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平 梁光寅
近年來,高考加大了對文言文考查的難度,將文言語句翻譯由客觀性試題改為主觀性試題,分值為5分。文言文翻譯是對考文文言能力的一種綜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由于這類試題有溝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譯成現代漢語的過程中,既要顧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檢查考生書面表達能力的一種好方式。
高考對文言文語句翻譯的要求是“直譯”,所謂直譯,就是要忠實于原文的內容和句子的含義,用現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到譯文之中,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如去年全國試卷要求翻譯的句子中有一句為:“其李將軍之謂也。”很多考生沒有譯出表示推測、估計語氣的“其”字,句式與原文不符。
關于翻譯文言文的方法,為便于同學們記憶,我編了一段順口溜: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
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代詞語替。
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律。
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
如果再簡潔一些,還可以用這樣幾個字概括,即文言文翻譯五字法:
留:年號、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照錄不翻譯;
替:用現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
移:調整倒裝句的語序,如賓語前置、介賓短語后置、定語后置等;
補: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語或謂語;
刪:刪去不譯的詞,如發語詞等。
對很多考生來說,譯旬之難,主要在于對文言詞義和句式的理解。其中理解文言詞語是文言語句翻譯的關鍵。
如譯句:“先生之說,誠可謂苦藥良針矣,然猶未達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規不同。”
這句話的難點是這樣一個詞:“說”,應譯為“話”或“教誨”;“達”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謙詞,指“微小的”、“卑微的”;“趣”在句中應解為“志趣”、“情趣”、“志向”等;“規”在句中的意思是“規劃”、“考慮”、“打算”等。這句話應譯為:
“先生的話,真可以說是苦口良藥,但還是沒有完全了解我內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所以考生掌握了翻譯的基本方法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積累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詞類活用詞、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