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冠縣第一中學經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如今是桃李滿天下,英才遍神州。去年,該校高考本科一次上線351人,實際錄取本科404人,專科476人,并且連續第七次榮獲全國招飛第一的成績。
以校長王宗民為首的冠縣一中領導班子,精誠團結,培養出了一支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從而開創出邪氣消、正氣盛、重育人、強學術的良好教學環境。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冠縣一中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必須把科學與人文的統一作為實施管理理念的切入點,充分調動和發揮人的主體作用,才能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美好理想。一中的領導班子還認識到,先進的教學理念不與符合教育規律的實踐相結合,就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他們制訂出“以教學為中心、以高三為重心、以教師為圓心”的辦學理念與治校方略,學校整個教育工作都圍繞“三心”開展。
一是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認真落實教學常規,對教學各環節進行科學的檢查評價。二是執行課堂結構改革,向改革要質量。把以教師講授為主變為教師和學生共同操作,由教會學生知識變為教會學生學習,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主動權。三是加強了教研活動。以教研帶動教學,鼓勵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相互切磋交流。近年來,這個學校教師中有上百篇優秀論文在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有力促進了全校的教學工作。四是德才并重。在注重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及身體、心理、技能等方面進行培養,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發展學生優良個性,確確實實讓學生個個成材。
教師是整個學校工作的生力軍,調動教師積極性是穩定隊伍、大幅度提高升學率的關鍵環節。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冠縣一中考研、外調離崗的教師達到30多人。在如何留人留心方面,這個學校實施了送溫暖工程。
學校首先千方百計為教職工解除后顧之憂。教師因病需用車輛和校長因公用車發生矛盾時,優先保證教師用車。其次是做到以情動人。每個教師在生日時都能收到學校特意贈送的生日蛋糕,禮輕情重,讓教師感受到切實的關懷和溫暖。此外,學校還適當地提高了教師待遇,實行結構工資。
為了拓展教師視野,獲得更多信息,這所中學與電信部門合作,開通了寬帶網;為了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北京數所名校建立了遠程教育網絡共享聯系,并初步達成協議,派一中的骨干教師前去進修;他們與黃岡、麻城、上海等多所國家級名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把握新動態、新方向,確保及時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通過這些措施的落實,冠縣一中教師人心思穩、人心思進,為學校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保障。教師趙景和是家中惟一的男孩,父親在麥收時不慎摔斷了腿,在住院的幾個月中,趙景和每周18節課一節也沒耽誤,強忍著悲痛認真教好每一節課。高三教師盧增順的父親大面積腦出血,臥床兩個多月,盧增順沒有耽誤一節課。去年5月中旬的一天,下起了瓢潑大雨,在晚自習上課前,43個教學班的輔導教師,沒有一個遲到、曠輔,兩位請假的女教師身懷六甲,在第二節課鈴響前也來到教室。
冠縣一中還是空軍命名的全國第一個“飛行員早期培養基地”。1989年以來共向國家輸送飛行學員116名,榮獲全國中學錄取總數之首。自1994年組建了“飛行員苗子班”以來,連續7年榮獲全國招飛第一。招飛是一項特殊的工作,不同于普通招生,它直接關系著國防建設和祖國的領空的安全,強調的是學生的整體素質,即必須具備政治、身體、文化和心理品質等各個方面的合格條件,工作難度很大。因此,1993年冠縣一中果斷作出了“校長帶頭抓,分管校長靠上抓,教務、政教、年級主任、班主任、體育教師、校醫具體抓”的決定,從而掀起了招飛工作的熱潮。當年就錄取了5名。1995年招飛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功,當年就錄取11名,創造了招飛改革以來全國中學入取數量最高紀錄,1996年又錄取了16名,再創新紀錄。新華社、《解放日報》、《光明日報》、《空軍報》等新聞單位先后進行了報道。1997年5月18日國家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總政干部培訓局、空軍招飛辦聯合在冠縣一中召開了現場會,對冠縣一中的招飛工作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空軍還獎給冠縣一中軍體器材一套,并贈送退役殲六戰斗機一架。中央電視臺也先后于1997年4月、9月和1998年3月三次播放了冠縣一中招飛工作專題節目。
2004年高考已經臨近,相信冠縣一中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一定會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