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
東方一思考,西方就發(fā)笑。
營銷在中國,西方不知道。
營銷就是賣,賣也叫營銷。
搭起攤棚,生意興??;一元起步,億萬豪富。
賣有三重天。
不搞熱門鉆冷門,指甲縫里摳出黃金來。
合適才是王。
賣無哲學,合適第一
1 賣無規(guī)律,反手賺錢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
在我國商人、消費者熱衷于名牌的時候,自1998年以來,美國刮起一股“反名牌”風。以簡樸而又時髦的大陸貨來取代高價名牌產品,以滿足廣大消費者“即能省錢,又能緊跟潮流”的要求。
美國刮起“反名牌”風,不是熱昏。普通老百姓,面對數(shù)百美元一條領帶,上千美元一雙皮鞋,幾千美元一套西服以至數(shù)萬美元一個桌罩,實在不敢問津。于是,一些精明的廠商看準人們這種既想時髦又想省錢的心理,打破人們對名牌的迷信,向市場推出實用、新潮而又便宜的產品,以贏得眾多的消費者。理所當然,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在這股強勁的反名牌潮流沖擊下,名牌產品終于吃不住勁,不得不收起它們高傲的架勢,被迫降價求售。
美國市場掀起的這場“我們不當名牌奴”的“反名牌”潮流至少說明:追求名牌和買得起名牌是兩回事;搞名牌賺錢,反名牌也能賺錢。
高手知道其中奧秘。
2 賣有套路,模仿死路
在西方流傳著一則古老的笑話:一位下級軍官問腓特烈大帝說,“我跟隨你出生入死,歷經(jīng)百戰(zhàn),為什么始終只能位居低層,不像另外許多戰(zhàn)友一樣,節(jié)節(jié)高升,光宗耀祖?”腓特烈大帝面帶微笑,指著一頭正由身邊經(jīng)過,馱運輜重的驢子答道“你知道嗎?這頭驢子也和你一樣,跟著我出生入死,身經(jīng)百戰(zhàn),但它仍然是一頭驢子?!?/p>
這故事的啟示:人與人是不同的,搞營銷,尤其忌諱簡單模仿。
世界名人馬爾騰曾有一段精彩論述:“沒有人能夠靠仿效他人得到成功,縱然被他仿效的人是一個偉大的成功者。成功不能靠抄襲、模仿得來。成功是創(chuàng)造的力量造成的。力量是內發(fā)的,而不是外來的。”
舉個例子:
同樣是奧運冠軍出身,同樣從事體育、休閑用品的生產和開發(fā),李寧和熊倪境遇就截然不同。
有中國“體育王子”之美譽的李寧,在1990年,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公司——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他從一名優(yōu)秀運動員轉變?yōu)橐晃黄髽I(yè)大老板,開始追逐自己體育產品的夢想。
現(xiàn)在,“李寧牌”已在全國擁有多個分公司、300多家專賣店、600多家店中店、2000多個銷售點,城市覆蓋率達90%。據(jù)說,在全國,每10秒鐘就有一件“李寧牌”產品售出。李寧在描繪其產品的市場定位時曾這樣說過“要讓‘李寧’牌像可口可樂一樣,總統(tǒng)喝了不覺得丟人,乞丐喝了不覺得高貴”,這正是“李寧牌”產品走“大眾化”之路的宣言。
李寧沒有忘記自己家喻戶曉的“明星效應”。不斷借用自己的名氣,并不惜重金打廣告延續(xù)自己的名氣。”李寧牌“走”先名牌后產品“反商業(yè)運作模式,取得巨大成功。節(jié)省了名牌形成所需要的十年甚至幾十年時間。
但有同樣出身的熊倪,遭到慘敗。
1997年,看著李寧在全國紅紅火火的發(fā)展局面,熊倪與湖南興業(yè)集團總裁張治凡兩人一拍即合,決定投身轟轟烈烈的服飾行業(yè),但是局面并非如兩人所料。雖然有熊倪這塊金子招牌,利用美國四大總統(tǒng)來鼓吹“我有我的一套熊倪服飾”的廣告策劃也堪稱絕妙,但由于對市場和企業(yè)管理運作經(jīng)驗的欠缺,熊倪服飾如曇花一現(xiàn),淹沒在滾滾紅塵中。
鄧亞萍、李小雙的品牌的景況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成功的經(jīng)驗是無法克隆的,賣講究的是技巧,講究的是創(chuàng)新。
3 賣無哲學,但有策略
商務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通過將賣保健品的技巧成功地嫁接到電子消費品的銷售上來,將原本并不起眼的電子記事本做的有聲有色,恒基偉業(yè)也因此賺得一塌糊涂,短短兩三年時間聚集了大量的財富。
有篇文章描述了這個精彩的案例。
