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鴻平
任大爺平素較節儉,即使天氣炎熱也舍不得開空調。酷暑難耐的某天,任大爺午夜睡醒后感到口渴、頭昏、胸悶、惡心,他沒有在意,以為睡一覺會好的。哪知第二天叫他毫無反應,他的子女立即將他送往醫院救治,可惜的是任大爺還是撒手人寰。他的死因其實是常見的中暑。每到炎炎夏日,各醫院總能收治不少像任大爺這樣中暑的老人,老人作為特殊的生活群體,更需預防中暑。
一方面,老人由于皮膚汗腺的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的衰退,使散熱不暢,而且老人體溫調節中樞也不敏感,所以老人容易中暑,中暑后易導致生理平衡失調,各器官功能失控。另一方面,中暑也是誘發或加重心腦疾病而使人致命的原因之一。而且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來說,可能在長期服用抗膽堿藥物、β受體阻滯劑、抗組胺藥物;利尿劑等,這些藥物又反過來會加重中暑的癥狀,總之;中暑與心腦血管病息息相關,兩者“臭味相投”會致命。
因此,醫生常告誡老人夏季出外活動出汗后要及時補充水分,預防中暑是很有必要的。有的老人可能會說,老人待在家里時間居多,這樣是不是就很安全呢?其實也不盡然,家里也有中暑的危險。調查表明,在安靜的室內人們也有中署的可能,中暑者中約30%是在室內安靜狀態時發。生中暑的,其中有40%以上是年逾七旬的老人,所以提醒居家老人也不要掉以輕心。
老人若出現大汗、口渴、頭昏、眼花、胸悶、惡心;四肢無力及發麻、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則捉示老人有中暑的先兆。若沒有引起重視,則會出現發熱、面色蒼白、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細數等中暑癥狀。如能及時處理,數小時內可恢復正常。若進一步加重,甚至出現昏厥、昏迷、痙攣并誘發心腦血管病等。
建議注意以下幾方面:老人耍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或烈日下活動和行走;感覺到熱時一定要借助自然風或電風扇、空調來降溫;主動喝水,即使沒有出現口渴也應定時喝水,每天的飲水量應該在2000毫升左右:以清淡質軟、易于消化的飲食為主,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主食以稀飯為宜,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一個半小時左右為宜。
老人一旦發生上述中暑癥狀,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藥物降溫。體溫在40℃以下者可口服解熱藥,如去痛片、阿司匹林、人丹、十滴水等。②物理降溫。迅速幫老人脫離高溫環境,到陰涼處后可用涼水、濕毛巾、冰塊等敷于老人的額頭、脖子、雙腋窩下、腹股溝等扯。有條件最好能進空調房間進行降溫?⑧給氧?;加行哪X血管病的老入,中暑后供氧器官功能會明顯下降,組織供氧減少。此時最好把老人安排到空氣流通的環境里,必要時需給老人吸氧。④治療并發癥。中暑后的老人,需特別注意心腦血管等開發癥的發生,一旦休克、心衰,其危險性更大。⑤重癥患者必須送到醫院搶救,如注射冬眠合劑、大劑量補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