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小時候看《成長的煩惱》,幾乎是一種快樂著的煎熬。因為電視臺每個禮拜只播一次,于是整整一個禮拜的時間里,都會盼望著那個時段,然后一到開始的時間,就守在電視機跟前,癡癡等待著在西弗一家的故事里笑得翻來覆去。回想起來,都會很佩服自己那時候的那種虔誠,為了一些遙遠的人們。而現在看電視劇時已經少有這樣好的精力和耐心了,DVD和網絡的時代,讓一切變得快捷和輕易,只是這其中,仿佛也少了一點那時候的樂趣了。
那些鬧哄哄的故事,還有那些躲在屏幕后面的笑聲——雖然有時候他們笑得有點莫名其妙,但還是會傻兮兮地跟著一起呵呵。印象最深的還是西弗家里的三個各具特色的孩子,邁克從小到大一貫的調皮和愛耍小聰明,凱羅爾身上的些許書呆子氣和本的傻氣稚嫩、天真可愛……而自己,也是跟著這些孩子,一起長大。
Mike Seaver——西弗一家的長子(由柯克·卡梅隆Kirk Cameron扮演)。剛開始時,他是一個15歲的中學生,渾身洋溢著處于青春期的男孩子所擁有的無盡魅力,雖然愛耍小聰明的他可能在考試時作弊被捉住,情竇初開的他總是會想方設法博得女孩的青睞,調皮搗蛋的他也可能時而和憨憨的好友波納一起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或者把西弗家的客廳廚房弄得亂七八糟,但這些看似斑斑的“劣跡”背后,卻始終掩蓋不了屬于15歲男孩善良的內心,真誠的本色。
Mike的家人們
爸爸,杰森·西弗Jason Seaver——一個十分唯心的,有時會有些奇怪的想法和行為的心理醫生(扮演者艾倫· 錫克多才多藝,身兼電影制片人、詞作家、脫口秀節目主持人、作家等職……)。因為把自己的診所設立在家中,所以他的表演幾乎貫穿了整部電視劇。
媽媽,瑪姬·西弗Maggie Seaver——一個工作極其認真負責的記者(扮演者喬安娜· 科恩斯,1988年第75集《猜猜看誰來吃晚餐》的劇本也是她寫的)。剛開始為長島地方報社寫作,還當過媒體記者兼電視臺新聞主持人,后來在家中為一個地方報社寫消費者專欄。當有了第四個孩子以后,瑪姬和杰森經常為誰應該在家照顧孩子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也許正因為此,劇組才安排第四季才出生的孩子克瑞斯不可思議地在第五、六季中長得這么大。
妹妹,卡羅爾·西弗Carol Seaver——和邁克相反,比邁克小一歲的卡羅爾是一個十分聰明而且早熟的女孩子(扮演者特蕾茜·格爾德),她是高中里的尖子生(邁克眼中的書呆子),最后進入了美國名校哥倫比亞大學,主修法律。盡管在常青藤盟校學習,由于難以忍受她在學校里的室友,她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住在學校的宿舍而是住在家中。
弟弟,本·西弗Ben Seaver——本(扮演者杰瑞米.·米勒)比邁克和卡羅爾都小,在系列開始時他只有9歲,這時的他作為家中的幼子,十分可愛)。在后來的日子里,他進入了高中,也開始漸漸模仿哥哥邁克的樣子。
小妹妹,克瑞斯·西弗Christine Seaver——從第4季開始,編劇創造了西維爾家的一個新成員,那就是卷發的克瑞斯(由阿什麗·約翰遜扮演)。
和弟弟妹妹在一起,邁克其實看起來很像一個合格的大孩子,在跟他們嬉戲玩鬧開玩笑的同時,他也時刻是一個兄長,是他們的大哥。記得后來,因為克里斯的出生,已滿18歲的邁克騰出了房間,搬到車庫上的閣樓去住,還得用租用的方式。
Mike的死黨們
波納,還有埃迪,他們既是邁克的同學,也是邁克的哥兒們,犯的傻絕不比邁克遜色,出的洋相也不比邁克差到那里去。

長大的Mike,感動的Mike
再后來,邁克有了十分明顯的變化,這個早期的“問題學生”開始逐步的成熟起來,變得懂事。那些滑稽的故事漸漸變淡了,剩下來成長的煩惱過去之后,長大成人的那個結局。
是的,在搞笑的背后,這個大男孩的身上也有著感人的閃光。
在最后一集中,西弗一家要離開這個陪伴他們成長的房子了,新的生活即將展開。母親麥琪匆匆趕回已經搬空的家中,將擱在壁爐上的全家福帶走,這時候,一行被全家福遮住的刻在墻上的字顯露在鏡頭中,寫著:Mike Seaver was here。
