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來看,學校的教學管理、課程管理的職能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管理機構和管理干部負責,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執行教學計劃、組織教學活動。高中新課程為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構建了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賦予了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各學科均分類別、分層次設計了多樣的、可供不同學生選擇的課程內容,以滿足他們對課程的不同需求,同時在課程的實施與開發、學生的成長與評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體現出新的特點,這些都要求教師必須參與學校的課程管理,成為課程管理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