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默罕默德·阿里
在特定情境下,人們也許會暫時忘卻拳擊運動,但不會忘記在奧運百年華誕時,為奧林匹克運動點燃“生日蠟燭”的一刻:一個嚴重的帕金森氏綜合癥患者、一個閱盡世間滄桑的老人,深情地凝望著人類,用顫微微的雙手點燃了奧運圣火,有誰相信,就是這無力的雙手,曾經給世界帶來了怎樣的震撼!
縱觀拳壇百年史,“默罕默德·阿里”幾近成為職業拳擊的代名詞,毋論其它,單憑這點,阿里對職業拳擊的影響也可見一斑。
在職業拳壇,作為一個重量級拳手,如果能獲得三大拳擊組織的金腰帶,那么他就是當之無愧的拳王。從一般意義上講,阿里就是這樣的拳王。但事實上,在阿里退役后,獲得三條重量級金腰帶者大有人在,但僅憑這三條金腰帶,還不足以服眾,人們只能稱其為“××拳王”,而不會稱其“拳王××”,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拳王只有一個,那就是阿里——“拳王阿里” 。
窮苦的出身,杰出的戰績,另類的拳風,光輝的人性,一切的一切構成了“拳王阿里”與眾不同的人生。無數次創造奇跡,無數次締造經典;無數次為消彌貧困而奔走,無數次為黑人民權而呼號。名垂拳史的阿里,其影響力早已超越拳擊運動本身,他是世人楷模,拳界驕傲 。
2.喬·路易斯
20世紀40年代,一位被喻為“褐色轟炸機”的黑人世界重量級拳王勇敢地站到了重量級拳臺的巔峰,并成功地扮演了“黑人救世主”的角色,他的名字叫喬·路易斯。
自杰克·約翰遜輸給杰西·維拉德后的23年中,白人牢牢壟斷了世界重量級拳壇。其間王座數易其主:杰西·維拉德、杰克·登普西、吉納·膝尼、馬克斯·施梅林(德國)、杰克·沙基、普里莫·卡爾內拉(意大利)、馬克斯·貝爾、吉姆·布拉道克和喬治·戈德弗梅,但變來變去,總是清一色的白人。重量級拳壇似乎已成了白人的世襲領地。直到40年代喬·路易斯的出現,白人壟斷世界重量級拳壇的格局才被打破。
1914年5月13日,喬·路易斯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萊弗耶特附近的農場中,是8個孩子中的老7。18歲時,喬·路易斯首次參加業余拳擊比賽。1934年以前,喬·路易斯就已是全美業余輕量級拳賽冠軍,同時又是“金手套”賽事的冠軍。從1934年6月轉為職業拳擊手后,喬·路易斯4個月內共打了9場比賽,全部獲勝。6個月后,他即被美國《拳擊》雜志列為第9號世界重量級冠軍挑戰者,晉升速度之快,引起了拳擊界的廣泛關注。
然而,喬·路易斯在美國黑人中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出色的戰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知名度,喬真正對美國社會產生的影響在于他是黑人心中的救世主。美國社會學家庫納·莫達爾在佐治亞農村的一所學校里,發現那兒的孩子幾乎與世隔絕,他們甚至不知道美國總統是誰,但卻有一些孩子知道喬·路易斯。一位名叫馬爾科姆·艾克斯的黑人軍隊領導人說,每個會走路的黑孩子都想當“褐色轟炸機”。
喬·路易斯在黑人感到絕望時,是力量和精神的源泉。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兒子小馬丁路德·金記得,40年前,美國南方一個州采用了一種用毒氣取代絞刑的死刑方法。剛開始實行時,密封的死囚室前放了一只麥克風,以便讓研究人員聽聽犯人臨死前都說些什么,以此來判斷人類在這種情形下的反應。第一個犧牲者是一個年輕的黑人,隨著藥丸落入容器,麥克風立刻傳出“救救我,路易斯。救救我,路易斯……”的凄楚呼救聲 ,喬·路易斯在災難深重的黑人心中,簡直等同于上帝。
在喬·路易斯經歷的無數鏖戰中,1938年與德國人馬克斯·施梅林的決死鏖戰,可稱得上是拳擊史上經典中的經典,這場比賽被賦予了濃重的政治和種族色彩。當時,阿道夫·希特勒正在瘋狂地推行領土擴張政策,駭人聽聞的種族屠戮事件時有發生。在二戰前夜,美國總統羅斯福敏銳地把這場比賽同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聯系起來,事實上,希特勒也對這一賽事投入了十分的熱情,他要拿這場比賽的結果證明其“雅利安人種至上”論的正確。
1938年春,羅斯福在白宮召見了路易斯這位傳奇式人物。在簡短的會見中,總統先生滿懷深情地說:“喬,我們需要你這樣肌肉豐滿的人打敗德國人……,記住,你的身后不僅有黑人,還有白人……”喬激動了,他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力量在沖擊著自己。
6月22日晚,這場舉世矚目的“世紀之戰”終于打響了,比賽只進行了2分零4秒,驕橫的德國人便被路易斯3次擊倒不起。體育館沸騰了。美國的許多報刊皆大歡喜,他們把喬·路易斯的這場比賽看成是美國國家和美國黑人的重大勝利,報道中不乏溢美之詞。更難得的是,對許多世人來說,喬·路易斯以打敗施梅林的事實打破了白種人優越的神話,當然,比賽結果對希特勒德國來說,也不啻當頭一棒。同時,經此一戰,喬與許多包括黑人在內的有色人種選手作為美國的代表大范圍地參加國際賽事已被廣大美國人所接受,這在美國民權史和體育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3.金得九
1982年11月13日是韓國國民永遠不會忘卻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對于他們來說充滿著血腥、恥辱和悲傷。
