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生白天工作很緊張,但有時晚上躺下后很長時間睡不著。去年的某一天,他與妻子親熱后,就順利進入了夢鄉。從此,只要晚上睡不著覺,他就拉著妻子過性生活,幾乎成了慣例。起初妻子尚能配合,后來對他漸漸產生不滿,因為妻子覺得他是“例行公事”。
有的男士壓力大,睡眠不好,認為跟妻子同房后就容易入睡,睡得更香,久而久之,養成了一個習慣,不和妻子親熱就睡不著。而妻子卻不堪這種“例行公事”,對此,男科醫生說,不要誤認為“性福”就是安眠藥,夫妻性愛頻率要建立在兩人滿意的基礎上。
據了解,性生活可以通過調整內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來緩解疲勞,改善睡眠,但這些都必須建立在性愛基礎之上。如果是為了性愛而性愛,缺乏感情溝通、沒有對方由衷配合、勉強甚至被迫進行的性生活,不僅不尊重妻子,也是對自己人格的嘲弄,長久下去必會在夫妻之間形成隔膜乃至沖突。絕大多數妻子對丈夫違背自己意愿強迫自己進行性生活都是極度厭惡的。從另一方面講,妻子冷漠的態度自然也會影響和左右男人自身的情緒感受,這使得原來導致失眠的內在癥結不僅沒有驅除,反而又新增情緒負荷,由此焦慮和失眠狀況又去而復返了。夫妻性愛一定要講求質量,最好每次都能交流一下彼此的感受,尤其要充分考慮到對方。
失眠的原因很多,有原發性失眠,有內科疾病導致的失眠。針對失眠,應先到醫院排除病理因素。
睡前不宜用電腦
臨睡前使用電腦,可能給睡眠帶來不良影響。研究顯示,體溫在白天活動時會升高,而夜間睡眠時,體溫會降低。如果兩者溫差大,就容易獲得深度睡眠。那些睡眠淺的人,則多是白天體溫不高、夜間體溫也不低、神經溫差小的緣故。
在睡前,用熱水泡澡、進行劇烈運動、使用電腦等都能使體溫升高,破壞體溫變化規律。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明亮的顯示屏,開閉程序的活動,都對眼睛和神經系統有強烈的刺激,使體溫處于相對較高的工作狀態。中樞神經晝夜溫差小,睡眠質量自然也就差了。不妨睡前用溫水洗澡,喝一杯熱牛奶,可以減輕睡眠不良的癥狀。
頭大未必聰明
似乎許多人都認為,頭顱大就意味著智力發達。美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卻揭示,人類進化歷史上“智力大躍進”的年代,并非伴隨著腦容量的增大而出現。
美國華盛頓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威廉·卡爾文近日說,根據考古資料,人類祖先在進化歷史上有兩段時間是腦容量不斷增大的,這兩段時間各有100萬年左右,但是人類進化中最重要的能力——制造工具的能力,卻沒有在這段時間出現。
卡爾文說,距今20~5萬年前這段時間,生活在非洲的原始人腦容量就已和現代人相差無幾,工具的出現是距今7.5~5萬年前的事。此后,人類的智力突飛猛進,但腦容量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
研究人員根據現代神經生活學分析這一現象認為,腦容量增大對智力的增進,只體現在某些較“低級”的領域。比如,更大的腦容量讓原始人的感覺更靈敏,投擲更準確,狩獵時就可以獲得更多收獲;也可以讓原始人記住更多的單詞或短句,在群落中的交流就更好。
距今約5萬年前,非洲的原始人似乎“突然”開始制造項鏈等飾物,雕像、巖畫也隨后出現。到距今3.5萬年前,歐洲的原始人已經開始在巖洞中用透視畫法繪制彩色巖畫了,同時原始人的語言中出現了語法,這使得他們能說復雜的長句。
卡爾文說,這一時期人類創造力的“大爆發”意味著,大腦各部分的“通信”聯系和協調運作增強了,而這對人類智力的“高級”領域至關重要。這時候人類的腦容量盡管沒有增大,大腦卻已經完成了質變,判斷事物結構和問題一致性的能力顯著增強。
卡爾文在其題為《人類心智的進化:冰川時期出現的高級智力功能》的論文中認為,是人類大腦中各部分的“通信”聯系和協調運作使得智力有明顯進步,而不是腦容量。防病健身多動腳
腳掌上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相連,是人體的保健“特區”,充分開發這個“特區”的保健潛能,對預防某些疾病有一定益處。腳部保健方法有以下幾種:
