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人類閱讀習慣的一系列轉變,首先源于作為閱讀對象的文本的視覺化和網絡化特征。一方面,視覺文本和超文本形態飛速發展,如電影、電視、廣告、攝影、形象設計、視覺表演、圖文書、網絡沖浪等景觀充斥在我們周圍;另一方面,人們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數字技術力圖將原有的印刷文本轉換為視覺文本、電子網絡文本,使印刷文字逐漸成為圖像符號的附庸和注釋。人類的閱讀因而進入了休閑時代、讀圖時代和讀網時代。
淺閱讀
(1)閱讀進入“休閑時代”。讀者的閱讀需要具有以下幾個層次:消遣需要、實用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探索社會和人生的需要、研究創造的需要,概括起來可以區分為學習性閱讀、休閑性閱讀兩大類型。其中,休閑型的閱讀需要,在快節奏的環境中,成了主導性的動機,包括許多求知型的閱讀,也越來越帶上了消遣和休閑色彩?!跋M時代享樂的平面化、意義的深度消失和紛亂場景的拼貼意識,深深影響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大量通俗讀物、圖文書和休閑讀物的存在,使人們的閱讀習慣趨于淺嘗輒止,思維趨于簡單。
(2)流行閱讀代替了經典閱讀。人們的閱讀興趣集中體現在對養生、化妝、烹飪、園藝、勵志、理財等生活類、時尚類流行讀物的偏好上,而越來越遠離經典名著,特別是青少年閱讀經典的時間大大減少了。據統計,各地書店位居排行榜前列的大都是通俗讀物,如言情小說、青春讀物和動漫讀物。一項抽樣調查發現,竟有80%的大學生未完整讀過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讀書的目的除了實用求知外,還在于促使人們進行深刻的靈魂拷問和自我反省,并引導人們走向精神的豐實和成熟。時尚閱讀、流行閱讀帶給讀者的只是一時感官享受,而無法深入人心。滋潤人靈魂的,只能是經過時間淘洗的經典。長期以來,閱讀經典一直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信息社會我們需要“重返經典閱讀之鄉”。
(3)閱讀過程隨意性增強,瀏覽泛讀代替了精讀。聲訊時代,大多數人(特別是年輕人)追求的是瀏覽閱讀、快餐式閱讀。這種閱讀不能真正深入人心,其結果只能導致短暫的快感與持久的浮躁。當今名著速讀圖書大行其道,將豐富的文學大餐變成速食快餐,這顯然偏離了閱讀經典名著以獲取精神滋養的目的。因此,“淺閱讀”并不是一種有效的閱讀。
讀圖時代
1998年,策劃人鐘潔玲為了推廣從臺灣引進的《紅風車經典漫畫叢書》而推出了“讀圖時代”的概念。《老照片》、《黑鏡頭》系列的熱賣,到幾米系列和朱德庸的都市漫畫系列的走紅,大量圖文書的風行演繹并引導了“讀圖時代”的到來。“讀圖在一夜之間成為社會時尚” :圖書中插圖、照片所占比例越來越大,繪畫、攝影、電影、電視、卡通、漫畫、商業廣告影像鋪天蓋地。古典藝術、精英文化也不斷地以圖形、圖片的形式,展現于人們。文字似乎退居成為圖片的輔助和注釋。
讀圖時代的到來,是由圖像文本的符號特征和消費社會的性質所決定的。首先,由于傳統印刷文本訴諸抽象的文字符號,對它的接受必然伴隨著對一定語詞的理解、組織和選擇,也必然更多的需要理性和思考,從而難以從中獲得直接的快感。而圖像文本則直接訴諸人的視覺系統,更易被理解接受。其次,隨著消費社會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追求感官愉悅,追求新奇時尚,而圖像性內容更能滿足這些需要。
網絡閱讀
文本的電子化、網絡化帶來了一種新型閱讀方式——網絡閱讀。在網絡和電子文本部分取代紙質文本之后,閱讀的涵義就不僅僅是文字的閱讀,還包括圖像和聲音的接受。有人認為,閱讀涵義在數字時代的擴大,是因為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立體傳播方式和互動性特點的結果。 有人預言,人類正逐漸走進一種全新的讀書時代,那就是“讀網時代”。
網絡閱讀有實時在線閱讀和下載離線閱讀兩種方式,后者根據載體的不同又可區分為兩種,以PC或終端為載體以及以手持閱讀器為載體??梢?,網絡閱讀是與電腦網絡和手持閱讀器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它首先是一種閱讀文本的變化。網絡和電子書的出現不僅修改了知識和信息物理傳播的方式,而且改變了文本的結構,進而改變了讀者的閱讀習慣。
與傳統閱讀相比,網絡閱讀具有如下一些優點:閱讀方便快捷、互動性增強;閱讀內容更廣泛;可以利用多媒體、超文本來全面調動讀者的閱讀感官,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閱讀效果。但是網絡閱讀也有其缺點,如視覺疲勞、網絡迷失、不符合傳統閱讀習慣、閱讀選擇困難等;此外它還受到網絡普及程度、讀者文化水平和經濟條件等方面的制約。
圖書閱讀率走低
媒體的多元化形成的眾多新興媒體對傳統紙質媒體市場的分割,使得作為傳統閱讀對象的書刊等紙質媒體的閱讀率下降。中國出版科研所主持的“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三次追蹤調查表明,五年來全國國民的讀書率持續走低。2003年,在識字者中只有51.7%的被調查者每月至少讀1本書,這一體現國民閱讀概貌的讀書率比1999年下降了8.7%,其中城鎮居民下降了7.8%,農村居民下降了9.6%。讀刊率也從1999年的57%、2001年的49.8%下滑到2003年的46.4%。只有5%左右的國民擁有“讀書習慣”。調查表明,從國民的媒體接觸率來看,高居前三位的仍是電視、報紙和圖書,但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日益深入人們的生活,帶來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今后,隨著其他媒體利用各自的優勢進一步分流人們的注意力,分割人們有限的閑暇時間,全國國民的讀書率可能會進一步降低。
中國是世界上最喜歡藏書和讀書的國家。但是我們發現,中華民族悠久的閱讀傳統正漸漸流失。我們認為,傳統的文本閱讀是不可缺少的。讀書風氣是一個社會的文化風氣和道德風氣的反映,讀書不僅使人獲得知識,還可以使人變得安寧,減少浮躁。在如今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中,培養文本閱讀的興趣、形成良好的讀書風氣,尤為重要。為此,社會應該形成普遍重視知識、重視文化、重視讀書人的風氣。
世紀之交,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帶來閱讀文本的通俗化、多元化、圖文化、電子化和網絡化,極大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使社會進入一個視覺文化和網絡文化的時代??梢韵嘈?,閱讀還將迎來更多的改變和突破,但“形式的改變往往與內容無關,無論是青燈黃卷式的閱讀,還是即時的在線瀏覽,文字所承載的文化力量是永恒不變的,即使將來我們無所不能,我們依然離不開人類文明之光的照耀和撫慰,離不開回憶和夢想”。閱讀將是人類永恒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