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炎黃文化東西說

2005-04-29 00:44:03常興照
文物春秋 2005年6期

【關鍵詞】北辛文化;蚩尤;炎黃文化

【摘要】在考察北辛文化的分期、類型及與賈湖·裴李崗文化的關系等問題的基礎上,作者結合古代文獻中關于炎黃文化的傳說,推論賈湖·裴李崗文化是炎帝文化,老官臺文化等是黃帝文化,北辛文化是蚩尤文化。炎黃文化與后期的華夏關系、夷夏關系一樣,具有東西文化分野的意義。同時推論太湖流域的原始文化可能與三苗文化有關。指出認真研究黃、淮流域原始文化的關系,對于重構中國傳說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古史研究一般認為炎黃文化為同源同宗。對此,有些學者也曾提出過質疑,如王獻唐先生在《炎黃氏族文化考》第一篇第一章對此有五辨,何新先生在《諸神的起源》第十章中對此亦有精辟的論述,均對炎黃同源同宗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可惜或未盡其旨,或未引起重視,使我們對這一重大歷史問題的認識,迄今還是一仍舊說,無何改變。

從文獻上推考,結合筆者多年考古實踐所得,我認為炎黃文化決非同源同宗,而是具有東西文化分野意義的兩大文化集團。其與有關學者提出的華夏東西說(莊春波,1996年)、夷夏東西說(傅斯年,1935年)等具有相似的構架成分,是不同歷史階段黃河流域東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客觀現象。簡言之,炎黃東西之說,概指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中期前后的考古文化族群分布;華夏東西之說,實泛言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晚期左近的氏族文化集團分野;夷夏東西之說,則證之三代及近于三代之前的歷史文化區域狀況。

征之古籍,指炎黃同源同宗者,莫不出《國語》、《新書》、《史記》、《帝王世紀》諸書。究其淵源,皆因炎、黃同出于少典?!秶Z·晉語》:“昔少典氏娶于有氖希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薄独[史》卷5引《新書》:“炎帝者,黃帝同母異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苯癖尽缎聲ぶ撇欢ā纷鳌巴府惸傅堋??!兜弁跏兰o》:“炎帝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氖現女,名女登,為少典正妃……生炎帝?!薄洞蟠鞫Y記·五帝德》:“黃帝,少典之子也,曰軒轅?!薄兜巯怠罚骸吧俚洚a軒轅,是為黃帝?!薄妒酚洝の宓郾炯o》:“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少典、有畝族的來龍去脈,史籍無征。徐旭生先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中十分審慎地認為:未便妄說[1]。丁山先生在《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一書中認為:少典即小腆,宜即小的日主,與少昊的名義相近[2]。亦有學者直接指出:少典氏當為少昊氏之誤[3]。這些學者所本據的文獻理論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不約而同地認為少典即少昊,可謂英雄之見。少典一詞最早出現在《國語·晉語》之中,實際上應該代表了春秋、戰國之際的一種說法。其與后來的“黃帝生于魯東門壽丘”可謂一源之說,是將黃帝誅殺蚩尤之后,炎、黃文化大融合的歷史提前化了。古史研究表明,遠古帝王都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個部族、一個集團或者一個聯合體的統稱,是一個政權的象征。因此理解古代帝王的誕生,也應理解為是一個集團或一個政權的形成。筆者亦認為少典即少昊之誤:少典娶于有氖仙炎帝黃帝之說,是對黃帝“執蚩尤,殺之于中冀”,“命少昊清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這段歷史故事的演繹。根據有關文獻可以推測,少昊(典)可能聯合了有氖喜孔澹ㄓ玄氖嫌ξ有窮氏,也就是窮桑氏),共同推舉黃帝為天子,因此而誕生了軒轅黃帝。因為黃帝的綏靖政策,可能同時還安置了炎帝的后人,所以少昊又同時誕生了炎帝。《逸周書·嘗麥解》的記載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設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臨四方;司□□上天末成之慶。蚩尤乃逐帝,爭于涿鹿之河(或作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于黃帝,執蚩尤,殺之于中冀,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于大帝。用名之于絕轡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質。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亂?!睂@段文獻的解釋,歷來有很多錯誤,其中關鍵問題是對二后和二卿的認識。一般多從徐旭生先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中的解釋:二后是兩個首長,一個是赤帝,一個是蚩尤?!堵肥贰ず蠹o》卷4則認為:“帝榆罔立……乃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小顥,以臨四方?!坑犬a亂……。”意為炎帝族最后一個叫榆罔的帝用了兩個卿士,蚩尤是其中之一,作了亂事。何新先生則認為:二是上的訛誤,二后即上后,二卿即上卿;上后即炎帝,上卿即蚩尤[4]。如把這段文獻前后文順讀,“二后”意指兩個首長,沒有大錯。后即帝,實指二帝。但文中稱帝的只有兩人,一為赤帝,二為黃帝,赤帝即炎帝,明顯二后應指炎、黃二帝?!胺终洹敝蠹礊椤懊坑扔谟钌訇唬耘R四方”,其意亦明指二卿即蚩尤和少昊。“于宇”都認為是“宇于”的誤倒,“宇”為屋檐,引申為居住之意,認為是蚩尤居住在少昊之地。實際上原文無錯,“于”字應為“給予”、“對于”之意,“宇”字應理解為遮蔽、括有之意,原意即為“命蚩尤給予少昊以管轄”。如此,這段文獻似可這樣理解:天地開辟之初,誕生了兩位大帝,各設立朝綱政典。其中炎帝(赤帝)分用了兩位卿士,即蚩尤和少昊,并讓蚩尤管轄少昊,兼及四方。順應上天的旨意,蚩尤發展起來,于是驅逐了炎帝,征戰于涿鹿之野。炎帝十分恐慌,求救于黃帝。(黃帝)在中冀抓住并斬殺了蚩尤,以強兵勇將出了這口惡氣。(黃帝)重整天規朝綱,紀號曰大帝,這里名叫絕轡之野(在絕轡之野舉行加冕大典)。命少昊清主持政事,規范五帝百官之位,名字叫質(質者,信誠之意,以表盟信)。奉天承運,典綱大成,至于今不亂。這是對于炎黃歷史的一段明白、完整的記述,黃帝的誕生就是這樣形成的。

