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里根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我有個胃疼的毛病,這毛病和我管理的政務有關。如果工作很順利,我的胃就什么毛病也不出,一旦遇到棘手的問題,我的胃疼病又犯了。
心情的好壞和消化系統關系非常密切,心情不好時,很多人會有吃不下、上火、吃什么都沒味道的感覺。消化系統可以說就是標示情緒好壞的晴雨表,平時若有人出現便秘或稀便、脹肚、胃酸反流等癥狀,除要想到生理原因外還要考慮當前的情緒狀態是怎樣的。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系統地觀察過一個叫湯姆的小孩,他那年才9歲。湯姆爸爸是鐵路工人,喜歡喝啤酒,每天回家都喜歡用個暖水瓶提一瓶啤酒放桌上,然后去做飯。湯姆也習慣地天天偷爸爸啤酒喝,喝兩口放那兒,然后裝好孩子。有一天爸爸拎回來的不是啤酒,而是從飯館帶回的準備做菜用的滾熱的肉湯。湯姆照往日一樣咕咚咕咚地灌兩口下去,結果食道燙傷,出現粘連,吃不下東西。依當時的醫療水平,醫生為湯姆經肚皮在胃壁上造了一個瘺,湯姆每天還是用嘴咀嚼,然后吐到一個管子中,再漏到胃里,吃完用紗布把瘺蓋住。他就這樣生活了60多歲。因為他的胃壁可以直觀,心理學家給湯姆做了大量情緒實驗。
湯姆發怒時,臉氣得通紅,胃壁也通紅,蠕動處于亢進狀態,氣得非常厲害時,胃酸分泌特別快;如果給他一個悲傷的信息,他的胃壁就呈現出蒼白的顏色,胃腸蠕動非常緩慢,而且食物吐進去后,胃酸分泌也很少。在正常情況下,胃壁應該是粉紅色的,而且是有規律的蠕動。你看,活生生的胃壁就能顯示出一個人情緒的變化。
心理學家布雷迪也拿動物做過實驗。他把兩只猴子關在一個鐵籠中,其中一只在里面可以自由跳躍,另一只是被鐵鏈拴著的。每隔三分鐘,他們會讓籠子通一次電,兩只猴子被電得哇哇亂叫。他們教會那只能自由活動的猴子在估計快到三分鐘的時刻通過拉一個固定杠桿來躲避電擊。杠桿拉早了無效,拉晚了更不行,必得控制在近三分鐘那一瞬才行。實驗三周后,把這兩只猴子殺了,發現其中一只得了胃潰瘍,另一只安然無恙。是哪一只得了胃潰瘍呢?是那只上竄下跳的猴子。布雷迪解釋說,被拴住的那只猴子接納了現實,逆來順受,電擊就電擊,反而無事。那只自由猴反而因為老得看著時間,經常處于焦慮狀態,提心吊膽地過日子,所以得了胃潰瘍。
1996年全國心身醫學學術會議上,一位來自南京的醫生在報告中說,他有意把24個胃潰瘍病人分成了兩個組,對其中一組12個病人實施常規藥物治療;而偷偷對另一組的12個病人說,有一種進口的新藥治這病很有效。當時人們對進口藥還是很迷信的,然而實際上給他們服用的是一種叫阿普唑侖的藥,此藥能調解人的情緒,抗焦慮、治心煩,根本不是治胃潰瘍的藥。但有了醫生的心理暗示,加上藥物對情緒的調解,病人的心態很積極。42天后,實驗組病人的治療效果要遠遠好于那個實施常規治療的對照組。這更說明消化系統的好壞與人的心情息息相關。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說一點壓力也沒有,但壓力過大的人肯定消化系統就不好,另外腦力工作者、性格內向思慮過多的人,消化道疾病也會多發。在選擇常規藥物治療時,也應該相信,調整出一副好的心態會比吃藥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