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兩個高產蛋鵪鶉良種
蛋用鵪鶉以產蛋為主,淘汰的種鶉或蛋鶉仍可作食用。鑒別出的雄雛鶉也可養作仔鶉供食用。
1.朝鮮蛋鶉原產朝鮮,經我國多年繁育,純度與生產性能有所提高。多作為自別雌雄配套系母系母本。羽色多屬于野生型的栗褐色類型。體型中等,頭部黑褐色,中央有淡色直紋三條。背部為赤褐色,均勻散布著黃色直條紋與暗色橫紋,腹羽灰白色。公鶉臉、下頜及喉部為赤褐色,胸羽為磚紅色;母鶉臉為黃褐色,下頜灰白色,胸羽淡黃褐色,其上有粗細不等的黑點。
成年公鶉約125 ~ 130克,母鶉約150 ~ 180克,6周齡左右開產,年產蛋270 ~ 280個,蛋重11 ~ 12克,蛋殼為棕色或青紫色的斑塊或斑點。產蛋鶉日耗料23 ~ 25克,料蛋比3∶1。
2.北京白羽蛋鶉由北京種鵪鶉場與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院所聯合育成。體型中等,體羽潔白,偶有黃色條斑。眼粉紅色。喙、脛、腳為肉色。皮膚白色或淡黃色。成年公鶉體重130 ~ 140克,母鶉160 ~ 180克。6周齡開產,年產蛋率85%左右,蛋重11.5 ~ 13.5克。殼色為棕色或青紫色的斑塊或斑點,料蛋比2.73 ∶ 1。日耗料25 ~ 27克。為自別雌雄配套系的父系父本。產蛋率高。江西綠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徐小平 郵碼:330200 電話:13803512185)
名貴淡水養殖新品種“筍殼魚”
筍殼魚學名斑尖塘鱧,屬蝦虎魚亞目、塘鱧科、尖塘鱧屬,體形似筍殼,故名。原產于東南亞,最大個體5 ~ 6公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名貴的淡水魚品種。筍殼魚生活在有微流水的沙泥底層和草叢中,喜穴居、性溫順、不善跳、耐低氧。適溫15 ~ 35℃,最適溫25 ~ 35℃,10℃以下死亡;能在pH值為5的酸性水體和鹽度為10%的咸淡水中生長,二齡性成熟,4 ~ 11月為生殖期。幼魚以水中微生物為餌,成魚捕食小魚蝦,耐饑能力強,一次飽餐可多天不食,人工養殖要馴喂小雜魚和配合飼料,在我國南方有越冬設施的地方都可養殖。
有調查證明,廣州的黃沙水產品批發市場平均每天進口筍殼魚約1000公斤,其中一半調出省外、一半批發到各地酒樓飯店,每公斤價格長年保持在120元左右,一般在市面絕少見賣。去年有批發商探知斗門有意發展養殖時,表示以不低于70元/公斤的價格長期收購。由于筍殼魚在國內還設有大批量的種苗生產,一般估計在幾年內不會有大量的產品上市,其價格相對穩定。根據斗門的試養情況,每667平方米(1畝)產量可達250 ~ 500公斤,每公斤成本在30元內。(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海洋與漁業管理總站 梁健文 郵碼:519100 電話:0756-521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