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安榮
朱熹是我國南宋著名的大學問家、思想家、教育家,是我國古代學習理論的集大成者。他在讀者、著書、講學和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較為系統、全面而對后世影響很大的讀書方法,即《讀書之要》,其包括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
朱熹作為一位大教育家、大學問家,對讀書猶為重視。他曾說:“為學之道,莫先窮理;窮理之要,必在于讀書。”這句話闡述了做學問首先要弄清道理,而弄清道理的關鍵在于讀書。朱熹不僅重視讀書,而且,猶為重視讀書方法,即在有效的時間里如何才能提高讀書效率。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讀書之要》。
循序漸進“循序”指必須遵循所讀之書內容的客觀順序和讀者的主觀能力、條件,按此而規定讀書進程;“漸進”指像流水盈科而后進、音樂成章而后達一樣,量力而逐步成熟。換言之,要求讀書必須符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規律,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而不能好高騖遠。
熟讀精思朱熹繼承孔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思想,認為思考是讀書治學之根本,讀與思是讀書學習的兩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朱熹曾強調:“學與思須相連,才學這事,須使思量這事合如何。”(《朱熹語類》卷二十四)因此,讀書只讀不思,必是死讀,即使能記住,仍不是自己的東西,更不能結合實際靈活運用;只思不讀,純系空想,成天想入非非,一事無成。
虛心涵泳朱熹認為,讀書應虛懷若谷,善于領會作者所創設的主旨,志于作者的意愿,不可先入為主,更不能穿鑿附會。他要求讀書時必須保持公正的態度,獨立思考,堅持新的見解,這樣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切已體察讀書必須與自己的思想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起來,真正領會作者之意;同時,又要以所讀之書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或在生活中檢驗其是否屬實。值得注意的是,朱熹主張的實踐,都是以指自我的心性道德修養而言的道德行為的實踐。
著緊用力指讀書要振作精神,抓住不放,既要刻苦、肯用氣力,又要有恒心,堅持不懈。朱熹以“撐水上船”和“抱雞卵”作比喻:撐著小船逆浪而行,是“一刻不可緩”的,稍有松緊,就會一退千丈;孵卵如果抱抱停停,時冷時熱,肯定孵不出小雞來。同理而論,讀書治學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讀書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肯定效果不佳。
居敬持志所謂“居敬”指讀書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貫注。朱熹要求讀書治學作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之中,以“心到”為最重要。“持志”則指讀書必須堅定志向,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并以頑強的毅力求其實現。
朱熹逝世后,他的學生將他的讀書經驗歸納為六條,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這即是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朱子讀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