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華裔青年孔威廉(William Hung)的命運完全當得起“神奇”二字:8個月前他是連歌唱大賽試音都未通過的蹩腳歌手;3個月前他“敗部復活”一夜成名,成為個人網站一周點擊超過700萬次的熱門偶像;這個月他的第一張唱片《靈感》(Inspiration)正式發行,銷量居然遠遠蓋過小天后布蘭妮。用獨立唱片副總裁的話來說,這位中文名字叫做孔慶翔的樂壇新人正成為美國人的“新貓王”!
現場回放
2003年8月5日,身著藍色夏威夷襯衫站在“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洛杉磯選秀分場的孔慶翔顯然很緊張,臺下的評委和觀眾同樣緊張:這位留著“蛋撻頭”、仿佛兔牙寶寶的華裔青年將演繹拉丁歌王瑞奇·馬丁的性感舞曲《怦然心動》(She Bangs)?真是令人難以想象。
果然,孔慶翔一開口,許多觀眾都差點從椅子上掉下來:他不僅嚴重走音,而且臺風相當滑稽,瑞奇·馬丁誘人的擺臀動作變成了僵硬的木偶擺動。孔慶翔的《怦然心動》還沒唱到一半,臺下已笑成一片。
3位評委也被折磨得忍無可忍,黑人評委蘭迪·杰克遜(Randy Jackson)不得不用一張白紙遮住自己的整個臉,好讓自己在紙背后毫無顧忌地狂笑;另一位男評委西蒙·克洛維(Simon Crowell)則癱坐在椅子上,似乎很想突然變成聾子;只有中間的女評委寶拉·阿巴杜(Paula Abdul)還顯得比較仁慈,隨著孔慶翔的節拍(如果有的話)聳著自己迷人的肩膀。
孔慶翔一曲未了,以尖酸刻薄聞名的評委西蒙終于向他發難了,他粗暴地打斷道:“謝謝,謝謝!你既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你叫我說什么好?”
正當觀眾都以為孔慶翔會羞愧難當時,他卻勇敢而平靜地回答:“我已經盡了力,我完全不后悔。”
評委寶拉馬上稱贊道:“這樣很好,這是最好的態度。”
孔慶翔則繼續解釋:“你知道,我沒有接受過音樂方面的專業訓練。”
而西蒙馬上諷刺說:“不會吧,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寶拉仍鼓勵道:“威廉,你真棒,真棒。非常感謝。”
雖然知道自己已成為笑柄,但孔慶翔卻保持風度,他很有禮貌地答謝了所有評委后,才拿起自己黃色的背包,不慌不忙走出攝影棚。

敗部復活
孔慶翔的首次演出就這樣夭折,他連比賽的資格都沒能取得就被淘汰了。但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半年之后,也就是今年1月27日,孔慶翔的失敗表演被制作成花絮在“美國偶像”的節目中播出。雖然片長僅90秒,卻令孔慶翔一夜成名:
節目播出的當晚,150名觀眾通過孔慶翔就讀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網站查到了他的電子郵件地址,給他發去郵件;
當天有超過3家網站特別轉播了他的表演,其中一個網站在4天內得到400萬次的點擊,以致不得不臨時關閉;
有人迅速建起孔慶翔的個人網站,訪問量一個星期內超過了700萬次;
這個節目被傳送到了美國、新加坡、大洋洲、冰島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家電視臺、電臺不斷重播他當晚的表演;經過處理,他的演唱樣帶混入了Hip-Hop以及電子元素,進入了芝加哥WKSC-FM電臺點播單的前10名;
節目播出一個月以后,孔慶翔所在的伯克利大學舉辦排球賽,他被邀請在比賽中場休息時演出,當然唱的還是那首招牌曲目《怦然心動》。表演完畢后,美國一家唱片公司出人意料地給孔慶翔送來了唱片合約。
“挺孔”Vs“倒孔”
雖然孔慶翔的“古意”形象深植人心,但他真的紅了!支持者在BBS(電子公告牌)上激情澎湃地贊揚孔慶翔的隨和誠懇、寵辱不驚。“美國偶像”的制作人肯·沃里克也表示:“他很誠實,坦白直接,那樣答復評委的質疑是對的,這是一種值得贊許的處世哲學,很多人都做不到這點。”
