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借助敘事學行動素理論考察陳銓的《天問》和蘇童的《米》。在兩個文本中,各自的主人公林云章和五龍都是主體接受者,他們對愿望對象(客體)的追求,都體現為理想的實現。在對客體的追求中,展示了人性的墮落與丑惡,顯示出生命個體在現實存在中追求與失落的永恒矛盾,由此突顯出深刻的生傘悲劇意識。
關鍵詞:《天問》;《米》;悲劇意識;敘事結構
中圖分類號:I 247
文獻標識碼:A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4年3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