1.曬腳強體脫掉鞋襪,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鐘,專家稱之為腳心日光浴。此法的妙處在手讓陽光中的紫外線直射腳心,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內臟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此法對佝僂病、鼻炎、貧血、低血壓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2.動趾健胃經絡理論認為,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絡的驚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故腳的二趾、三趾粗壯有彈性。另外,胃腸功能強的人,站立時腳趾抓地也很牢固。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練習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或在坐、臥時有意識地活動腳趾,持之以恒,胃腸功能就會逐漸增強。
3.捶腳健身用一根棒捶輕輕捶擊腳心,每次50~100下,使之產生酸、麻、熱、脹的感覺,左右腳各做一遍。通過捶擊來刺激腳底神經末梢,促進血液循環,可收到健身防病之效。
4.晃腳解乏取仰臥位,兩腳抬起懸空,然后搖晃兩腳,最后像蹬自行車那樣有節奏地轉動,每次做5~6分鐘。此法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解除疲乏感。
5.搓腳舒筋脫掉鞋,把一個網球大小的球狀物頂在腳心,來回滾動一兩分鐘,可防止足弓抽筋。
八種茶不能喝
1.濃茶含有大量刺激性的咖啡因、茶堿等,可導致失眠、頭痛、耳鳴、眼花并傷腸胃。
2.霉變茶含有大量毒素。
3.串味茶有的味道是有毒的,如油漆、樟腦等。
4.焦味茶炒制過火的茶葉,營養已經喪失,味道也不好了。
5.隔夜茶其中多半繁殖了大量的細菌等,對腸胃會造成刺激,引發炎癥。
6.久泡茶茶葉泡得過久,其中很多對人體不利的物質被泡了出來。
7.燙茶茶一般都是用高溫的水沖泡的,但是不能在過熱時飲用,否則會傷腸胃。
8.冷茶茶宜溫熱而飲,冷茶有滯寒,聚痰之弊。
“性蕾期”細呵護
3歲左右的孩子,已處于一個性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這個階段心理學上稱為“性蕾期”。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教育不當,會使孩子的性心理發展受到挫折。
在“性蕾期”,幼兒的性心理可有以下幾個特點:
性好奇當幼兒開始意識到有男女性別的不問之后,可能會產生好奇心,很想看看異性的生殖器究竟什么樣。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不應打罵孩子,否則,女孩會因而產生“性罪惡”觀念,成年后易出現性冷淡;男孩會因而產生逆反心理,成年后易出現“窺陰癖”。
性驕傲當男孩發現自己有一個“小雞雞”而女孩沒有時,有些男孩會有意在大人面前“炫耀”,如在親友面前把小便澆得商高的,以顯示自己有個“小雞雞”,并為此而驕傲。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也不要打罵,如果處理不當,孩子的逆反心理潛抑下來,成年后易出現“露朗癖”。
幼兒手淫3歲左右的孩子往往開始對自己的生殖器產生很大的興趣,并可從玩弄生殖器中獲得快感,造成手淫習慣。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不良習慣,既不要驚慌失措,也不要打罵指責。這樣做,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可使孩子因心理受到打擊產生“性罪惡”觀念,成年后的陽痿或性冷淡常與此有關。
性別認同混亂3歲左右的孩子,父母應明確告訴男孩,長大后是男人,和爸爸一樣,處處要向爸爸學習。同樣,父母應明確告訴女孩,長大后是女人,處處要向媽媽學習。父親或母親切忌按照自己的“愿望”,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樣,把女孩打扮成男孩樣。如果父母處理不當,可使孩子出現性別認同混亂,成年后易出現同性戀、異裝癖、易性癖。
做這些菜不要放味精
炒菜和煲湯時,適當放些味精,可以提高鮮味。但是,有的人不論煲什么湯、炒什么菜都要放味精,這就沒必要了。
下列一些菜肴就不宜放味精:用高湯煮制的菜。高湯本來就有鮮味,而且味精的鮮味又與高湯的鮮味不同。如果在用高湯烹制的菜中加入味精,反而會把高湯的鮮味掩蓋,使菜的味道不倫不類,還不如不放味精好吃。
酸味菜、糖醋、醋熘和酸辣菜等,烹制時不宜放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溶液中不宜溶解,而且酸性越強,溶解度越低,酸味菜放入味精,不會獲得應有的效果。在有雞或海鮮燉的菜中,再加味精是浪費,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洗澡須知
什么情況下不應洗澡?
