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讀者朋友注意,我們這里所說的錄像磁帶不是廣義上的錄像磁帶,而是特指某種類型的磁帶,具體說就是指攝像專用的錄像磁帶,特別是家用帶,如現在廣泛使用的DV格式錄像帶。
提出這個問題來,會使很多消費者感到吃驚。DV格式的小攝錄機不是當前最時尚的數碼產品嗎?它的紅火可說是如日中天,怎么會突然提出這樣的疑問。但是別忙,我如果改提為另外一個同類性質的問題,很多人就不會感到意外,并且會有同感了。那就是:在現在的彩色電視機市場上,CRT(即老式的陰極射線管)到底還能堅持多久?為什么提這個問題就會得到很多人的認同呢?道理很簡單,家電市場上,平板式的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的激烈競爭以及即將取代CRT的趨勢,已經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而同樣在家電市場上,大家沒有注意到或者說是被忽略了的事情,就是筆者提出的這個問題——錄像磁帶還能堅持多久?如果是普通的VHS家用錄像帶這個問題就不用提了,但我們在這里提出的恰恰是用于攝像的,尤其是現在專供DV機使用的磁帶還能用多久這個問題,就不能不使許多讀者感到吃驚了。下面我們把它展開來談。
以史為鏡
我們這里所說的“史”,當然不是中國歷史或者世界歷史,而是特指音視頻設備發展的技術史。
首先我們可以縱覽一下錄音磁帶以及與之配套的播放/記錄設備的演變歷程,這種回顧將給我們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
錄音磁帶以及使用它的記錄與播放設備,經歷了從大到小、從專業到民用、從模擬到數字、從使用磁帶的隨身聽(WALKMAN)到使用光盤的CD-WALKMAN(亦稱DISKMAN)和MD,以及現在開始普及使用的MP3、U盤這樣一個過程。作為存儲音頻信號介質的錄音磁帶,盡管現在仍未被淘汰,但今后誰將成為主流的存儲介質,已經是非常明朗的了。
而音頻播放/記錄設備以及存儲信號所用介質的發展軌跡,往往也就是視頻播放/記錄設備以及它所采用的存儲介質的發展軌跡,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由于音頻設備記錄信號的頻率低(只有20~20000Hz),容量小,所以很多技術成果往往是在音頻設備上成功使用多年后,才能在視頻設備上取得突破,如錄音機和錄像機。在錄音設備發明多年后,由于記錄圖像的視頻頻率,可以高達音頻頻率的300倍(6 MHz),所需用于存儲介質的容量,也大得驚人,所以盡管在理論上記錄圖像已不存在問題,但在實踐中,發明用于記錄圖像的錄像機,卻是在艱難地突破了一系列技術瓶頸后,才遲遲問世。

了解了以上問題,大家就會明白,由于音頻設備在技術發展和使用上的先驅作用,所以才引起我們的特別關注。它就像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今后視頻設備的發展軌跡。
各領風騷十數年
采用這句改動過的詩句做小標題的用意,就是要點出家用小攝錄機市場上即將產生的一場劃時代變化——錄像磁帶終將退出歷史舞臺,而被光盤和半導體存儲卡或微型硬盤取而代之。
無論是錄音還是錄像,我們使用磁帶的時間都太長了。磁帶在為人類立下汗馬功勞的同時,它的缺點也暴露無遺,時至今日,除了廉價這一條尚值得稱道之外,其余的已沒什么可值得留戀了。剩下的問題就是:誰將成為磁帶的終結者?光盤還是半導體存儲卡或微型硬盤?如果我們以音頻設備的發展軌跡來推斷視頻設備的發展前景,就會得出微型硬盤將成為最后的贏家這個結論。大家看一下使用磁帶的WALKMAN(隨身聽),不是被使用光盤的CD-WALKMAN取代了嗎?而使用光盤的CD-WALKMAN現在不又呈現出被MP3、U盤取代的趨勢嗎?
