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生是個敏感多思的人。那日去報攤買報的心境,猶如冬天里的一杯熱茶,裊繞地升騰起一股溫暖的情感……
賣報的是個敦厚的老人。他穿著一件對襟的灰棉襖,兩手籠在袖筒里,臉上那怡然的神情好像正坐在自家墻根下曬太陽。我遞過錢,拿了份快報和晨報。老人抽出手,捏著錢問我該找多少。我這才看見他角膜上有一片白翳,眼睛荒漠般灰暗無光。我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我告訴老人那是五塊錢,他立刻在錢盒里摸出四個大頭和四枚角幣給我……
這樣的舉動猶如滑落葉尖的露珠,濺起一陣漣漪。我遠遠地看著他,發現老人的生意竟比別的報攤還興隆。我心中莫名地擔心起來,可很快便釋然了。在一問一答間,我被某種仿佛是渾然天成的默契迷住了。那簡直可以說是一種美麗的風景——買報的人神色自若,顯得彬彬有禮;賣報的人面帶微笑,舒展的皺紋里透著豁達與超然。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人性的溫情在脈脈地流淌。
不覺想起曾讀過的一篇文章。在巴黎繁華喧鬧的街頭,一個乞討的老婦人佝僂著腰,衣衫襤褸,花白的頭發在風中飄蕩。她身旁立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我什么也看不見!”許久了也沒人給她一個銅幣。一位詩人走過去,拿出筆,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一句話:“春天到了。”不一會兒,來往的行人經過這塊木牌時,大都停了下來。無論是衣著華麗的紳士、貴婦,還是靚麗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銅幣丟進老人的紙盒里,就連衣著寒酸的小職員也摸出一枚銅幣交給老婦人。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見!”牽出了人們心底最善良最柔軟的情感,就像曾經,在面對唐山大地震后的慘狀,并不富裕的人們翻箱倒柜,尋找一切可能的物品捐給災民;就像我們在天堂寨旅游時,目睹山里孩子那一雙雙求學無望的目光,慨然認領了幫困救助的對象;就像面臨一個岌岌可危的生命,會毫不猶豫獻上寶貴的血液;面對嗷嗷待哺的棄嬰,會油然而生一股憐愛之情……就像在一切不幸和無法彌補的殘缺面前,發一聲沉重的嘆息,流一串可掬的淚水……
不能說在完美與幸福中看不到美好,在我們的天性里都有一份渴望給予的愿望,渴望在悲天憫人的情感中令心境純凈,在升華中讓自己美好,一如那杯寒冷時焐于手心的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