1998年12月,香格里拉飯店,北京恒基偉業(yè)電子產品有限公司在這里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宣布其自主研發(fā)生產的全中文掌上手寫電腦——商務通全面上市。自此,一場PDA江湖盟主之爭的好戲正式開始。
當時,誰也沒想到,就是這么一個可以放在襯衣口袋里的東西,居然在經(jīng)濟疲軟的大背景下掀起了一股持續(xù)不衰的銷售熱潮,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迅速紅遍大江南北,一躍成為同類產品的領頭羊,雖然價格從1780元直升至2180元,但仍然供不應求,銷量高出其他同類產品十倍,并連接幾個月保持100%以上的增長速度。一些城市的商場主動上門進貨,要求經(jīng)銷商務通。
與此同時,商務通的熱銷大大刺激了快譯通、名人等同類產品的生產銷售,商務通的營銷策略、廣告策略也成了競爭者們爭相模仿的對象。一個產品啟動了一個行業(yè)。
其實,掌上電腦進入內地市場已有10余年的歷史,但掌上電腦市場給人的印象卻一直是不溫不火的,各品牌波瀾不驚的銷售業(yè)績和市場動作也沒有給人們留下什么印象。
為什么火不起來?恒基偉業(yè)常務副總孫陶然有自己的看法:“以往的廠商始終沒有充分認識到掌上電腦巨大的市場潛力,他們只是把它當作計算機產品的附屬物,因此總擺脫不了小打小鬧、小本經(jīng)營的觀念,沒有按照開拓一個行業(yè)的要求去做很正規(guī)的市場推廣?!?/p>
將掌上電腦作為一個產業(yè),運用保健品的營銷方式銷售電子產品,商務通開創(chuàng)了電子產品營銷的新模式。首先從命名上,恒基偉業(yè)就先人一步,看準了“商務工具”這一特定市場的巨大潛力,把產品命名為“商務通”,首先搶得了“商界”的身份標志。與快譯通、文曲星、名人等品牌的命名相比,商務通從命名上就撿了個便宜,一下子就把自己定位在油水最多的消費者身上。
其次,商務通的廣告手法也頗為創(chuàng)新。
首先從媒體投放上,有人曾預言,商務通廣告打一個月就死。確實,商務通的廣告從中央到地方,鋪天蓋地,如今廣告這么貴,恒基偉業(yè)和地方代理商們吃得消嗎?但是從市場上的反應來看,恒基偉業(yè)不僅沒有死,反而活得很滋潤。恒基偉業(yè)自己的回答也是“已經(jīng)進入良性循環(huán),而且贏利不低”。為何會如此?原來,其中的奧妙在于廣告時段選擇得巧妙。每晚的10-12點被稱作是廣告的“垃圾時段”,價格便宜。但恒基偉業(yè)發(fā)現(xiàn),這個時段正是商務通消費群“白領夜貓子”看電視的時候,抓住這個時段做廣告,不僅成本降了,效果反而好了。
商務通又撿了一個大便宜。
再次,商務通的廣告策略也與眾不同。
與商務通的成長相匹配,商務通的廣告也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與商務通的成長配合得天衣無縫,配合得恰到好處。理所當然,商務通成了PDA市場的霸主。
4 合適為主,變通稱霸
*鞋子跟不跟腳,只有腳知道
在合適的時間,用合適的手段,把合適的東西,賣給合適的人。不管你賣什么,怎么賣,“合適”是第一原則。
就算是水晶鞋,如果太大或太小,都別穿為妙。走不了路,還會傷腳。
寶潔在中國未入關時,先到中國。它最先利用經(jīng)銷商。它們利用美國的廣告模式,先做廣告,后出產品。在廣告上老是四部曲“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比—結論。本來它應該是最有錢搞大創(chuàng)意的,它的廣告一直很平淡。寶潔可以自己做物流終端、通路,但它不做。因為在現(xiàn)在的市場環(huán)境中這樣并不適合。
*要吃飽,但別吃成胖子
很多人賣東西失敗,原因并不是沒吃的,而是太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了;
比如,有人老幻想開百年老店。目標固然好,只是太高,有點夠不著,夠不著就不適合了,小腳穿大鞋,就容易摔跤。
很多人渴望“大江東去”的氣勢,其實他忘了,“小橋流水”的細致也是一種美麗,這不僅強調的是務實,也強調細節(jié)。
在保健品領域,幾位老大哥都有自己特別擅長的宣傳方式。太陽神的CI的感謝信、三株的小報、紅桃K的車貼、腦黃金的平面廣告……都在市場立下奇功。如果你渴望著再創(chuàng)造一種方式一鳴驚人,一夜走紅,這顯然是很困難,不現(xiàn)實。
賣東西,兼蓄并收,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區(qū)域,恰當采用這些方法,OK!