實際上,在音頻領域出現的這種發展趨勢,已完全在視頻領域反映出來。在視頻的廣播電視專業領域,索尼公司在去年已推出專供電視臺使用的XDCAM系列攝、錄、編系統,采用光盤作為存儲介質來替代傳統上的磁帶。它每張光盤的容量為23.3 G,可以反復刻錄一千次左右,使用藍紫色激光束完成讀取、刻錄工作。而松下公司也推出了用于廣播電視領域、采用P2固態存儲卡方式的新型攝錄一體機,一塊4GB的P2卡可以存儲18分鐘的DVCPRO壓縮數據,機器內可同時插四塊卡,并可重復記錄十萬次。請讀者注意,索尼和松下推出的這兩種新產品不是概念機或樣品,而已完全商品化。
在民品市場,各公司推出的使用光盤的家用小攝錄機,已是琳瑯滿目。除了大家熟知的使用DVD光盤的機型外,還有采用MD磁光盤的DISCAM格式(容量650MB,只能存儲20分鐘節目)。而松下、JVC、三洋、三星等公司推出的使用微型硬盤或存儲卡的小攝錄機,也成為當今家電市場的亮點。這些存儲介質各不相同的機型,在技術上無論有多大差別,都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攝像無磁帶化,以及檢索和后期制作的非線性化!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與完善,成本的降低,使用這幾種存儲介質的家用小攝錄機將走進千家萬戶,它們將成為錄像磁帶的終結者。
煮酒論英雄

明確了趨勢后,我們又要關注這幾個新秀,采用光盤和半導體存儲卡或微型硬盤這幾種存儲介質的產品,誰又將占上風呢?如果僅從目前的情況看,采用光盤的機器占據了上風。它在技術上更成熟,成本更低,也更易于為消費者所接受。但如果從長遠看,特別是以音頻設備的發展作為一面鏡子,我們將更看好硬盤和半導體存儲卡。
寫到此,我們可以提供一個有益的信息幫助大家思考。據近期的《上海青年報》載:“開發HVD高清碟機的晶晨公司推出了新一代高清伺服解碼一體化芯片AML35ll,這是目前基于紅光的唯一的、集成度最高的一體化芯片。它終結了我國碟機行業一直沒有自己的核心芯片,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一直受制于外國企業的局面。并由HVD麾下30多家聯盟企業共同推向市場?!弊钣幸馑嫉男畔⒃谙旅妫骸耙惑w化芯片最誘人的功能是,可以帶移動硬盤。DVD每臺需向外國交納十幾美元的專利費,而硬盤不用,且硬盤越來越便宜、容量很大(250G硬盤=60張碟片),HVD的研發單位——晶晨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培峰表示:今后,我們不準備再推可錄DVD,而以移動硬盤替代之?!边@是這條消息中最有意思、也最吸引人的地方:本來是以光盤作為存儲介質的高清碟機陣營,在看到硬盤的發展潛力后,開始轉向硬盤了。
采用微型硬盤或存儲卡(主要指SD卡)的家用小攝錄機,在幾個公司推出一系列不同的產品后,市場反響并不是很熱烈。究其原因,它除了體積小、攜帶方便這個突出優點外,卻存在著存儲容量小、記錄時間短、動態圖像質量差、價格高等諸多問題,使它無法成為主流產品。但在今年,日本JVC公司推出新一代采用微型硬盤做存儲介質的家用小攝錄機GZ-MC100和GZ-MC200后,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引起了筆者的極大興趣,它標志著采用微型硬盤的小攝錄機已完全成熟。
它的成功在于,作為核心的存儲介質,采用了體積和CF卡一樣大小,并和CF卡兼容的大容量(4G)微型硬盤(Microdrive)。這種硬盤的創始人是IBM公司,后來把技術賣給了日立公司,JVC就是選擇了日立公司作為合作伙伴,開始生產這種采用微型硬盤的小攝錄機。

