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的價值判斷里只有兩種人:好人,或者壞蛋。
那時,與這種虛構相對應的,是一個沉悶、靜態、舉步維艱的現實空間。一旦拔腿走路,在好人和壞蛋之外,我們才遇到了另外一些人——王朔,周星馳,上海寶貝……當遭遇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時,我們終于承認:原來我們自己就是別的人,我們遇見的,就是自己。
7月23日~28日,中國《新聞周刊》與新浪網聯合進行了《當前中國人社會價值取向調查》。
1.你會在工作單位偷打私人長途電話嗎?(共有6197人參加)
1)會,偶爾,以不引起懷疑為度 71.86%
2)不會,因為覺得那也是一種貪污行為 17.98%
3)不會,因為怕領導發現 5.13%
4)會,狂打 5.03%
2.對待工作中的同事、合作方、對手,你會表面很熱情尊重,心里其實對其不屑一顧嗎?(共有6099人參加)
1)會,因為雖然不喜歡他,但與其搞好關系是工作需要 54.93%
2)不會,因為我雖然想,但是做不來那一套21.71%
3)不會,因為我很耿直,不能接受表里不一之事19.71%
4)會,騙死人不償命 3.66%
3.你對校園里作弊、替考、買論文的現象怎么看?(共有6325人參加)
1)自己不會去做,但可以理解,因為制度本身存在弊病 39.45%
2)自己有過這樣的行為,但無所謂 22.28%
3)自己不會去做,但可以理解,因為這是人性的弱點 19.26%
4)自己不會去做,同時堅決譴責、制止別人的這種行為 13.09%
5)自己有過其中的行為,很羞愧 5.93%
4.如果你是律師,下面案子中無論你選哪一個,都有勝訴把握,又無后顧之憂,你會選:(共有6451人參加)
1)為一被父母遺棄天生殘疾的小女孩爭取贍養費,贏100元 42.94%
2)為一巨貪作無罪辯護,贏5000萬29.07%
3)在兩公司的商業糾紛中為一方爭取勝訴,贏2萬 26.12%
4)為一連環殺人犯作無罪辯護,贏800萬1.88%
5.你希望在影視/文學/音樂/美術作品里看到色情/暴力/粗鄙的描述嗎?(共有8131人參加)
1)不希望 60.82%
2)希望 39.18%
6.你認為下面哪個男主人公更有魅力?(共有8122人參加)
1)事業成功家庭幸福 58.62%
2)因種種原因事業不成功但對感情忠實對家人珍愛 19.95%
3)表面上事業成功家庭幸福但私下是紅顏殺手 15.29%
4)因種種原因事業不成功但聰明多情 4.41%
5)事業成功但不懂生活 1.74%
7.(限女性)如果可以選擇,又排除健康隱患,你更愿意做什么樣的人?(共有545人參加)
1)做個偶爾紅杏出墻的風流少婦 57.25%
2)做個守身如玉的良家婦女 28.99%
3)做以性體驗為樂趣的先鋒女性 8.07%
4)名妓 5.69%
8.你的密友告訴你他(她)對自己丈夫(妻子)有不忠行為,你會:(共有7412人參加)
1)勸他懸崖勒馬,但心理上對他并無排斥感 57.46%
2)無所謂,沒什么感覺 19.28%
3)鄙視他,從此懶得理他 11.89%
4)覺得挺興奮,想讓他講講細節 9.24%
5)覺得是有趣的故事,也許還會告訴其他朋友 2.13%
9.明知國家禁止某種經濟行為,但通過鉆法律空子的辦法,你可以實施它并從中獲取暴利,你會嘗試嗎?(共有520人參加)
1)會 72.69%
2)不會 27.31%
10.如果發生非自衛反擊性質的戰事,需要在社會大規模征兵,而你條件符合,你會:(共有510人參加)
1)靜坐觀望,盡量往后靠,但萬不得已時會參軍盡義務 48.82%
2)積極報名,為國參戰 39.80%
3)逃往國外,等戰事結束再回來 11.37%
11.你比較可以接受的行為是:(多選)(共有7085人參加)
1)同居 87.10%
2)沉溺網絡 33.07%
3)包二奶 23.35%
4)頭發染成彩虹色、耳朵上穿20個洞 22.57%
5)在球場上裸奔 22.48%
6)同性戀 21.78%
7)聽死亡金屬音樂 20.27%
8)虐戀 5.00%
9)吸毒 1.16%
12.你更愿意相信誰的話?(多選)(共有7781人參加)
1)父母 60.07%
2)好朋友 52.85%
3)愛人 51.10%
4)圖書 28.66%
5)學齡前兒童 25.93%
6)老師 21.48%
7)名人 9.46%
8) BBS 9.21%
9)媒體 5.63%
10)單位領導 3.41%
13.你認為人們現在道德滑坡了嗎?(共有683人參加)
1)是,如果和傳統的價值尺度比,現在公開的墮落是變得多了,然而這是社會多元性發展的表現,我們不必為此擔憂 42.61%
2)是,人們失去了信仰就會放任自己隨波逐流,今后這種情況只能愈演愈烈 26.79%
3)不是,我覺得那些不是主流行為,大部分人們是善良、正直、傳統和保守的 19.62%
4)不是,一直如此,因為人性本惡 10.98%
*第7.8.10.11.14題
調查持續時間與其他題目不同
資訊:《新聞周刊》與新浪網聯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