炎黃文化非同源同宗,這一點在其他文獻中也有比較明確的顯示?!秶Z·晉語》四:“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史記·五帝本紀》正義:“黃帝有熊國君,乃少典國君之次子……母曰附寶,之祁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于壽丘。”在《帝王世紀》中炎帝之母則稱任姒,又稱女登,在華山之陽感神龍首于常羊(尚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長于姜水,因以為氏。如此,母族、姓氏、生地均不相同的兩個大帝是不可能同源同宗的,此其一也。《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边@里是說炎、黃二帝在時代上有前后交錯。同書中還說:“(黃帝)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瓡r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笨梢娖溆温有暂^大,漁獵經濟成份較多而兼營農業。而炎帝族則不同,《太平御覽》卷721引《帝王世紀》:“炎帝神農氏長于姜水,始教天下耕種五谷而食之,以省殺生。嘗味草木,宣藥療疾,救死傷之命?!笨芍滢r業經濟比較發達,生產生活比較穩定。像這樣在文化發展和時代上有較大區別的兩個族團亦不可能是同源同宗的,此其二也?!渡胶=洝ずM馕鹘洝罚骸败庌@之國……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軒轅即黃帝?!妒酚洝の宓郾炯o》稱黃帝以云紀官,為云師,正義曰其母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生黃帝。大電即大蛇或大龍,則黃帝族實為蛇龍崇拜之族,以云氣為吉祥物。《繹史》卷4引《帝王世紀》:“炎帝神農氏人身牛首。”《左傳·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薄栋谆⑼x·五行篇》:“炎帝者,太陽也?!眲t炎帝族當是以牛為圖騰的氏族,以火或太陽為吉祥物。炎、黃二族的宗教信仰不同,是亦說明兩大集團不是同源同宗,此其三也。再之,文獻中有明確記載的炎、黃后裔分布、隸屬、地域均不相同。商周之際的姬姓建國主要分布在陜西及山西南部的中條山周圍和太行山西麓,周人姬姓自不必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也?!币娪凇蹲髠鳌返倪€有芮、荀、賈、狐、耿等。《史記·五帝本紀》言: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多屬夏系、周人族團,位置偏西。而姜姓的建國則偏南、偏東,主要封國在河南的有申、呂、許,在山東的有齊、逄、紀、向、州等,及至后世附為炎裔的苗蠻、萊夷、四岳等族,亦多屬夷、蠻集團。是亦說明炎、黃二族絕非同源同宗,此為四也。上揭四條,足證炎、黃二族實為兩個在經濟、政治、信仰和文化上都有極大區別的氏族,應該分屬不同的文化譜系。