* 10%大于90%
我有兩位朋友,A朋友才高八斗,營銷方面樣樣精通,我給他打90分。B朋友我卻只給他打10分。
A朋友至今極不老實地在扮演職業(yè)經(jīng)理人的角色,B朋友卻每年凈賺幾千萬。
我琢磨他們兩人很久,其實道理很簡單:A朋友樂意向別人展示的是別人還不知道的90%。B朋友埋頭苦干的是自己知道的10%。
A朋友一直幻想著大手筆,一鳴驚人,B朋友則量力而行,量入而出,總是寬慰自己:撿到籃子就是菜,蒼蠅也有肉。
所以,善于發(fā)現(xiàn)并發(fā)揮自己10%的優(yōu)點,其實就是在遵循合適原則。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三個女人談到一個急于結婚的男人。
17歲的少女:那個男人是不是長得很英???
25歲的大姑娘:那個男人一個月的薪水有多少?
35歲的老處女:那個男人現(xiàn)在在哪里?
笑死人。
對不同的消費者,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必須用不同的手段。否則,你永遠無法滿足你的消費者,你就會玩完。
世事無絕對,世界上任何產品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毫無瑕疵。賣手總能突出產品的特色和利益,總能自圓其說,言之成理,總能說服顧客。
“化缺點為優(yōu)點”,難。這種本領的培養(yǎng),不但要對產品和市場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而且對消費者心理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沒有賣點,就找賣點,消費者愛貪便宜就是最佳的賣點。如:法國雷諾汽車公司的一家經(jīng)銷商,為了趕在年度結束之前將存車出清,全公司的人舉行動腦會議,看看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汽車賣光。最后他們想到的方法特別簡單:把“OK”貼在那些只能用顯微鏡才看得到的刮傷處,每車貼兩三張。告訴大家,撕開小紙片,見到小劃傷,就有廣告發(fā)出去后,展示中心擠滿了人。當顧客發(fā)現(xiàn),只因這小小的瑕疵,一處就可節(jié)省300法郎時,人人怦然心動。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買車開回家。
結果不到一天的工夫,就賣得一輛也不剩了。
我們強調合適是第一原則,其實就是很多時候去努力尋找合適的賣的方法。
賣的方法不能一口氣講清楚,也許你可以從找“賣點”開始。
*合適第一,變通也可稱霸
舒蕾挑戰(zhàn)寶潔是一個經(jīng)典案例。我在這里分析的只是其中一點。舒蕾找到一個自己適合的宣傳方式——終端攔截戰(zhàn),撕開了由飄柔、海飛絲等固守的市場防線。
應該說,絲寶選擇終端既是明智之舉,也是無奈之為。說明智,是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與寶潔在硬廣告上硬碰硬,無異以卵擊石,只能演繹一場悲壯的飛蛾撲火之戰(zhàn),所以與其明知山有虎,不如改向猴山行。說無奈,是因為想打硬仗,絲寶也沒有這個實力,只能劍走偏鋒,從終端找突破。取得今日被眾多廠家舉口稱贊的壯舉,也是舒蕾當初沒有料到的,正應了一句話:合適第一。
在終端促銷上,舒蕾的策略第一點是確定最佳賣場。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客流量最大的地方可以吸引人氣,便于活動開展。同時最佳賣場的銷售額相對也是最多的,這對爭奪市場非常重要。
舒蕾選擇的也許不是最好的方式,但肯定是最合適的方式,所以它能異軍突起,成為一匹蟄伏在寶潔面前的“中國狼”。
神
打仗靠士氣,營銷靠精神。
神清則智明,智出則心平。
企業(yè)文化是企業(yè)的磁場,是企業(yè)的精神糞坑。
