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凱
氣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所謂氣,指的就是人的精神狀態。
“靜亦靜動亦動,五臟克消失欲火;榮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機。”這一動靜相宜、榮辱不驚的養生之道,對勞心傷神、易動肝火之人,確系一副妙方。
要想有好的精神狀態,要保證睡眠時間,起居要有規律;應注意臥室通風、涼爽;午睡不能少,夏季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覺疲勞。而午睡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午飯不要吃得過飽,飯后稍作休息后再躺下,腹部要加蓋毛巾被;不要躺在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著涼、感冒。
夏天更要保持平靜的心情,天氣炎熱,容易心浮氣躁,加上工作效率也降低,感覺工作壓力倍增。在這種情況下,力求“心靜自然涼”,使用空調溫度要適當,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上下班途中不適應,加劇焦慮感;休息時間聽聽輕音樂,適當放松。
食“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這是鄭板橋寫的廚房對聯。飯菜清淡,飲水天然,才能使人身心俱佳,健康長壽。夏天天氣熱,人體熱量消耗要比平常大得多,而此時又往往食欲不振,因此飲食要力求清淡,要多吃新鮮蔬菜、瘦肉、水果等,同時,夏季出汗多,菜肴應稍咸,補充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還可避免因出汗過多而出現的虛脫。
夏季適量吃冷飲可防暑降溫,但如果冷飲吃得太多,有害無益。因為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胃腸里的停留時間,影響營養的吸收。同時,由于夏季氣溫高,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溫度也比較高,如果驟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
介紹一個食補小秘方:夏天吃西瓜最消暑,西瓜吃完了皮別急著丟,可以取代冬瓜用,有冬瓜的功能但口感又好于冬瓜,尤其是紅肉的大西瓜皮,可取用白肉部分和排骨紅燒,不但有涼補作用,還可以消除排骨的油膩。先將西瓜洗凈,切去紅色瓜肉及綠色瓜皮后切成塊狀,表面再劃斜紋,比較容易入味。油燒熱,爆炒排骨,加入醬油等調味料,水燜煮至滾,然后將西瓜皮倒入鍋中和排骨同燒,見湯汁略收干即可,端上桌時可撒上蔥花,香味四溢。
藥夏天酷熱的天氣使很多人感覺不適,人們通常把所有的病因歸結為“上火”,了解“火”在何處,真正對癥下藥,是去火的關鍵,中醫講的火主要有以下幾種:
五心煩熱、盜汗、舌尖紅苔少等屬心中虛火,可服蓮子大米粥,或用生地、麥冬等泡茶喝;口腔潰瘍、口干苔厚、小便黃赤等屬心中實火,可服導赤敞或牛黃清心丸。
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屬肺火,可用百合、紅棗、大米適量煮粥吃,或用沙冬、麥冬泡茶飲。
胃火也分虛實,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硬,可用梔子、淡竹葉泡茶喝。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可吃些有滋養胃陰作用的梨汁、甘蔗、蜂蜜等。
肝火常表現為頭痛頭暈、耳鳴眼干、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有腎火者常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過早松動、五心煩躁、腰腿酸痛,可常用枸杞子、地骨皮泡茶飲,或口服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