。懷孕期母豬每日沉積的凈能7.56兆焦,遠遠低于生長期的生豬。
懷孕母豬每日沉積凈能7.56兆焦,其熱效益為33.1%,即每天需要代謝能22.83兆焦,或消化能23.45兆焦,按10%的保險量附加,即150公斤體重的母豬每天需要25.92兆焦消化能,每日沉積蛋白質58.8克,按蛋白質消化率80%和利用率70%計算,加上維持需要,每天需要240克粗蛋白質,照例按10%的保險量附加,即每天需要264克粗蛋白質,鈣13克,磷9克。
蘇太母豬的營養需要應充分考慮其獨特的特性,一是產崽多,二是耐粗纖維的能力強。蘇太經產母豬產崽14.5頭,初生窩重15公斤,加上胎膜、胎水,共計18公斤,每天多沉積5克蛋白,需要280 ~ 300克粗蛋白質。蘇太母豬耐粗纖維能力強是非常有價值的經濟性狀,懷孕母豬比較適合能量濃度低的日糧,一些優質草粉如花生秧、白薯秧等以及加工副產品如啤酒糟、醬渣、豆腐渣、米糠都是適合飼喂蘇太母豬經濟實惠的飼料,不過必須將粗飼料加工成粉狀,再與適當的精飼料混拌,才能達到較好的飼養效果,其每天的日糧能量水平定在23.41兆焦左右。如果過分強調蘇太豬的耐粗性,甚至走入歧途,將母豬養得只有六成膘,肋骨可數,那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面。(河北唐山大北農種豬場 施增斌 郵編:064104 電話:0315-6528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