值得注意的是,《史記·周本紀》正義引《帝王世紀》:“炎帝自陳營都于魯曲阜。”《五帝本紀》正義亦曰:“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标愒诤幽现胁?,魯在山東南部。同書中有兩處直言炎帝自陳徙魯,其所本若何,今已無從稽考,但是從炎帝后裔封國多在河南中、南部和山東地區一帶分析,這段文獻應該是可以憑信的。這其實給我們考察炎帝故里及其遷徙去向提供了一條極有價值的線索。我們在《蚩尤辯證》一文中曾經詳細論證了汶泗流域的北辛文化晚期和大汶口文化早期是蚩尤族的物質文化[5]。根據這一推論,那么北辛文化早期階段則有可能是炎帝族團自河南徙魯之后的物質文化。因此,只要考察清楚北辛文化的相關因素,炎帝文化則必昭然明矣。

北辛文化發現至今,對于其文化淵源以及分期、類型的研究尚有較大的分歧。筆者依據前人的研究,結合自己的認識,將北辛文化分為三期,每期又可分為不同的類型。北辛文化的早期遺存已發表的材料只有北辛遺址一處[6],故無所謂劃分類型。中期階段,北辛文化因素遍及整個海岱地區,但是仔細比較可知,有些遺存共性大于個性,可以區分為不同的類型;有些遺存自身特色突出,而共性因素相對較少,所包含的北辛文化因素只能視為文化間的影響與交流,而不能劃分為類型。在這些遺存中,魯北的苑城遺址[7]當屬前一種情況,膠東的白石遺址[8]和蘇北的大伊山遺址[9]則屬后一種情況。因此,可將北辛文化中期遺存分為魯北苑城和魯南北辛兩個類型。

在生產工具方面,北辛類型的石器種類稍多,且打制石器數量較多;苑城類型石器種類略少,但大多數為磨制石器;其中磨盤和磨棒的比例較大。磨棒中苑城類型的斷面多呈圓角梯形,北辛類型多呈長方形、橢圓形或半圓形。另外,在苑城類型中蚌器數量較多。陶器方面,均以夾砂黃褐陶為主,有少量夾蚌陶。泥質陶以紅褐色為主。制法以泥條盤筑法多見,均有附加堆紋、刻劃紋、篦紋、指甲紋、乳丁紋、錐刺紋等。組合以鼎、釜、缽和小口雙耳壺為主。北辛類型多見成組分布的窄堆紋,苑城類型則多見各種劃紋;北辛類型鼎的口沿常見齒狀附加堆紋,苑城類型則多見帶戳印紋的大乳丁裝飾;北辛類型鼎的種類和式樣繁多,苑城類型的則相對簡單得多。另外,在器座、支腳、盆、缽之類器物中也互有區別。苑城類型由于地處魯北,與后李文化的分布范圍相同,在陶質、陶色及器物類型上多受后李文化的影響,帶有部分后李文化的色彩,但總的說來,其與北辛類型的共性大于個性,這也就是將其區分為兩個類型的主要原因。

關于白石村遺存,從文化面貌上看,盡管亦以鼎、壺、缽、釜為基本組合,但其在陶器質地、器物形態和生產工具等方面,與北辛文化有較大的差異。器物中多圜底器,特別是器物流行鋬耳的作風十分突出,這一點與濰坊前埠下早期遺存[10]十分相近;夾砂陶中亦都有夾滑石或云母碎屑的情況。竊以為其可能屬于后李文化晚期居民受到北辛文化的沖擊之后,避處膠東地區的一支。