“大個子”營銷文化,“小個子”打理錢財。
神定企業(yè)—歌唱理想,強化信仰。
好貨最狡猾
不同時期,就有不同的俏銷產品,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是過去農村結婚的三大件,但在現(xiàn)在這個時期即使是再好,也不能算是好貨了。時代變了。
現(xiàn)在流行的好貨,都很狡猾。在不同程度上具備三個特點:
(1)、老是要“升級換代”
比如手機、電腦等,奔騰3沒用兩天,奔騰4又來了。Windows版本老是在升級,你就老是得掏錢。我的一個朋友每年投向手機行業(yè)的錢最低5000元,一次投入本來就很可觀,何況是每年投入。他花6000多元買的一款諾基亞手機一年后3000多元,現(xiàn)在就值1000多元,因為諾基亞老是在“換代”上做文章,新型號層出不窮。
(2)、引誘你承認“命貴”
最典型的莫過于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fā)展的生物工程。比如“亞健康”這些新名詞,沒說你要死,但不斷提醒你“命貴”,消費者認同“命貴”觀念,是基于兩個萬一:
萬一身體真的有毛病怎么辦?
萬一產品真的有用怎么辦?
不妨留意一下各類保健品的宣傳,天花亂墜的廣告無非是解釋“三個有利于”: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年輕、有利于生命。
貴州神奇推出精烏,打出“過勞死”三字,嚇死人。結果真有市場。
(3)、不管三七二十一,讓你“上癮”
“上癮”不是吸毒吸煙的專利,很多時候我們的消費成為習慣的時候,其實就是“上癮”了。比如沒有礦泉水、純凈水之前,我們喝自然水不也喝了幾千年嗎?現(xiàn)在連農村老太太也認為“康師傅”快餐面比自家的面條好吃。麥當勞、肯德基就是充分發(fā)揮了“上癮”的特點?,F(xiàn)在很多好貨,就是在勾引我們?yōu)椤吧习a”買單。
價
價格介于神鬼之間。
既不能頂禮膜拜,又不能熟視無睹。
價格之于商人,就像民心之于政治家一樣。
不知人心別當官,不懂價格莫開店。
高手玩價五部曲
定價要市場化、人性化、標準化;
提價要講時機、講商譽、講理由;
降價要看效率、看形勢、看后果;
折價要看現(xiàn)場、看對手、看時機;
壓價看量。
玩新品,定高價,得暴利
許多公司以短期最大利潤為定價目標,它們估計不同價格下的需求和成本,選擇能夠創(chuàng)造最大利潤、獲取最多現(xiàn)金和投資回收的價格。
“薄利多銷”是經(jīng)商的最高原則。但水無常形,兵無常法,經(jīng)營也沒有一成不變的金科玉律。有些精明的商人反其道而行之,應用“厚利多銷”法,照樣賺得盆滿缽滿。他們對自己的商品充滿自信,認為好商品不應減價,因為不減價所以利潤才大。
高手多知道美國人總結出來的撇脂定價。將新貨價格定高點,盡可能在產品上市之初賺大錢,這正如在乳酪中撇取浮在最上層的含脂肪最高的乳脂一樣。撇脂定價的特點是一個“高”字,以獲得高額利潤為目標。
搞競爭,拼價格,求平衡
價格在市場營銷組合策略中,是惟一直接產生收入的因素,其他因素都代表成本。價格也是市場營銷組合策略中最富有彈性的因素,與產品特色和分銷作用不同,價格可以被迅速地調整。同時,價格也是許多公司主管面對的頭號問題。不過,許多公司不能處理好價格問題,幾個最普通的問題就是:
● 定價時太看重成本;
● 不能經(jīng)常調整價格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
● 定價時不考慮其他市場營銷組合策略;
● 不同產品、不同市場、不同購買機會、價格差別不大。
高手則不然。
對于商人來說:“薄利多銷”是一條“金科玉律”。
這里的訣竅是:從單個生意看是薄利,從整批生意算,卻是厚利。因為生意做大了,賺頭就多;周轉加快了,利潤就厚。舊上海鶴鳴鞋帽店和英雄照相館,是采取低價傾銷策略的典型。它們的皮鞋和照相,價格的確比同行便宜,在上海灘頗有名氣,生意越做越大,獲利甚豐。