飽餐后和饑餓時不應洗澡飽餐后洗澡,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酒后不應洗澡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勞動后不應立即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暈厥。
血壓過低時不應洗澡低血壓的人易出現一時性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什么人不宜洗澡?
發熱時不應洗澡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另外,即使沒有高熱,疾病在急性發展期最好也不要洗澡。患嚴重心臟病、高度貧血、尿毒癥、收縮壓達18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壓、心肌梗死、急性腎炎、急性肝炎、外傷等患者都不宜洗澡。
什么人不宜常洗澡?
腦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時產生的熱刺激,使血流加速,進而增加血液對血管的壓力。當血流通過某些局部病變部位時,容易發生血管破裂。
癲癇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時,電解質平衡被打亂,易造成暫時性功能紊亂,誘發癲癇。
老年人洗澡不宜過頻洗澡時水溫過高,體內熱量不易散發,還易造成毛細血管擴張而引起大腦缺血,發生頭暈,甚至暈倒。
女性疲勞可能是心臟病信號
美國阿肯色大學做的一項醫學科學研究表明,男性出現胸部疼痛癥狀是多見的,而43%的女性心臟病患者患病時沒有任何胸疼癥狀。這或許就是女性心臟病患者延誤求醫治療的原因。
女性心臟病發作所出現的癥狀,95%是平時少有的不尋常的疲勞、氣短、焦慮等癥狀。這些癥狀在心臟病發作前的一個多月里會頻頻光顧她們。護理專家說:如果能夠及早識別這些警報性的癥狀,就可為及時就診贏得充足的時間,從而達到預防和推遲心臟病發作的目的。
所以,女性如果開始出現不尋常的疲勞、氣短、焦慮等一類癥狀,或癥狀變得嚴重時,應該立刻求醫,以排除心臟病發作的危險。
腸易激綜合征致病因素多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發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尤以白領階層居多,愛運動人群發病率很低。其主要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兩種。
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大便干燥,想便時,遲遲解不下,腹部腫脹疼痛、腸道痙攣。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則表現為大便稀,一天排便3次以上,有時,自己控制不了。專家說,根據臨床經驗,腸易激綜合征的致病因素很多,諸如:精神因素、生活工作壓力大、高強度工作、不良生活習慣(如不按時解大便,較少食用蔬菜、水果等)。另外,消化道運動異常、內臟感覺神經障礙、個體免疫、腸道感染及家族史也可能致病。
此病的預防:便秘型的病人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糧,早晨起床要適量喝水,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即便排不出大便也要定時蹲便,以形成條件反射;另外經常做腹部按摩操、多運動、保持樂觀情緒等均可改善病情。
此病的治療,主要通過藥物潤滑腸道、改善腸道神經,穩定病人情緒。吃辣椒、生氣均可引起病情復發。
調整飲食少頭痛
美國芝加哥“鉆石頭痛醫療所”主任福萊德·福萊塔格醫生在最新的研究中跟蹤了309位常發生頭痛和偏頭痛的人,發現他們中1/3因食用了含酒精的飲料、巧克力和特制的奶酪等而出現頭痛的癥狀。
醫生們已知,咖啡因是引起頭痛的一個重要的誘因。除此以外,經過長時間貯存的奶酪、酸奶、肉類制品(像香腸、干臘肉、熱狗腸、腌制過的魚類等),其中的氨基酸在制作過程中所產生的酪胺,也是引起頭痛的禍首。
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咖啡因、酪胺等物質在進入人體后會使大腦中的血管收縮。醫生認為一些人會感到頭痛,因為他們的身體里缺乏足夠的能夠分解酪胺的酶,酪胺在他們身體停留的時間長,作用也強。