關于蘇北大伊山、萬北之類遺存,由于地處淮海地區,受太湖地區和淮河中上游及魯南地區文化的影響,文化面貌復雜,其歸屬定位一直爭論不休。最近有學者將其一并歸入青蓮崗文化[11],對青蓮崗文化進行了重新界定。但青蓮崗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都在不斷的變化,不如直呼為大伊山文化更為貼切。通觀這類遺存的文化面貌,除了個別自身特有的因素,如存在石棺墓,角把器較多,“Ⅰ”字形支腳較多等等,主要有兩種因素值得推敲:一種是與北辛文化相同或相近的因素,如陶器以鼎、釜、缽和小口雙耳壺為基本組合,鼎的種類較多,其他如盆、碗、支腳等也有很多相似之處。石器以磨制為主,有一種穿孔搓板狀砥石,也見于北辛和白石村等遺址。另一種是與長江下游太湖地區的馬家浜等文化相同或相近的因素,如有用陶缽覆蓋頭頂的習俗,器物中有較多的腰檐裝飾,帶流器較多,較晚時出現內壁繪彩,并有少量玦、璜、珠等小件玉器等等。就那些和北辛文化相近的因素說來,也不能確指完全是來源于北辛文化,有的很可能與北辛有共同的淵源。因此,從主體因素上說,大伊山文化與馬家浜文化應該有著更多的親緣關系,可能是太湖地區文化集團在淮海地區的一個分支。

北辛文化晚期可分為王因下層、大墩子下層、后李二期、邱家莊下層和后岡一期等五個類型。

王因下層類型是指魯南汶泗流域的北辛文化晚期遺存,以王因下層、大汶口下層為代表[12]。這里是北辛文化的原發基地,文化較其他類型要發達豐富得多。主要文化因素直接傳承于北辛類型,只是更加先進和發達。其面貌和特征已成共識,此不作贅。汶泗流域的大汶口文化直接傳承于王因類型。

大墩子下層類型是指包括沂沭河中下游地區的臨(沂)、郯(城)、蒼(山)平原和蘇北小區的北辛文化晚期遺存。這一地區的資料較少,主要有大墩子下層部分資料[13],在臨沂地區的文物普查材料中有零星線索。從已公布的資料看,基本以折腹盆形鼎、圜底釜、缽和小口雙耳壺為主要組合,紋飾中存在少量窄堆紋和刻劃紋,小口雙耳壺的頸部和耳部較高,鼎足上部貼泥餅或飾凹窩。存在少量小口細頸瓶、帶把缽等。石器中多鏟而斧、錛較少,有部分磨盤、磨棒??傮w面貌與王因類型相若,只是沒有后者發達。由于地近淮海地區,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伊山類型的影響,故有大伊山文化的少量因素。這一類型與大汶口文化劉林類型有著密切的傳承關系。

后李二期類型所代表的是魯北小區濰、淄流域及小清河流域的北辛晚期遺存[14]。其主要特點是以折腹釜形鼎、圜底缽、三足碗為代表性器類,有少量小口雙耳壺。陶質以夾砂紅褐陶和泥質紅陶為主,有少量的灰褐陶和黑褐陶。與王因類型相比,器形和器類都相對簡單,生產力水平不是很高,分布范圍也比較集中。這一類型與大汶口文化時期的五村類型有一定的傳承關系。

邱家莊類型所代表的是膠東地區的北辛文化晚期遺存[15],其器物群中以卷沿圜底盆形鼎、筒腹帶鋬圜底罐、圜底缽及雙耳或帶鋬圜底壺為主要特點,鋬手多為柱狀,同白石村類型相同。主體文化源于白石村遺存,但與王因類型的聯系明顯增強,特別是鼎的形態,與王因類型同類器幾近相同,故區別為北辛文化的一個類型。

后岡一期類型代表的是豫北冀南地區的含北辛文化晚期因素的一類遺存,部分遺存已遠達河套地區。這也就是張忠培先生等在《后岡一期文化研究》中劃分的黃河以西的后岡文化遺存[16]。這類遺存都含有一定數量的施弦紋的罐類器,彩陶較多見,少見三足缽,鼎的種類和數量均不如東部發達,其余因素與王因類型基本一致。后岡類型后期,由于半坡文化的進逼,在黃河以西逐漸消失,沒有發現直接傳承的后繼文化。

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的發掘與《舞陽賈湖》發掘報告的出版,使我們對長江黃河之間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發展面貌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由此帶來的重大考古文化信息,則進一步拓展了我們的思維空間。報告編著者張居中先生在詳細論述了河南境內的前仰韶時代遺存的共性與個性,并探討了其與長江黃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關系后,認為賈湖文化是一支獨立的考古學文化,這個文化后來曾向淮河中下游和漢水流域進行過遷徙,并直接指認大汶口文化劉林類型和龍虬莊文化可能是賈湖文化的主要后繼文化之