孔慶翔享受著身為一名偶像的合法待遇: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女孩寫給他的求愛信源源不斷。目前他為錄制電視節目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前演唱《怦然心動》時,整條街不但被歌迷擠得水泄不通,多位女歌迷更直接舉起寫著“孔慶翔娶我”的布條向他求婚,連“美國偶像”選秀大賽時將他判出局的評委西蒙的太太珍妮特,都表示想跟他共進燭光晚餐。
獨立唱片公司執行副總裁稱孔慶翔為“新貓王”,以此形容他所引發的風潮以及帶動的效應。
然而一片擁護熱潮下面,反對聲音同樣尖銳。不少人提出了一個簡單的疑問:如果一名白人跟孔慶翔一樣表現笨拙,甚至也在面對失敗時同樣表現誠懇,他是否也能成為脫口秀名嘴杰·雷諾(Jay Leno)的座上賓?答案幾乎被公認為“NO”。
“孔慶翔現象”就這樣被迅速上升到種族的高度。反對派認為,孔慶翔能出名,無非是因為他在扮演一個“愚蠢的外國人”角色。某網友在BBS上留言道:“他一直期望能變得跟美國人一樣,但他失敗了。”而當初在選秀節目中炮轟孔慶翔的評委西蒙則繼續“打孔行動”,他公開批評孔慶翔說:“你是個好人,但是你歌聲實在太嚇人。”他甚至因此對歌迷致歉說,“這種人會走紅,我應該要負點責任。”
“偶像”本人面對這一切不知所措,除了謙卑之辭外,他表示:“一邊是聲名大噪,一邊是臭名昭著,我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了。”事實上,當孔慶翔看到電視上的自己時,第一感覺是“天啊,我居然在電視上”、“制作人把我的缺陷暴露無遺,站在那里我像個傻子……”。

娛樂奇觀
令人訝異的是,孔慶翔的名氣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洛杉磯時報》、《人物》雜志及電視脫口秀節目“今夜娛樂”紛紛找他做訪問;著名的購物網站eBay上,有50多件關于他的紀念品在拍賣;牙齒保健商希望能和他商談廣告合約;連香港街頭也迅速出現了印有孔慶翔頭像的T恤衫……
“色藝雙缺”孔慶翔為什么能這樣紅?你可以說是大眾傳媒的關注成就了孔慶翔。但不能忽略的是,以收視率掛帥的商業傳媒受到公眾口味的絕對牽制。既然“態度決定一切”的說法不能說明全部問題,或者我們該關注一下造就這名“偶然的偶像”的普通公眾的心態——
到底公眾需要什么樣的偶像?
也許3年前夢工場制作的大受歡迎的“怪物史萊克”可看作是孔慶翔神話的預演:圓滾滾的綠色怪物史萊克丑得令鏡子爆裂,更要命的是,他還一點也不溫柔,甚至性格有點孤癖……就是這樣一個徹底打破迪斯尼童話模式的主人公,最后不僅贏得公主芳心,也得到了觀眾的熱愛。
孔慶翔也是這樣一個打破偶像俗套的“反偶像”:一個傳統偶像應該具備的素質———財富、權力、出眾的外表、過人的才能,他全部欠奉。他平常得就像我們身邊的人:總是背著一個普通的黃色背包,里面不過是裝著水、藥片和手機;喜歡玩電腦游戲;毫不諱言“成名之后的一個好處是能認識更多女孩子……”
孔慶翔之所以能顛覆“偶像史”上的所有經典案例,就源于公眾對偶像的微妙心態:世界上樣貌才華均出眾的人畢竟是少數,難道沒有明星臉也沒有運動員身材的平常人只能給王子當馬夫?何況偶像們的完美表象背后,還有無數的系統訓練、技術修正及花費高昂的專業包裝。而孔慶翔的勇敢表演,令公眾看到了一個普通男孩、一個伯克利的工科學子在唱在跳。加上評委西蒙的無禮,更加刺激了人們的同情心。
孔慶翔個人網頁的制作人表示:“我想這是因為他的事跡激勵了大家。之前他是一個失敗者,而任何人都喜歡看到失敗者出人頭地。”
2004年3月1日,孔慶翔被隆重請回“美國偶像”的特別節目中。主持人在介紹他時鄭重表示:“一位嘉賓使我們意識到沒贏并不代表失敗。他的誠實和個人魅力已打動了眾多觀眾的心。”
看來,有尊嚴地失敗同樣可以給人帶來審美快感。
孔慶翔的名氣仍在遞增:在MSNBC“每周最紅星”票選中,他輕松打入前5名,而他的專輯《靈感》網絡銷售數字高達130萬張,比布蘭妮的20萬張還多。孔慶翔還能紅多久,沒有人知道。但他在接受脫口秀名嘴雷諾訪問時認真地表示:“我不想做小丑,我要做流行歌手。”
可能,將來能夠做什么已經超出了孔慶翔的控制范圍。但很多年后,人們都會想得起曾經有過這么一位以“反偶像”姿態躥紅的男孩,就像我們仍然記得史萊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