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緒鋒
對于整個公司來說,最大的原則就是要追求顧客的歡笑,通過自己的服務讓顧客感到溫馨。
讓顧客歡笑的前提是讓員工歡笑,因為快樂者臉上發出的信息是自然的。只有讓員工快樂,我們才能得到顧客的微笑,最終我們的公司才能贏利賺錢。我之所以能在1年時間里,讓當時僅有27家分店的泰國7~11連鎖便利店公司起死回生,并在之后以每年擴店450間的速度發展,就在于發現員工的快樂是企業成長之根本。
有些企業總是讓員工們都很緊張地、不快樂地度過,而我卻執著地相信,要通過人性化管理,讓公司3萬多人快樂,不只是店員,而是每一級的人,直到我自己都該如此。我的工作就是去關心周圍100個人,關心他們工作家庭上有什么困擾;再讓這100個人分頭去關心他們的下屬,這樣層層分解,會讓企業的每位員工都快快樂樂。
人的一生,有40年左右的工作時間,這是最重要的時間。我希望整個企業的每個員工都能快樂地度過這40年,把公司當作自己的第二個家。如果說我回到家里,有時還要與太太吵架,但回到公司就不會和員工吵架。在公司里,大家一起工作、講笑話、下圍棋、打乒乓球……通過人性化管理,既能賺錢有收入,大家又比較愉快。
與此同時,還要用事業和發展前景來強化員工的快樂。在零售業里,不管是百貨公司還是超市、便利店,都普遍存在著兩大弊病:一是平均每月有10%的店員會離開;二是每月銷售額的1%會被盜竊,其中內賊占到了83%。我們發現,十多二十歲的年輕人出來當店員,主要是因為家里沒有什么錢,沒有辦法。這些年輕人出來工作得早,也沒有機會讀書,會隨著年齡增大而被淘汰。但我想,既然他們已是自己公司的職員,就應該去關心他們,讓他們有發展機會。通過與泰國教育部溝通,這些年輕人獲得了半工半讀的機會,每周上2天課。既工作又學習當然很辛苦,但學費有了保證。畢業后,他們可以做店長助理,特別優秀的可以做店長,再后來,可以升為組長等等。
店員們感到有了前途,有機會當業主,成功的可以當兩三個店的店主,收入不少,因此就不愿輕易地離開或者偷東西,反過來會愛公司,保護公司的利益。這樣,每個月的丟失率就從1%減少到了0.3%。通過這樣的管理,公司和員工都很高興。
事實上,員工的歡笑是否發自內心,顧客自然感受得到。如果是扯強的,顧客也感受得到。有一次,有一個顧客凌晨一兩點到我們的一個店門口,問店內售不售藥,他的太太肚子疼。我們便利店是不出售藥的,但公司給員工配發了一些藥。結果,那位店員主動把自己的藥送給了顧客,堅決不要錢。這樣就跟顧客變成了朋友。
要把企業做成快樂的企業,還在于調整好企業的目標。如果把企業的經營目標定為達到利潤最大化,時,往往會讓團隊的力量這不到最好。如果令員工不休息、心情緊張,或者減少費用、福利,來達到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更會對企業今后發展不利效果。因此,我認為,企業不應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做到力量最大化。利潤合理化的提法比較好一些,比最大化低一些,80%或90%都可以,但不能是100%。
在管理中,我深深地感到學會下圍棋對于一個企業的老總來說是必須的。會下圍棋就有了大局觀,就會看淡輸贏。圍棋不是象棋,不能一個一個地吃掉,以減少對方力量來消滅對方。圍棋是兩邊從零到多,都在創造,兩邊都在發財。圍棋是在競爭誰創造得多,而不是競賽破壞。商界競爭也是如此。
下圍棋時,如果想贏就會輸。那該如何,去贏呢?只有不斷地加強自己。企業不應將資源,包括錢、人、時間用來打敗對方,而應用來加強自己。無論是培訓,還是降低成本,加強服務,都是在加強自己的力量。傘業間的競爭其實是比賽誰跑得比競爭者快,而不是去破壞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