不過,價廉還須物美,才能長期贏得顧客,獲得更大的市場。那時稱雄于上海的綢布店,相互之間競爭也十分激烈,主要是在薄利多銷上做文章。你搞“足尺加一”(買一尺送一寸),我就來“足尺加二”、“足尺加三”,三家相互咬得很緊。
競爭急了,利益沒了,就要找平衡點。為了保持公司的經(jīng)營,公司可能定低價,以期獲得需求方面的增長。這種情況下,利潤不像生存那樣重要。只要價格能夠補償變動成本,并能補償部分固定成本,公司就能經(jīng)營下去。但是,生存不過是一短期目標,從長期來看,公司必須知道如何創(chuàng)造價值和對待破產。
猶太人總喜歡用嘲笑的語氣反問道:“為什么要為了獲得‘獲得’而多銷?為什么為了‘厚利’而多賺,而‘多銷’呢?他們認為削價大拍賣式的銷售,無疑是把繩子往自己脖子上套,漸套漸緊,最后動彈不得了。
多少家公司、工廠、商店、都是為了“薄利多銷”而兩敗俱傷,可以說這是通向死亡的賽跑!
猶太商人“便宜不賣”的心情,充分證明他們對自己所推銷的商品頗為自信,因為是好商品所以不減價,因為不減價所以才賺大錢,猶太人經(jīng)商賺錢的奧秘就在這里。
路
不認識路,別做買賣。
沒有路子,就沒有票子。
路,就是讓貨滑翔的翅膀。
路,就是貨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漫長過程。
毀路容易,借路便利,廣開財路,才有出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必須上下而求索。
吃蛋不必先養(yǎng)雞,喝奶無須先喂牛
有人納悶:既然經(jīng)銷商這樣難以“服侍”,為什么不跳過這道“坎”直接抓零售終端呢?為什么廠家不一步到位,轟轟烈烈地招一批年薪百萬的銷售總監(jiān),年薪20萬的銷售主管……招上三五千人全面鋪開,廣開經(jīng)銷戶,乃至設直營辦事處、分公司?同時還可以秀上一把,以展示企業(yè)的強大實力,表明企業(yè)對場呢?大家都不傻,這里的道理很簡單:
“深度分銷”、“通路精耕”這些口號已喊了多年,喊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比如,人的問題。
能否招到這么多銷售精英?
即使招得到,我們很難管得了這么大的銷售隊伍。
因盲目擴張死的例子太多了。企業(yè)沒有足夠的能力獨立開發(fā)、管理市場的業(yè)務隊伍是企業(yè)執(zhí)行經(jīng)銷制的首要原因。
比如,碼頭的問題。
試想一個北方企業(yè),貿然在南方城市成立分公司,他的銷售人員對當?shù)厝宋?、地理、文化環(huán)境一無所知。當?shù)胤窖砸猜牪欢?,當?shù)嘏l(fā)市場門向哪邊開也不知道,怎么會不心存恐懼。開發(fā)一個新市場,沒有成熟的銷售網(wǎng)絡,注定了要承擔較長期的“預賠”,這個費用廠家可否承擔。所以,先要借路,借路就要留下買路錢。
看著白花花的錢被人瓜分,很多企業(yè)都很不甘心,都妄圖通過自身力量建立銷售網(wǎng)絡,執(zhí)行分銷職能,將紅旗插到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去。
丁點大的一個小公司也尋思著在全國設立分公司,開設辦事處或專賣店,繞過中間商,直接將產品銷售給最終用戶和消費者。并認為這樣做有許多好處,如:容易指揮、容易控制、安全、靈活、省錢等。結果,不少原本健健康康的企業(yè)都得了“便秘”:一口吃不成胖子。
便于指揮嗎?非也,以區(qū)域市場為基礎建立的各分支機構只對總部負責,相互缺少協(xié)調,經(jīng)常畫地為牢、互成壁壘、各自為政;安全嗎?未必,損公肥私、死賬呆賬、攜款出逃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
便于控制嗎?非也,攤子鋪得太大、體態(tài)臃腫,信息傳遞及決策緩慢,一有情況往往難做出迅速反應。
省錢嗎?也未必,實際運作中的人員開支、廣告、市場推廣各方面的浪費屢見不鮮。