[17]。這些論述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隨葬龜甲和獐牙之俗的共同性,是極具說服力的。如果進一步比較,北辛文化的不少因素也可從賈湖或裴李崗文化中找到祖型,如小口細長頸扁腹或折腹壺、小口雙耳壺、三足缽、底部劃出圓圈及粟印痕的陶缽、陶銼、磨盤、磨棒,以及多人合葬、二次葬等等。因此,北辛文化也有可能是由賈湖·裴李崗文化向東北遷移的余脈,這一點已有多位學者作了相關論述[18]。這里再補充說明如次:1、從大的層面上說,賈湖、裴李崗、磁山諸文化及淮河中下游的原始文化,在陶器組合、器物形態、陶質陶色及生產工具類別、形態等方面有著較多的一致性,如三足器的大量存在,鼎、壺、缽組合及支腳、磨盤、磨棒、石鐮、陶銼多見,骨器發達等等,這些都與北辛文化是一致的,而與李家村、老官臺等文化則差異較大。因此,可以把賈湖、裴李崗、磁山諸類遺存視為一個大的文化系統之下的亞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虬莊文化是這些遺存的主要后續文化。其中賈湖文化在諸類遺存中居于文化發展的前列,具有文化的中心地位和作用。2、李家村、老官臺文化—半坡文化(仰韶文化)是一支獨立的文化系統,前后傳承關系密切,已為學術界所公認。該系統早期有少量三足器如碗、罐等因素,但在后續文化中(如半坡文化)則不見蹤影,應視為受賈湖、裴李崗文化的影響所至,不應是該文化系統中的固有因素。3、有無稻作農業和粟作農業的區別,可能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如與溫濕氣候的影響相適應。而文化的發展變異則相對滯后,二者不可能是同步的。同時,連云港二澗村“北辛文化”遺存中也發現稻殼印痕,是亦證明稻作農業在北部地區也開發過,可能由于氣候條件的問題沒發展起來。4、有學者認為賈湖、裴李崗文化的鼎多平底器,而北辛文化則多圜底器,故不屬于同一淵源[19]。實際上賈湖文化的鼎、罐、壺也有很多圜底器,只是沒有尖圜底。從漫圜底到尖圜底,可能是文化傳承和發展中的變異,不宜作為文化譜系的區別。5、盡管北辛文化中沒有發現隨葬龜甲與犬牲的現象,但是大汶口文化主要傳承于北辛文化已為學界所公認,這已間接說明了北辛與賈湖之間的關系。賈湖文化的埋葬習俗沒被北辛文化所接受,而被大汶口文化所繼承,這可能與文化征服背景有關(詳后)。不過北辛文化中多人合葬、二次葬的存在,也還是能從賈湖文化中找到根據的。尋繹上文,可以說賈湖、裴李崗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參與或促進了北辛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或者說北辛文化是當地文化在接受了賈湖、裴李崗文化的較多文化因素之后形成的。賈湖、裴李崗文化是北辛文化的主要源頭之一,是合乎實際的。

張居中先生在《舞陽賈湖》報告中指出:賈湖文化的主人以太昊氏部族的可能性最大,其理由主要是文獻中的地望、崇日及崇鳥習俗和時代排序等方面的一致性等等。但文獻中的太昊氏族與帝舜傳說關系緊密,或者說實為一人,其時代已接近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20],因此賈湖文化與太昊族團在時間上差距太大,故賈湖文化不可能是太昊氏創造的。根據前面我們對炎黃傳說和對賈湖、北辛文化的分析可知,創造賈湖文化的主人最有可能的應該是炎帝。理由如下:

1、炎帝傳說的性質與賈湖文化的時代比較接近?!妒酚洝の宓郾炯o》正義引《帝王世紀》:“神農氏,姜姓也?!惺サ拢曰鸬峦?,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薄独[史》卷4引《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薄缎抡Z》:“民人食肉飲血,衣皮毛,至于神農,以為行蟲走獸難以養民,乃求可食之物,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周書》:“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而種之,然后五谷興助,百果藏實?!边@些均說明炎帝氏族是最早實現農耕作業的民族,也就是農業起源的始祖。賈湖文化的最早年代可達9000年前,這距我國新石器時代的發生時期已經不會太遠了。但賈湖遺存的發展水平之高,超乎人們的想象,可與其配比的古代氏族領袖當非炎帝莫屬。