事易時移,當凱撒宮外拳擊場刺鼻的血腥伴隨著歇斯底里的拳迷狂熱的激情裊裊散盡時,當九泉之下的“東方太平洋拳王”金得九及其母親帶著一身的傷痛、帶著壯志未酬的悲愴、帶著喪失愛子的哀痛,正在遠離人們的記憶時,我們在慘劇發生22年后的今天追憶這場令人毛骨悚然的決斗,依然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因為WBA輕量級衛冕冠軍雷·曼西尼和挑戰者金得九分別是美國人和韓國人的原因,這場在 賭城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爭霸戰座無虛席,也吸引了兩國無數觀眾在電視機前觀戰。拳賽舉行之前,就流露出血腥的味道,在韓國家喻戶曉的拳擊英雄金得九寫下血書,用大韓民族特有的堅韌發誓:不成功,則成仁。
比賽過程激烈而殘忍。在比賽進行到第十四回合時,曼西尼一記右手重拳將金得九擊倒。隨著金得九的轟然倒地,拳擊場沸騰了,拳迷們爆發出海潮般的歡呼聲,但這一場金得九卻聽不見了,經此一擊,頑強的韓國人雖然還是掙扎著站起來了,但他已經大腦混沌,瞳孔放大,肢體全無反應,冥冥中,他的眼前幻化出的是母親慈祥的笑容、漢城湯加體育館琉璃瓦穹頂散射出的萬道金光,他是在這里接受洗禮,步入拳擊殿堂的……。四天后,醫院宣布金得九死亡……兩個月后,他的老母親因為悲傷過度,服毒自殺……
金得九之死對韓國來說是“國殤”。讓韓國國民難過了很長時間,同時,作為自1918年以來死于拳賽的第439人,金得九的死亡也是拳擊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死亡之一,WBA因此大幅修改拳擊規則,增加保護拳手的措施。另外,關于職業拳擊能否進入奧運的議題從此也再無世人提及了。
4.唐·金
如果從商業層面關注職業拳擊,人們也許會忘卻從默罕默德·阿里、瓊·弗雷澤、喬治·福爾曼、拉瑞·霍姆斯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拳壇巨星到邁克·泰森、羅伯特·杜蘭、伊萬德·霍利菲爾德等活躍在新世紀拳臺的超級大腕,但有一人卻不能忘卻,他就是上述人等的經紀人、當今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職業拳擊賽事推廣人唐·金。
唐·金何許人也?
唐·金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貧民區。幼年喪父,青年混跡賭場, 23歲時淪為殺人犯,因系“正當防衛”被從輕發落,在服刑期間,他悟出了作一個拳壇經紀人的生財之道。出獄后,在其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先后成功地在全球推廣了500余場拳王爭霸賽,其中包括阿里VS福爾曼、泰森VS霍利菲爾德等永載拳擊史冊的經典大戰。
1974年的秋天,通過操辦阿里與福爾曼的“世紀大戰”,唐·金贏得了其職業生涯的“第一桶金”。為了攫取拳擊巨額獎金,當時手頭根本沒有一文現金的唐·金以反種族主義人士的面目出現,動員阿里和福爾曼不要為白人賽事推廣人打拳,并分別許諾兩人各 500萬美元的酬金,讓他們一決雌雄。然后,他自己親赴扎伊爾去游說蒙博托總統,憑其如簧巧舌,硬是讓蒙博托從國庫中取出了1000萬美元。這場比賽成了當年世界上最熱門的體育比賽,賽事的成功舉行也使唐·金名利雙收,從一個不名一文的拳壇小廝一躍成為拳壇大佬級人物,而且頭頂上還罩上了反種族主義義士的光環。
可以這樣說,職業拳擊運動之所以有欣欣向榮的今天,除了眾多拳擊天才的傾情奉獻外,資本運作高手唐·金的介入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講,在眾多的拳王背后,唐·金才是真正的無冕之王。“唐·金一感冒,拳壇打噴嚏”,此言應不是戲言。
唐·金目前的家產為5億余美元。多年來,由于他在職業拳擊推廣及反對種族歧視等方面的卓越貢獻,多次榮獲國際各個拳擊組織“年度推廣人”和“終身榮譽獎”,而且先后受到蒙博托國王、喬治·布什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比爾·克林頓、伊麗莎白女王、法國總統密特朗、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等世界政要的接見。
5.邁克·泰森
論及邁克·泰森對拳擊運動的影響力及其在拳擊史上的地位,我們毋需多言,因為作為一個關注拳擊運動的人,提起邁克·泰森,無論你是否喜歡他,都不能抹殺他為拳擊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
如果說默罕默德·阿里是拳擊運動的“商標”的話,那么邁克·泰森則可稱得上拳擊運動的“圖騰”。由于眾所周知原因,泰森并非什么正人君子,但只要他一上拳臺,不管對手是誰,他都能把拳擊運動的魅力演繹得淋漓盡致。基于這一點,我們說泰森為拳擊運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事實上,許多人之所以鐘愛拳擊,都是從關注泰森開始的。可以想象,沒有泰森的拳壇是何等寂寞。
從人性層面剖析,泰森是個復雜的人,似人非人,喜笑怒罵,放浪不羈。但在更多時候,他又是一個單純的人,除了打拳,不諳世事。也許因為這些,他一方面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弱勢群體的一員,另一方面他又一再刷新著驚人的票房收入紀錄,當他在34秒時間內贏得2863500美元時,有人驚呼,就是世界最快的印鈔機在這么短暫的時間也印不出這么多錢。
面對泰森,我們實在無話可說,只能套用一句俗話來恭維他:拳擊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