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有玨
由黑澤明《七武士》開場的日本電影節,更像一次日本后新生代導演對“第三次日本電影高潮到來”的告白
曾幾何時,中國觀眾還對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電影《生死戀》的唯美和《追捕》的動人心弦念念不忘,而21世紀已走過了4個年頭。當我們在銀幕上再會日本電影時,已經是全新的感受,新世紀清新之風正迎面拂來。
9月17日,為期一周的日本電影節在北京東方新世紀影院開幕。本屆電影節第一信息就是帶來了當今在國際影壇和日本國內影壇不同時期領軍導演的作品。被譽為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的經典之作《七武士》在21世紀獲得了再確認:好萊塢購買了復拍權,這是繼20世紀60年代復拍為《荒原七勇士》之后的第二次復拍。《壬生義士傳》的導演瀧田洋二郎系日本90年代群體導演之一,他的《陰陽師》一片在美國公映,連續數周進入十大票房排行榜。此次展映的《壬生義士傳》也威震日本影壇。
21世紀“后新生代”導演崛起
更值得一提的是繼新生代導演巖井俊二之后崛起的、2004年最流行的導演行定勛和筱原哲雄——日本后新生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在這次展播中頗為引人注目。
專業電影刊物描述這兩位導演的共同魅力在于:能在單純的作家性與成熟的職業性之間尋找平衡,具有鮮明的個性,不用咄咄逼人的氣勢強加于觀眾,而是在對現實生活的素描中擺出一副悠閑自得的姿態,手法圓熟,風格柔和淡雅,處處滲透著導演極為個人的對事物的感受。
2002年筱原哲雄曾以《生命》一片獲金馬獎最佳外語片獎,并入圍多倫多電影節參賽單元,但他自己認為《深呼吸的必要》是最佳的。影片描寫有各種心靈創傷和苦惱的城里人參加砍甘蔗隊到農村為農民打工,醫治自己的心理病態的故事。滿目翠綠的色調,伴之于鋼琴曲、大提琴曲、搖滾樂、豎琴彈撥等音樂渲染情緒,仿佛在清洗城市的塵埃與精神的勞頓,清新與舒暢油然而生。
而行定勛早在2000年以《大奔走》一片囊括了日本所有的電影獎,此后他創作了一系列優秀的青春電影如《向日葵》等。但他在答記者問時肯定地說《發生于今日的事》是自己近數年來最佳杰作。影片描寫生活于京都的正道因考上了大學院而要喬遷,請了七位同學好友聚會,自己竭盡京都人的待客之禮,從傍晚一直歡飲到次日清晨。行定勛認為也許正是描寫了這種日常生活的豐富性,電影才能稱之為電影,并以此來回顧平常還沒有深刻思考過的“日常生活”。
將此兩導演稱為2004年流行導演是因為這兩位旗鼓相當的對手在今年、在幾乎相同的檔期、拿出了擺擂臺的作品。行定的是《愛在世界中心》,筱原的是《天國本家戀火》,均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另一位導演黑木和雄曾是20世紀70年代的富有銳氣的青年導演,洋溢著拍紀錄片的才華,曾執導過別具一格的青春電影《節日的準備》。此次展映的《如果與父親一起生活的話》從嶄新的角度描述廣島原子彈爆炸留在青年人心理上的創傷。由女導演荻上直子執導的《吉野理發店》通過對發型的爭論,引出如何看待傳統的話題,也是21世紀流行話題。
在平凡中記錄生命之金
縱觀全部作品除《七武士》之外都可以稱作青春電影,卻又深深地烙刻著時代的印記,不同于以往的青春電影。當20世紀工業和經濟達到高度發達之后,留給21世紀的課題是后工業社會的問題。日本提出了建設循環型社會的設想與計劃,其中有一條是關于生活方式變革型計劃,提倡區域自立的緩慢的悠閑的生活方式。這種思維已深深滲透在電影的內容與風格之中。
在內容上追求對平凡生活細節的捕捉,例如砍甘蔗隊每天如記日記般地重復著田舍、卡車、甘蔗地之間的往返,卻每天都有新的成長。在心理上追求平凡,例如《深呼吸的必要》中有一段立花的回憶:“爸爸告訴我游泳起跳時先做個深呼吸,我問深呼吸是不是速度,能使我比賽獲勝嗎?爸爸說不會加快速度,但會變得很愉快。”立花照父親的說法做了個深呼吸,可是因此起跳晚了,游了最后一名,卻覺得很輕松,不像以前那樣難受,于是立花對自己說“最后就最后吧”。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中,導演提倡的是自我尋找心理平衡。《發生在今日的事》,一聽片名就像一頁日記,青年人的喜怒哀樂自然地起承轉合,只當作小事一樁而已;《吉野理發店》的老板良子也放棄了強求一律,給予了青年更為寬松自由的選擇;《壬生義士傳》對青年人喊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吧”。
我們可以感受此次影展作品的共同點是注目日常,追求平凡。這種共同點也表現在形式風格上。這幾位導演都追求樸實自然、格調淡雅的,近乎紀錄片的手法,注重捕捉微妙的心理變化,而且頭尾呼應,呈現循環式;《發生在今日的事》中,京都男正道在經歷了一番人與人的關系之后,把個人與世界聯系起來,想到在同一時刻里,世界各處正在發生很多的事,而不管遇到什么樣的事都是人生的樂趣。總之,給觀眾的感覺是“平凡才是金”。
在兩位流行導演的青春片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把作品的活動舞臺設定在男女青年數人過集體生活的共同生存空間之上,并把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完全注入其中,這也是21世紀日本青春電影的新動向。(作者為北京電影資料館、日本電影研究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