目前隨機贈送的是一個4G硬盤,而網上已出現6 G的盤(Microdrive)。它具有很高的性價比,大約每個售價1200 ~1600元,而且今后的產品容量會越來越大,價格會越來越低,估計2006年將會出現8 G的盤。它不同于以往一些采用硬盤的小攝錄機的地方是,硬盤不是內置的,而是可以隨意更換的。它解決了兩個使用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即新技術插槽,不用擔心磨損和硬盤懸浮防震系統。除此外,還采用了其它一些突破性的技術,如:MegaBrid引擎技術和世界上最先進的MPEG-2編碼芯片組。由于采用了這些先進技術,使這兩種機型的機器,圖像質量十分優異,達到了目前普通DV機可以達到的水平。這在體積很小,重量很輕的超小型攝像機中,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不僅如此,這兩種機型所能提供的記錄容量,也在消費者可以接受的范圍。在以8.5Mbps最佳模式記錄情況下,可以記錄60分鐘優質圖像;如果以5.5Mbps清晰狀態模式記錄,則可記錄90分鐘圖像;以4.2Mbps標準模式,可記錄120分鐘圖像;以1.5Mbps經濟模式,則可記錄300分鐘圖像。這幾種記錄圖像方式的存儲容量,已完全可以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要。并且這兩種機型的機器,均配備了10倍光學變焦鏡頭,這在以往的同類型機器中也是出類拔萃的,使它們在使用上和普通DV機已沒有什么區別。它還可以在機器自帶的液晶屏上,通過智能化圖形用戶界面(GUI),對錄取的視頻圖像和靜像,進行管理、維護和排序。由于技術的進步,USB 2.0接口已完全夠用,這兩種新機型均取消了1394接口。
在使用微型硬盤或普通CF或SD卡做存儲介質的小攝錄機中,這兩個機型的出現,標志著采用微型硬盤作為存儲介質的小攝錄機已完全成熟。讀者只要看一下筆者隨文章提供的對比表,就會明白為什么JVC推出的這兩款新機型會引起筆者的極大關注。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介紹兩個新機型,而是要點明,這兩個新機型的問世預示著什么:即采用微型硬盤的小攝錄機,已具備了對抗使用傳統磁帶作為存儲介質的小攝錄機的實力。

實際上現在很多數碼相機也開始采用微型硬盤,如索尼的828,柯尼卡美能達的A1、A2等。同時,文章中提到的JVC的這兩款新機型,除使用微型硬盤外,也可以兼容使用CF和SD存儲卡。請讀者看一下下列兩個表,它會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采用微型硬盤的家用小攝錄機。
鹿死誰手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將得出什么樣的結論?究竟是光盤戰勝微型硬盤和存儲卡,還是微型硬盤和存儲卡戰勝光盤,誰將取得統治地位,還是大家共存?這在目前仍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會爭論很長時間。就像目前在彩電市場上的爭論一樣,到底是等離子戰勝液晶,還是液晶戰勝等離子,或者是二者共存,等離子占據將來100寸以上的大屏幕市場,而50寸以下屏幕的市場讓位于液晶,都有待于自身技術的進步與市場的檢驗。但有一點卻是我們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論是液晶還是等離子(或今后出現的什么更新的顯示方式)誰占上風,這市場上都有一個必然的輸家將要退出歷史舞臺,那就是CRT;同理,無論是光盤還是硬盤或是存儲卡,誰占上風,都有一個輸家要退出歷史舞臺,那就是磁帶!
筆者個人的看法是:在家用小攝錄機市場,短時間內,用于攝像的錄像磁帶還會有一個短暫的壽命。光盤相對于硬盤或存儲卡,也更易于為消費者所接受,但從長遠看,而且這個長遠也不會很久遠(不要忘了計算機領域內的“摩爾定律”),隨著微型硬盤和存儲卡容量的快速增加,以及它們成本和銷售價格的快速下降,最終占上風的更可能是微型硬盤和存儲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