2、炎帝傳說的地域與賈湖文化的分布區域十分相近。張居中先生論定賈湖文化為太昊文化的證據之一就是太昊之墟在“陳”,而賈湖遺址距“陳”不遠。然而作為南方天帝的炎帝,也有“初都陳,又徙魯”的記載,其遷徙路徑亦與賈湖文化和北辛文化的關系相一致,此記載較“太昊都陳”更有說服力。

3、賈湖文化的某些習俗與炎帝傳說相符合。前文說到“崇日”與“崇鳥”的習俗,其實這也是炎帝氏族所固有的傳統?!栋谆⑼āの逍小罚骸把椎壅撸栆??!薄痘茨献印r則訓》:“南方之極,赤帝祝融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备哒T注:“赤帝,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火德之帝也?!背缛张c崇火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對陽光和火的依賴,是遠古先民定居農業的先決條件,故炎帝又稱為火神?!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把椎凼弦曰鸺o,故為火師而火名。”《哀公九年》:“炎帝為火師,姜姓其后也?!薄痘茨献印镎撚枴罚骸把椎塾诨?,死而為灶?!辟Z湖文化中陶器、龜甲刻符存在與太陽有關的內容,房屋居住面、墻壁有用火燒烤的現象,以及發達先進的制陶工業無不與炎帝作為太陽神、火神、灶神密切關聯。至于“崇鳥”習俗,也有蹤跡可尋。《山海經·北次三經》:“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牛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炎帝愛女化而為鳥,是或說明炎帝族團的一支是以鳥為圖騰的,遷徙到東海去了。另外,日與鳥的崇拜原本就是一回事?!痘茨献印ぞ裼枴罚骸叭罩杏雄Z烏?!备哒T注:“踆,猶跗也,謂三足烏?!薄洞呵镌罚骸叭罩杏腥銥?。”故太陽也叫三足烏或金烏。所以,崇鳥與崇日在遠古應該有著相同的理念。

4、炎帝后裔的分布與賈湖文化的東徙現象相一致。文獻中炎帝有都陳徙魯的記載,其后裔分布亦基本如是?!蹲髠鳌分斜容^明確的姜姓建國有申、呂、齊、許,有逄,有紀,有州,有向,這些國家基本上都在河南中南部和山東一帶。根據前面對賈湖·裴李崗文化與北辛文化關系的分析,賈湖文化亦有向淮河下游和山東地區遷徙的現象,這種同步現象決不能視為是一種巧合,而應視為推定炎帝文化的有力證據。有此四證,我們論定賈湖·裴李崗文化是炎帝集團的先民們創造的,當不致大繆。

有了上述結論,那么黃帝集團的物質文化也就不言自明了??梢皂樌沓烧碌卣f,以華渭為中心的老官臺文化(或李家村文化)—半坡文化—廟底溝文化為代表的“仰韶”文化,應該就是黃帝族的物質文化。其證凡三:

1、黃、淮流域兩大文化系統與炎、黃二族的分野相一致。根據前面對北辛和賈湖文化的探討以及關于炎黃傳說的文獻考察,可知老官臺—半坡文化系統的分布地域主要在華(山)、渭(河)地區;而賈湖·裴李崗·磁山—北辛文化系統的分布區域則偏南偏東,與東夷、苗蠻文化關系緊密。巧合的是,文獻中炎黃二族的傳說事跡、后裔分布、所葬之地等也存在同樣的規律。炎帝的情況前面已論之。黃帝的情況則是其葬地在橋山(《史記·五帝本紀》),橋山在今陜西黃陵縣一帶。其事跡有“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見之”(《莊子·在宥第十一》),空同即在今甘肅平涼一帶,去陜西不遠?!包S帝以姬水成……故黃帝為姬”(《國語·晉語》),姬水為哪條水,今已不得而知,但姬姓建國見于《左傳》、《國語》的均在陜西、山西、河北及河南西北部一帶,這種局面實與老官臺—半坡文化的分布相一致。

