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江蘇松江縣有個才女,叫張宛玉,被迫嫁給淮西山陽縣鹽商程穎為妾,心有不甘,就逃往南京江寧縣,隱居于尼姑庵中。不久,被程穎發現,即狀告于山陽縣衙。山陽的楊縣令行文到江寧來提解,當時江寧縣令是著名詩人袁枚。在審案的堂上,張宛玉獻詩一首:“五湖深處素馨花,誤入淮西俗客家。得知江州白司馬,敢將幽怨訴琵琶。”袁枚聽了,心中暗暗稱奇,但疑是請人代為捉刀,于是當場再行試探,就以庭前枯樹為題,要張宛玉再作一首詩。張宛玉略加思忖,吟道:“獨立空庭久,朝朝向太陽。何人能手植,移作后庭芳。”袁枚點頭暗嘆,十分欣賞。
不久,山陽縣令親來江寧,袁枚問他此案如何處理。楊縣令認為才女嫁俗商,極不相稱,不如放她回去算了。袁枚欣然表示同意。原來,張宛玉早已向楊縣令獻過一詩:“立請神明斷,容奴返回鄉。他時化蜀鳥,銜結在君旁。”張宛玉憑這幾首小詩,為自己免掉了一場牢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