長大,離開,看著以后的孩子們繼續長大,繼續離開,那么這是人生中永遠不變的規律,在這樣的循環往復中生生不息。邁克·西弗曾在這里,邁克·西弗也曾在我們的記憶里。
《成長》之經典橋段
★ 邁克成功地演出完《小鎮》并接受了家人的贊譽后,一個人在后臺仰望天空,這時一顆流星劃過,邁克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 邁克的戲劇老師在和邁克推心置腹地交談后,留在無人的舞臺上,說:“這個世界是個大舞臺,男男女女都是演員,每個人有不同的入口,也有不同的出口。”然后將所有的燈光關閉,離開舞臺。
★ 波納要去參軍了,在邁克家的閣樓下,波納老爸的小喇叭又響了起來。真的要離別了,兩人擁抱,再致以軍人的禮儀。相信很多朋友都擁有過相似的經歷吧。
★ 外公獨自來到西弗家,因為他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想向自己的孩子告別。晚上瑪姬與老人來到后院散步,慢慢蕩起的秋千上隱約閃現出自己兒時的影子,一股濃濃的父愛又撲面而來,直沁心扉。
★ 邁克與那位被他騙到歐洲旅游的加拿大女孩一同流落街頭,兩個從打打鬧鬧,到相互照顧,共渡難關,并且乘坐熱氣球一一實現了姑娘的歐洲之旅計劃,最后兩個人在巴黎的公園里擁抱告別,各自乘飛機離開。兩位少年的一段純潔感情令人回味無窮。
★ 邁克離家出走了,帶著他的全部家當,開著他的老爺車上路。背景音樂旋律優美,歌詞也非常符合當時的情形,但聽起來并不輕松,正如邁克臉上的表情,興奮卻又帶茫然。路在前方,但黑夜里卻看不清未來的輪廓,我們不禁為這位正逐漸長大的帥哥擔心。
★ 也許,最最經典最最難忘的還是《成長的煩惱》的開頭,所有的演員從小開始成長的照片,展示了生命的軌跡,也生動地詮釋了所有故事背后的內涵。
Mike的代言人——柯克·卡梅隆
劇中扮演邁克是柯克·卡梅隆(Kirk Cameron),他的表演可以說是整個系列的基石,因為很大一部分的喜劇效果來自于他的俏皮話。
不過,在劇中,有一段勸說孩子們遠離毒品的話其實是以柯克·卡梅隆的名義說的——
“不少人會告訴你吸毒有派頭,而且他們常常會說:‘人人都在吸,沒什么了不起。’他們錯了。并不是人人都在吸毒,你不必為了比派頭而去吸。我不想告訴你該怎樣生活,可我想對你說,你不必為了使朋友滿意,而去硬干你不想干的事情。如果他們不高興的話,他們就不是真朋友,也不是真的那樣有派頭。最后一句話:沒人雇我來做宣傳,這是我的真心話。要是你認為不隨大流沒派頭,那就大錯特錯了。”
柯克·卡梅隆出色的表演使他成為了青少年們的偶像。不過,據說卡梅隆本人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并因此與劇組其他演員的關系不是太融洽。1991年,他同在劇中扮演他女朋友凱特的切茜婭·諾寶結婚,他們現在與三個孩子幸福地生活在加利福尼亞。
關于《成長的煩惱Gowning Pains》
《成長的煩惱》是美國1985年至1992年間收視率最高的情景喜劇,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最早在美國廣播電視公司放映。全劇共7季,166集。《成長的煩惱》有著為數眾多的fans,據調查,它的收視率在1987和1988兩年達到頂峰,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電視”的第5名。它在加拿大、新西蘭、德國、奧地利、法國、日本和我國播出后,反響也相當熱烈。而且,如果你眼力夠好的話,你還可以在其中發現很多如今的大明星當年青澀的身影,如布萊德·彼特、馬修·派瑞、希拉蕊·斯旺、胡凱莉,當然,還有萊昂納多·迪卡皮奧。
自從我國內有了上海電視臺的譯制版本以后,《成長的煩惱》就不斷在全國各地的電視臺里播放,至今不衰。它不僅僅受到中小學生的歡迎,而且還倍受大學生和青年人的喜愛,應該說,《成長的煩惱》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