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載:老鼠與黃鼠狼開戰,老鼠每次總被打敗。老鼠們聚在一起商議,認為是因為沒有將帥所致。于是,他們選舉出幾只老鼠作將帥。這些將帥想要使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做了些角綁在頭上。戰事又起,老鼠再次被打敗。別的老鼠很容易地逃進了洞里,而那些將帥因為頭上有角鉆不進去,全都被黃鼠狼吃掉了。伊索就此詮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于許多人來說,虛榮為不幸的根源?!?/p>
這個結論頗讓人懷疑。老鼠頭上綁角,就像軍隊通行給將帥佩戴軍銜,人類做得,為何就不許老鼠去做?按達爾文“物競天擇”說,老鼠同黃鼠狼開仗,就如同拿雞蛋碰石頭,肯定處于下風,勝負和虛榮又有何干系?
何謂“虛”?未至也;何謂“實”?已達也。“未至”之“榮”,因其“虛”就不準明目張膽追求;“已達”之榮,因其“實”就網開一面讓人追求,這豈不讓人陷入悖論?如此,人們只有躺著睡覺,靜心等待生命的終結。目前正大張旗鼓地進行著的“奧運爭光計劃”,是在為今年的雅典奧運會和四年之后的北京奧運會做準備。盡全國全民之力推進的中國現代化偉業,更是有待于獲取努力奮斗幾十年的“未至”之“榮”。這等“榮”,誰不追求,誰就無法對國人有個交待。
法國傳媒大亨巴拉昂臨終專門立下遺囑,將100萬法郎獎給能揭開貧窮之謎的人。他的問題是“窮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結果在近十萬份答案中,只有年僅九歲的蒂勒猜出了答案。蒂勒的回答是:“窮人最缺乏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西方不像國人那樣對貶義詞心存忌諱,所以“野心”在黃口小兒口中照樣用得灑脫?!耙靶摹笔鞘裁矗坎痪褪恰拔磳崿F”的理想嗎?這和“未至”之“榮”,即“虛榮”不正是一回事嗎?學學西方人的豪爽,國人就不會對“虛榮”避之惟恐不及了。
中國人好面子,中華因而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同學到訪,必打掃庭院、整理房間,傾其所有熱心招待,說到底不就是圖個“虛榮”嗎?放眼四望,“虛榮”已漸成一種“時尚”:新房入住,必須裝潢居室;新店開張,必須裝點門面;商品推銷,必有廣告宣傳;演員登臺,必有形象設計。此風勁吹,連大學生求職,也要來點自我“包裝”;政府為搞活經濟,不遺余力展示魅力,這倒很有點向西方人看齊的味道。
其實追求如此或正當或神圣的“未至”之“榮”,并非易事。它要求追求者具備充分的自信、自尊,千方百計彌補不足、完善自我,去追求有望實現的最大利益或可能實現的遠大目標,體現著人生追求和事業拼搏的勇氣和膽識。正是有馮諼彈鋏長歌“食無魚”“出無車”的圖“虛榮”,方有其后的脫穎而出的齊楚歃血之盟;正是有陳涉躬耕壟畝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圖“虛榮”,方有其后大澤鄉揭竿而起的英勇一舉;正是有諸葛亮隱居隆中“自比管仲樂毅”的圖“虛榮”,方有其后功分三國、開濟兩朝的青史之名。
因為,有如此“虛榮”心,他們才能意識到前進的任重道遠,從而在行動上勇于追求、放手拼搏,充分展示自己鮮明的個性;才有超前的思想觀念,從而打破常規,勇于開拓、富于創新,在競爭的時代站穩自己的腳跟,以付出超常規的努力來建立橫空出世的偉業。青年學子韓寒,連續兩次在“新概念作文競賽”中獲大獎,置某大學中文系破格錄取于不顧,潛心于自己鐘情的文學創作,以一部《三重門》傾倒多少少年才??;電腦奇才比爾·蓋茨中斷令人羨慕的哈佛大學學業,選擇其感興趣的軟件制作,以其強大的微軟公司獨領CT產業風騷;更有一代偉人鄧小平,于三落三起中力挽狂瀾,開啟復興中華的改革開放之門,引領十三億中國人民走向輝煌的現代化殿堂。他們堅信,這些“未至”之“榮”,可以充分激發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上進心,這種強烈的心勁,是任何力量都阻遏不了的。
一個人有如此“虛榮”,應為他慶幸;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如此“虛榮”,應為她自豪,因為希望就在追求“虛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