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盼星星盼月亮,在快節奏和超大現實壓力下的上班族們,好不容易迎來了又一個“十一”黃金周??墒牵酝慕涷灨嬖V我們,過節往往比平時上班還累。即使沒有出門旅游,許多人的假日還是被各種娛樂節目撐得滿滿的,往往是半夜睡/中午起,有時一高興甚至通宵達旦地看電視、玩游戲,正常的作息時間被嚴重打亂,日夜顛倒;出去旅游的人又總是玩到最后一天,才風塵仆仆地往家趕……
后果呢?節后第一天會是什么樣的上班場景,我們不妨來設想一下。
“叮鈴鈴”,刺耳的鈴聲準時在早上7:30響起。你強迫自己睜開眼睛,覺得頭暈暈忽忽,根本沒睡醒;然后打仗似地反彈著跳起來——洗漱、穿衣、化妝;以百米沖刺的速度下樓,等公交車,結果還是誤了一班車——此時,要么掏錢“打的”,要么就會“打卡”遲到。
不曾想上班的第一天就如此狼狽!倒霉的事更在后面——“假期癥候群”的出現:不想上班,上班時注意力無法集中,精神萎靡不振。
所以,專家都建議,節日前最好能留下一兩天休息時間,給生理、心理以足夠的緩沖時間,做好上班的準備。
工作狀態的恢復
“假期癥候群”之上班厭惡情緒的心理對策:回想快樂。試著去回憶工作的快樂和帶來的成就感,領導欣賞時、策劃一個優秀提案時以及得到鍛煉業務成熟時,諸如此類的甜蜜感覺會讓你獲得充實和愉快的興奮。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這會讓你回到工作中產生興奮感。當工作中出現問題或產生消極焦慮情緒時,要盡量放松,并允許自己有一段逐漸適應緊張工作節奏的過程。
長假之后,你得從Happy人群恢復到規矩的上班族,從田園情懷回歸空氣凝結的辦公室,從閑云野鶴猛醒在現實場景……對于這樣的角色轉換,如果你一時無法準備,也可以在工作的第一天安排些不用動腦筋的活,或者一直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簡單的事情,比如整理名片、抄寫資料、制訂計劃等。逐漸進入工作狀態會比突然地“運轉機器”效果更好。
作息時間的調整
假日里晝夜不分的狀態打亂了正常的生活節奏,人體生物鐘的混亂會導致神經功能紊亂,睡眠問題就會找上門來,乃至夜晚精神亢奮,白天哈欠連天。緩解的方式是:讓大腦充分放松、休息,可輕輕按摩頭部、放眼綠色、散步閑逛、欣賞音樂等。睡前先泡個熱水澡或用熱水泡腳,做腹部深呼吸,喝杯牛奶也有助入睡。
休假的最后一兩天,不要再安排旅游或熬夜等耗費精力、影響健康的活動。晚上千萬不要再讓自己瘋狂,High到深夜才回家。乖乖地呆在家,上班的前一天晚上更應提早休息,做些適當的運動,使身體有疲勞感,幫助深層睡眠。提前一兩天休養生息,就能很快轉換為工作角色。
給腸胃開個小灶
長假旅游一族,往往會因飲食無規律、水土不服而導致營養攝入不夠,因此回家后要好好補補。先準備些爽口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讓腸胃卸除負擔、舒坦一下。隨后,充分補給面包、豆制品等含有豐富雙糖及多糖元素的食物。通過食物攝入糖,就像強心針一樣,可迅速消除疲勞。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對消除神經系統疲勞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可喝些熱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以達到抗疲勞的目的。
做個身體檢查
旅游歸來一段時間后,若身體出現異常現象,應立即去醫院檢查。一些原有的慢性病,由于經歷了旅途勞頓,可能會加重,要及時復查。一般來說,長途旅游歸來,大約需要一周的時間調整,才能恢復到原有狀態;如果兩周后身體不適仍是有增無減,應趕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