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使我在一節語文課上“一鳴驚人”。當我有些靦腆地把它說出,當作“口頭描繪有特色的一景”提問的回答之初,我其實還未認真思索過它的審美價值,但從喜歡寫詩的語文老師那驚喜的目光中,從同學們期待一見的神態中,我為自己家鄉擁有它而自豪——那就是家鄉粉紅色的霧……
我的家鄉是莆田市邊緣山區的一個小小的山村,那里群山環抱,云霧繚(liáo)繞。我家就在一處平緩的小山坡上,門外鱗(lín)次櫛(zhì)比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山腳。
山里的太陽懶。雞叫鳥喧,天已大亮,小村早已醒來,可那紅臉膛的“男子漢”還不知躺在哪一個山坳(ào)里睡懶覺。舉目望山,錯落有致的群峰色調如鐵,又似乎正在由鐵而灰而終于透出點點淡淡的綠意,許多峭拔的山峰,穿著輕柔的“紗裙”,歪歪斜斜,憨態可掬……腳下不遠處,乳白色的山霧,濃濃稠稠,似沉似浮,既不從山口溢出,也不見縷縷飄起,只輕輕而緩慢地涌動著,仿佛電影中海潮浪濤涌動的慢鏡頭特寫……
在屋外佇立有頃,一種微微的涼意透心而入,“潤物細無聲”,哦,這些若有若無的霧,像看不見的濕絨絲,沾在手背上,臉頰上,睫毛上,輕輕的,細細的,似乎還摻雜著淡淡的草香,沁人心脾。閉上眼睛,微啟朱唇,探出一點點舌尖,似乎真的品出了那么一絲隱隱的甜味……
當你睜開眼睛,一串“喔喔喔”的雞鳴聲飄忽而來,奇怪的是,它似乎拖著一串粉紅色的裊裊尾音!
定下神來,才發現這如詩的色彩來自林間的霧……那粉紅色的霧!那霧如煙如縷,染得一切都有了一層若有若無的輕淡的粉紅,連同你的感覺、你的凝思遐想……
這粉紅色并不均勻,卻很自然,林木深幽處淡些,光線充足處濃些,卻絲毫感覺不到拼接的痕跡。如果你興致好,唱上一支山歌,那旋律便會如一道粉紅色的小溪流,洇向霧的深處……
粉紅色逐漸加濃,逐漸加濃……終于看清,這神秘的顏料來自東方山頭上一團隱隱升高的緋紅……啊!那是太陽!
太陽終于升到了足夠的高度,積蓄了足夠的光熱。在這越來越薄的霧中穿出了一個金黃的窟窿,露出了溫暖的圓臉龐……
世界清晰起來,天是藍的,山是青的,粉墻紅瓦掩映于綠樹繁花之中——又是一個清清亮亮的初夏之晨!
那些霧哪里去了?哦,它們正慘白而疲倦地臥在深谷,倚在山腰,還有淡得幾乎看不見的幾縷掛在對面山頭幾株松樹的末梢上……
朋友,你也喜歡這奇特的粉紅色的霧嗎?那就請到我家鄉來做客吧,它定會使你陶醉忘返。
[詞語積累]
1.繚繞:云霧、聲音等回環纏繞。
2.鱗次櫛比:形容房屋等密集排列。
3.沁人心脾:形容吸入新鮮芬香的空氣后感到 身心俱爽。
4.洇:液體接觸紙、布等物后向外滲透。
[思維互聯網]
你見過粉紅色的霧嗎?霧,似一片薄如蟬翼的輕紗,卻能將天地合二為一。在它的“關照”下,大自然的一切都若有若無,忽隱忽現。閉上眼睛,用心去體味那一絲絲隱隱的甜味;睜眼時,卻奇怪于“拖著一串粉色的尾音”是什么?轉瞬間,乳白色變成了白色,直到天空凸顯出一個溫暖的“圓臉龐”。親愛的小朋友,細心觀察你周圍的事物吧,要知道“事物的美存在于細心觀察之中。”
(梧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