決勝經(jīng)銷商
我們公司反復強調,借路不吃半生飯,結婚不嫁窩囊廢。
選擇經(jīng)銷商一定要找那些信譽好、有推銷實力的主渠道經(jīng)銷單位。
只要有實力,產品有特點,廣告宣傳有力度,任何經(jīng)銷商都會對我們的產品產生興趣。因此,我們的價格體系(尤其是定價),回款要求,經(jīng)銷地域等,必須嚴格要求。
當然,原則是人定的。只要把握住了大方向上的問題,在一些較小的問題上可以協(xié)商。
和經(jīng)銷商們打交道,不是你調控他,就是他調控你。
和經(jīng)銷商打交道,作為廠家,要牢牢掌握主動權,必須有三分虎氣,二分匪氣,可以委曲求全,但不可軟弱可欺。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若欺我,我必勝人。
絕對不能出現(xiàn)被經(jīng)銷商牽著鼻子走的現(xiàn)象,那樣市場遲早會玩完的。
有小孩的人都知道,越是寵愛你的孩子,到頭來越是害了他。
上帝永遠是對的,那是因為只有一個上帝。
“客戶永遠是對的,但不是客戶的每一個要求都是要照辦的”。這是維護企業(yè)利益和保持良好顧客關系的準則。尤其是在你和客戶達成生意前,不能將你的底牌全部亮給客戶看。在你能為客戶解決一些問題時,也不應該太過爽快,要不他會認為一切理所應當。
讓客戶知道他的一些要求是你經(jīng)過費勁的努力才實現(xiàn)的,這樣客戶會對你有感恩的態(tài)度,認為你不但給他帶來了賺錢的機會。你還在不斷地幫助他賺錢。
廠家與經(jīng)銷商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要共進共退,就少不了關系的擺正和理順,制定與經(jīng)銷商的政策條例,是理順關系的前提,這便達到“先小人后君子”的境界。
當然,制定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對方利益及精神上的激勵,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進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科學的經(jīng)銷商政策,以促進雙贏更加長久。
但有一點必須記住,千萬不要慣壞了你的經(jīng)銷商,被慣壞的經(jīng)銷商隨時都會和你翻臉,那麻煩可就大了。
在選擇經(jīng)銷商方面,我有三點體會:
1 不給強者撐傘
“大樹底下好乘涼”,但凡事有利有弊。中間商實力越強,其發(fā)言權也越大,跟企業(yè)的討價還價能力也越強。實力強大的中間商行為表現(xiàn)往往會提出苛刻的經(jīng)銷條件,有些甚至令企業(yè)難以接受。
2 不幫弱者壯膽
雖然通路能力弱的經(jīng)銷商不會對我們提出過多的要求,會兢兢業(yè)業(yè)地推貨,但不可否認,通路能力太弱的經(jīng)銷商,沒有能力把貨鋪到終端,這可是斃命的事。
貨無法達到終端,對我們就意味死亡。
所以,我們應選擇與自己實力匹配而且能全力經(jīng)營的批發(fā)商為宜。
3 平起平坐,比翼雙飛
我們要想做好自己的銷售網(wǎng)絡建設,首先必須要弄明白想清楚與分銷商網(wǎng)絡的定位關系,是做一筆生意的臨時合作關系,還是長期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廠商關系有三種:妓女、情人、夫妻?!辈簧購S商關系只是簡單的“妓女式”的貨幣交換關系;部分廠商關系是友好合作的“情人式”的關系;真正的廠商關系應該是“夫妻式”的利益共同體,長期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如果企業(yè)確定的是“夫妻式”的關系,就必須從長計議,建立一整套廠商雙贏的聯(lián)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