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聽到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要在成立10周年的時候召開上海國際慈善論壇會,我們雜志社的同志都為之一震,不約而同地說:“上海慈善會真是有高人啊!在慈善事業上,人家總是有內容翻新的大手筆。”
到上海開會的時候,我把我的這一感受與接待我們的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江晨清同志說了。他馬上很嚴肅、很鄭重、很誠摯地對我說:“不是謙虛,我們的確看到了我們的差距和不足。我們陳會長和我們基金會的同志們都感覺到,10年來我們是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的工作與成績多是量的變化,質的飛躍沒有。我們組織這次國際慈善論壇會,就是查找我們的差距,學習先進的慈善理念與經驗,爭取基金會的工作能有質的突破。”他又說到這次國際會議:“我們的工作許多都是在大家的幫助下完成的,這次國際論壇會的許多工作實際上都是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和社會學學會干的,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想大手筆也大不起來。”
我聽著,一種感慨、一種思索涌上心頭,心潮澎湃起來。這時,我似乎已經看到了上海慈善事業更加輝煌的明天。
我由始至終參加了上海國際慈善論壇會,心情與思緒一直在亢奮之中。我用筆與鏡頭記錄了這次國際慈善論壇ABC,實際上上海國際慈善論壇會的內容完成可以排到Z,所以,我的ABC難免單薄,難免蒼白。
A墨西哥,一場精彩的足球賽正緊張地進行著。忽然,一個漂亮的倒勾,球應聲入網。
隨著海潮般的歡呼聲,投影屏幕上一臺臺嶄新的電腦出現在綠蔭場上的球門旁邊,熒屏上也同時出現了一行字,說明因為這個進球,會有一筆獎金,而用這些獎金購買的這些電腦將捐贈給學校里的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
上海國際慈善論壇的講壇上,一位漂亮的女士正熟練地利用電腦和投影器,生動地向大家介紹墨西哥慈善事業的特色。
為了提高慈善事業的社會認知和社會參與,建立在墨西哥城的Televisa基金會50多年來充分利用體育運動、電視劇、新聞節目等民眾喜聞樂見的手段,把慈善活動的過程娛樂化。墨西哥所有的足球隊都是Televisa慈善基金會的參與者。當人們通過電視觀看這些球隊的比賽時,不管哪一個球隊踢進了球,熒屏下方立刻會打出一行字幕:因這個進球,基金會向其資助的某個慈善項目提供一筆捐款。足球運動員為了更多地為慈善捐助,踢球都十分賣力,都力爭多進球。有趣的是,每一種不同方式的進球對應不同的慈善項目,比如角球進球可能對應教育,點球進球對應健康事業等等。近年來,光“教育進球”一項已經使22萬多個孩子受益;“兒童營養進球”則為當地鄉村的2萬3千多名兒童補充了營養。
上海國際論壇群星閃爍、異彩紛呈。在論壇上發表講演的,有倍受人們尊敬、愛戴的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會長陳鐵迪女士,有既有豐富實踐經驗,又有深刻理論思考的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和上海理論界的專家學者,有來自加拿大、德國、愛爾蘭、日本、墨西哥、俄羅斯、新加坡、英國、美國、和我國香港、臺灣地區的慈善工作者、社會學專家、學者,有來自天津、浙江、山東、廣州等兄弟省市的慈善工作者。
我用相機記錄了他們講演時的情景,看那一張張表情豐富的臉龐,看他們那熠熠閃亮的眼睛,再看神情專注的聽眾,我們不難想象,這些講演都是多么地精彩。
被海外慈善工作者稱為偉大女性的陳鐵迪會長,在會上的幾次發言,都引起了人們的濃厚興趣、廣泛關注。
論壇會上,與會者在大會發言和提交的論文中,不約而同地把“公信力”提升到“慈善生命所在”的高度。陳鐵迪會長在講演中指出:“慈善事業是建立在對慈善組織信任的基礎上的,慈善組織的誠信是保持慈善事業生命力的關鍵。”她認為必須建立起一個完整、嚴密、集服務、管理、監督、培育為一體的慈善組織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用規范運作取信于民。加拿大兒童援助基金會的執行主席約翰遜女士說:“國家應當設立一個專門的部門來考核慈善組織,在加拿大就設有一個全國性的組織來評估不同的慈善機構。”
熱帶島國新加坡在慈善事業上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新加坡,社會慈善機構主要由400多家志愿者福利組織構成,其中99%都是國家社會服務委員會的成員。來自新加坡社會服務委員會的劉泊娜女士介紹說,社會服務委員會既是志愿者福利組織的代言人,同時也對他們監管,兩者之間的合作模式是新加坡社會服務工作的主要形式。會上,她就“新加坡慈善資金募集的趨勢與問題研究”發表了講演。
在兩天的上海國際論壇會上,17名中外學者、慈善工作者、熱心慈善事業的企業家就慈善事業的焦點、熱點問題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大會發言;250名與會代表差不多都精心準備了論文,在分組會上,大家就慈善工作的經驗、慈善與政府、慈善與社會、慈善與企業、慈善機構的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B和諧、熱烈而深入的交流,是上海國際慈善論壇又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也用相機記錄了那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人們在一起交流時的情景。瞧,他們在一起交流時是多么認真、多么美麗、多么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啊!
陳鐵迪會長與海外友人親切握手時笑得多么真誠、多么甜蜜!
中華慈善總會蘇慶玉副會長在“藍天下至愛”的展牌下,和與會者交流,感慨萬千。
浙江省慈善會秘書長李剛、北京市慈善會副秘書長張坤義和上海市慈善會副秘書長江晨清交流時,神情都是多么專注!
