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過年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情。一首首一段段的童謠伴著孩子們稚嫩、清脆的童音,走進千家萬戶,在深深的胡同里,在古老的四合院久久蕩漾。
一進臘月便有了年味兒,孩子們都盼望著過年,那時候,只要一喝上臘八粥,離年就不遠了。于是,孩子們便唱起了童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到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時候,孩子們又說道:
糖瓜祭灶,新年來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頭兒要頂新氈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襖。
祭灶是過年時的舊俗,一祭完灶,離年就更近了。到了三十晚上,穿上新衣,點上燈籠,可以盡情地玩耍。童謠里說道: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就這么說著、唱著,長大成人,走出了四合院,走出了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