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黨政“一把手”的監督成為難點和盲點的問題——即“有權監督的不了解情況、了解情況的又無權監督”,北京市委于5月9日成立了4個專門巡視組和巡視辦公室,對北京市18個區縣以及一些局級單位的黨政“一把手”進行重點監督。
這種靠增設監督機構的方式,達到“以權力制約權力”的做法,是否是監督“一把手”的最佳方式,值得商榷。因為增設巡視組之類的監督機構,固然解決了“有權監督的不了解情況”的難題,但并沒有解決“了解情況的無權監督”的難題。
我認為,讓“所有了解情況的都有權監督”,才是解決監督難點和盲點問題的最佳途徑。因為這樣一來,“監督盲點”就不復存在。而“了解情況”者能積極行使監督權,還可大大地降低監督的行政成本,所以這將是一個成本和效率雙贏的結果。
如果只有上級才能單向地監督下級,便只能通過一級級的機構設置,才能達到監督之效果,如此將使監督機構設置累積成為一個金字塔,這從邏輯上其實已很難走得通——誰知道這個金字塔需要建設多少層級?
所以,解決對“一把手”的有效監督問題,就要求行政權力一定不能成為一個封閉的系統,讓“了解情況的有權監督”成為現實,才能真正體現權力的自覺性,并保證權力的自我修復的能力。
河北邢臺 郭之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