-------------
他們的交流都有著豐富內涵,讓人記憶深刻,又使人頗受啟示。6月1日的交流中,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龐樹奇說,慈善主體由政府開始向民間力量、尤其是非政府組織(NGO)的轉移已經開始了。那一天上海市首批四個非公募基金會——上海吳孟超醫學科技發展基金會、上海復旦大學教育基金會、上海福島自然災害減災基金會和上海市自然與健康基金會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朱傳一教授提出了與一些學者不同的看法。朱傳一教授介紹說,一些學者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具有官方背景的非政府組織“距離政府組織越來越遠,而距離非政府組織越來越近”,而朱傳一認為,事實并非如此,而是官民結合與互動的趨勢明顯。龐樹奇教授對此也表示了認同。他認為,在慈善領域,“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狀態將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他說:“因為目前民間力量,尤其是非政府組織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一個培育和成長的過程,盡管慈善的主體由政府變為民間力量的趨勢已經開始。”
看照片上那個正在認真記錄的“老外”!他是來自俄羅斯的一位熱心慈善事業的企業家,在論壇的小組討論會上,他認真傾聽每一個發言,飛快地記下發言的要點,生怕漏掉一個字。再看那個附在姑娘耳邊的“老外”。 上海年輕的學者發言以后,他走到她跟前,繼續和她探討問題。
上海國際慈善論壇聚焦企業與慈善新走向,把“企業與慈善”作為交流、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大家認為,企業家個人自發捐贈的傳統模式受到挑戰,“公司公民”成為眾望所歸的現代慈善理念標志。為這次論壇會提供了180萬元資助的香港永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達芙妮中國總部、美國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等中外企業的代表都結合自己企業參與慈善事業的實踐,談了做好企業公民的體會。近年來,西方眾多企業開始接受“公司公民”的思想,并將其貫穿于公司所進行的慈善活動中。因為無數實踐證明,企業從事慈善事業能夠滿足企業對權利、地位、威望的期望及社會公德的要求,是企業公共關系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建立企業與社區的良好關系,促進企業形象塑造等。眼下,公司慈善活動這一歐美企業市場競爭活動的新式武器,正越來越引起亞洲一些大企業的濃厚興趣。在上海的一些大企業,在上海濃郁的慈善氛圍中,參與慈善的積極性就越來越高漲。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成立10年來,中外企業或個人設立助學基金和項目就有24個。
小組會交流中,那位向人們展示照片和洪鐘模型的女士是俄羅斯民間援助中心主席季娜伊達·德拉古基娜,她介紹說,俄羅斯“祈禱前的鐘聲”民間救援中心是一個國際社會慈善組織,具有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的咨詢資格,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代表。她說:“中心的成員相信,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就是給人們希望。即使一個小包裹,一筆不起眼的匯款,一封簡短的回信也能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
--------------
上海國際慈善論壇上的交流是異常廣泛、異常精彩的,我所接觸所記錄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C那微笑著坐在一起的兩位女士,戴著眼鏡的那位是來自臺灣的教授,另外一位是入住上海“眾仁花苑”的老人。老人把自己珍愛的一只花瓶送給了臺灣的那位學者,學者高興地說:“我要把臺灣最美麗的鮮花插在這只花瓶里!”
那些來自鄉下的老年婦女,眼里都映著太陽的光亮,她們都曾因患有白內障而失明。在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幫助下,她們重新見到光明。那個美好的晌午,她們高高興興地把自己編織的精美的草鞋送給了參加上海國際慈善論壇會的代表們。
上海國際慈善論壇會期間,與會的中外代表,在會議主辦方的細心安排下參觀、考察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籌劃、建設的老人院“眾仁花苑”。我用相機記錄那里優美、舒適的環境、記錄了老人們豐富、甜美的晚年生活,記錄了與會代表在那里參觀、考察的情景。
上海的上空彌漫著濃郁的愛的氣氛,上海是異常美麗的,上海人民總是用微笑面對八方來客,用微笑面對整個世界。
論壇會期間,代表們還登上了亞洲第一高塔——東方明珠塔,在高塔上的球體室外觀光層鳥瞰美麗壯觀的大上海,人們無不驚嘆上海國際大都市的氣派;參觀了設在明珠塔0米大廳的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在世界一流的獨創性博物館,在生動、逼真的場景中,大家饒有興致地閱讀了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江南古鎮——位于上海西郊淀山湖畔的水上人家上海朱家角和夜幕下的黃浦江也留下了海內外代表歡快的笑聲。
那些天,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同志們可辛苦了。為我們這個小組服務的是上海慈善捐贈救助物資服務中心的潘月英同志,她沒日沒夜忙前忙后,熱情、周到、細致地安排好每一項工作,臉上、眼里總是浸著甜甜的微笑。繁忙而瑣碎的服務工作中,她也沒忘記與大家交流慈善工作的體會。她結合自己的工作思考著,想怎樣逐步擴大經常性的捐贈接收點;怎樣運作好以購買服務形式開展經常性捐贈工作這種新型的幫困模式;怎樣更好地實現“政府推動、民間運作、社會參與、百姓收益”這樣一個目的。會議一結束,她就馬上緊張地投入新的更高層次的工作中了。
我看到,感覺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從陳鐵迪會長到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是這樣。看到感覺到參加這次會議的所有同志,都在考慮明天的工作了。由此,我也看到了上海國際慈善論壇的巨大影響力。
上海國際慈善論壇,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