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客貨兩用車徐徐駛進校園,車斗里裝滿紙箱,紙箱上“慰問品”三個大字格外醒目。師生們都圍攏來了:“誰又送慰問品啦?”車子在辦公樓前停下,司機跳下車來和等候在一旁的校長熱情地握了握手說:“我們姜老板很想念母校啊,特地叫我來一趟,給老師們送來一點……”“哪個姜老板?”“姜來強啊,姜老板!”
姜來強,那年高三五班失去雙親的一個特困生。我的記憶立即蒙太奇式地切換到十年前的那一場景。那天,我正在讀講《一碗陽春面》這篇課文,門外突然撞進一位泥水匠,他喘著粗氣慌張地說:“老師,請您……讓,姜來強同學……回家一趟,他家,出、出大事……”一時語塞。原來姜來強的父親外出打工,在一次舊房拆除中,由于山墻倒塌而因工殉職。
不久,姜來強的母親又被癌癥奪去了生命。姜來強由一個幸福的孩子一下子跌落為伶仃的孤兒。面對這禍不單行的打擊,姜來強同學向班主任提出了退學的申請。學校領導得知情況后,即時召開了全校師生大會,決定免去姜來強同學的學費,并帶頭捐了款。全校師生也向姜來強同學伸出了援助之手———紛紛捐錢捐物,安慰這個不幸的孩子。是啊,學校應成為特困孩子溫馨的家,老師應成為他們的再生父母。班主任找他促膝談心:“每個人的前程都不會一帆風順,許多名人的經歷也都是坎坎坷坷的;你前一階段的學業不錯,應該堅持下去,千萬別半途而廢,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與光明失之交臂??!”姜來強同學懂事地點點頭。由于處理父母的喪事,來強同學落下不少功課,各科老師都主動找到姜來強幫他補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姜來強同學終于考取了高校。入學后,他曾給母校來過一次信,說他的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說非常感謝母校給他的支持和幫助,還說將來一定要為母校做點什么;畢業分配前,他又給學校寫了一封信,說他今后要去西部參加教育科研工作……
“哎,老師們,把姜老板的慰問品搬下來?!焙绵?!“加香無塵粉筆”“加香提神,潔白無塵”“獻給母校老師的愛”“西安‘將來’粉筆制造總廠”。看到一行行娟秀的美術字,我們都熱淚盈眶:這是一個老師最大的慰藉,這是“師德”釋放出的襲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