醫生告訴人們有可以避免頭痛的食品。例如富含鎂和維生素B類的食品。維生素B有助于使大腦血管放松,礦物質鎂能夠保護大腦,尤其對因身體中激素發生變化時而產生偏頭痛的婦女有好處。
散裝食品潛藏衛生隱患
近來,由于超市食品不衛生所造成的糾紛屢見不鮮,關于此方面的投訴也有增無減。從記者在北京市部分超市的走訪情況來看,超市熟食及其他散裝食品的質量和衛生仍存隱患。維護消費者身體健康和合法權益,需要商家與消費者共同努力。
在某些超市部分散裝食品采用“散賣”的方式一不僅暴露在空氣中,還可以隨意觸摸,衛生狀況令人擔憂。公共場合的空氣里有很多灰塵和細菌,而超市相對擁擠的環境也為病原體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果在這種環境下,不采取有效措施,那么這些食品將會成為病原體的又一個傳播媒介。
散裝食品還有一個弊端,就是保質期標示不清,甚至很大一部分沒有標保質期。而消費者購買的部分散裝食品很有可能是超出保質期的產品。據超市食品經營的相關要求規定,超市內銷售的易變質食品應存放在保鮮柜里。而許多超市明明有保鮮柜,卻非要把一些熟食放在保鮮柜外面,不僅不衛生,還會加速食品變質。
食品配料越多憂慮越多
即食食品使吃飯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它在食品市場上的流行也就顯得合情合理。但最近的食品安全話題使人們開始關注即食食品的配料問題。英國《每日電訊報》展開調查發現,看似簡單的即食食品中所含配料數目大得驚人。
馬克斯-斯潘塞超市銷售的一塊肉餡土豆餅中有50多種不同來源的配料。這些配料包括提升鮮味的葡萄糖、糖化酶,起乳化作用的乳糖,增加稠度的馬鈴薯淀粉等。多數配料都存在于以下四種調味品中——番茄醬、伍斯特調料、菜汁料和肉汁料。
塞恩期伯里超市的“好滋味牛憫面”至少含有44種配料,維特羅斯超市的“黑豆醬牛肉”的配料多達 59種。特斯科和阿斯達等其他超市的即食食品里的配料數量也大致如此。
“50種配料意味著50種出錯可能,”薩斯特恩農業食品聯盟成員珍妮特·朗費爾德說,“即使英國食品檢驗部門能力再強大,如何才能保證每次都100%正確地檢驗出它們的來源、安全性和質量?”
她說:“這不得不讓我們對即食食品里包含這么多配料的原因展開思考。我懷疑,如果沒有這些添加劑,一些即食食品的味道將大不如前。”
粗茶淡飯不利于長壽
研究壽命與飲食關系的東京都老人綜合研究所熊谷修斷言:“‘要長壽吃粗茶淡飯是一種幻想。”
十幾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膽固醇數值降低是件好事。但熊谷修指出,這是誤解。
熊谷修等人從3年前開始在秋田縣南外村開展研究工作。南外村三、面環山,有4600人。該村過去患中風的人很多,因此對這里的老年人進行了這樣的指導:要吃肉、魚和雞蛋等食品。在大雪紛飛的3月上旬,記者訪問了該村的老齡福利機構“溫馨之家”。12位高齡者記錄的小冊子上有這樣的說明:“每天要吃 60~70克肉。還要吃魚、雞蛋和蔬菜等10余種食品。”
熊谷修給他們驗血后得知,好的膽固醇和防止貧血的鐵的含量增加了。作為營養指標的血清白蛋白一般伴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但他們的血清白蛋白也增加了。
在因長壽而聞名的沖繩縣和長野縣,人們經常食用豬肉、鯽魚和鯉魚等。
熊谷修指出:“如果營養低就會加速衰老。充分食用動物蛋白是必要的。”據4年來一直跟蹤南外村 65歲以上的195位老人健康狀況的櫻美林大學教授柴田博說,總膽固醇數值越高的人越不容易陷入抑郁狀態。
總膽固,醇數值如果低于200,就容易陷入抑郁狀態。的確有些因粗茶淡飯而長壽的例子,但柴田認為這是例外。他指出:“過去人們因粗茶淡飯而短命。”食品多樣化才有利于健康。
蚊子愛叮孕婦
研究發現,蚊子最愛叮咬孕婦,可能與孕婦懷孕期間生理及行為變化有關。首先,孕婦在妊娠后期,呼氣量比非妊娠婦女大21%,呼出的潮濕氣體與二氧化碳對蚊子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其次,孕婦腹部溫度相對于非妊娠婦女高0.7倍,孕婦腹部溫度越高,皮膚表面所散發的揮發性物質就越多,這種由皮膚細菌產生的化學信號很容易被吸血蚊子嗅到而成為叮咬目標。此外,孕婦子宮由于妊娠的壓迫,夜晚上廁所的次數是非孕婦的兩倍,稍不小心就會讓埋伏在蚊帳外伺機等待的蚊子飛進帳內。由于蚊子是瘧疾的傳播媒介,也是造成嬰兒死產、低體重及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孕婦在妊娠早期應加強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