2、兩大文化系統的發展水平與炎黃文化的發生狀況相符合?!妒酚洝の宓郾炯o》:“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T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這就是說,炎帝族要比黃帝族發展得早,但以后黃帝族占領了炎帝族的疆域,統一了天下。而賈湖·裴李崗文化與老官臺—半坡文化的情形亦的確如此。老官臺、李家村文化的面貌與特征及碳14測年,均大約與賈湖文化的中晚期相當。賈湖文化的發展水平也是老官臺文化所不能比擬的,但是到了半坡文化階段,賈湖·裴李崗文化的發生地區卻被仰韶文化大河村類型所代替,如汝州中山寨與長葛石固遺存的遞演變化等等[21]。正如張居中先生指出的,賈湖文化與大河村類型在“埋葬習俗、陶、石制品組合的變化,則反映出二者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宗教意識、審美觀念和生活習慣。因之,很難說二者是共同的一支人類共同體所創造”[22]。其實這正與炎黃二帝的更迭替代歷史密切相關。

3、老官臺——半坡文化系統的某些文化因素同黃帝的記載相吻合?!妒酚洝の宓郾炯o》:“(黃帝)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云命,為云師。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瓡r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這里說明黃帝仍是以漁獵采集、家畜飼養,兼及種植百谷,往來遷徙以師兵營衛為特點的氏族。而老官臺文化系統在半坡階段,其漁獵經濟仍占很大比重,這除了彩陶中的大量魚、鳥、蛙、蜥蜴紋飾及各種鳥、羊、龜等陶塑等是一佐證外,墓葬中隨葬品的情況也說明了這一點,元君廟墓地中發掘出的紡輪、蚌刀等多發現在女墓,男墓和合葬墓中的男子身邊則存有箭頭,這也是漁獵經濟中男女分工不同的典型例證。特別是半坡文化中居址多用圍壕圈界則應是“師兵營衛”的最好說明。另外,在寶雞北首嶺和臨汝閻村發現的“水鳥銜魚圖”或“鸛魚石斧圖”[23],極有可能是黃帝族利用水鳥或魚鷹捕魚的真實寫照,是“淳化鳥獸蟲蛾”的有力證明。

根據上述對炎黃文化的分析論定,考察兩大文化系統后期的交互關系,還可發現有些現象與黃帝擒殺蚩尤的記載很貼切。蚩尤是黃河下游北辛、大汶口文化的一個重要集團,它是炎帝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獻記載中蚩尤與炎帝關系十分迷亂,多有相混。A、容貌相近?!短接[》卷78引《龍魚河圖》:“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獸身人語?!薄妒霎愑洝罚骸膀坑刃值芷呤耍松砼L?,四目六手。秦漢間說:蚩尤耳鬢如劍戟,頭有角。”看來蚩尤極像一頭牛,與炎帝“人身牛首”同類。B、生地相近?!冻鯇W記》卷9引《歸藏·啟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薄秶Z·晉語》:“炎帝以姜水成?!毖颉⒔ネ?,本為一水。C、名號事跡相同?!堵肥贰を坑葌鳌罚骸摆嫒向坑妊椎壑嵋??!庇衷疲骸埃坑龋┲鸬鄱佑跐崧?,典封禪,號炎帝?!薄妒酚洝の宓郾炯o》:“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莊子·盜跖》篇:“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涿鹿之野,流血百里?!薄缎聲ひ嫒馈菲骸把椎蹮o道,黃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誅炎而兼有其地。”這樣炎帝與蚩尤似為同一人。我們根據大汶口文化王因遺址的墓葬發現含食陶球的習俗,參考文獻中記載蚩尤似牛而啖食鐵石的傳說,結合民俗方言指出:蚩是古代對鳥獸蟲魚之類的統稱,蚩尤之蚩是族名的附麗字,是帶有貶斥意義的稱呼。尤即牛,魯南、魯東南一帶許多地方至今仍讀牛為尤。故蚩尤氏族即魯南大汶口文化早期上至北辛文化晚期之際形成的一個氏族集

[24]。從前面分析中已知后岡文化是北辛晚期文化的一個類型,其勢盛時一直達到河套地區。隨著半坡文化系統的進逼,后岡類型在黃河以西地區逐漸被取代,只是在有著深厚基礎的山東等地才穩住陣腳,最后在廟底溝文化的影響下發展成大汶口文化。這個過程正是蚩尤族西進擴張和失敗被殺的過程。也就是說,蚩尤族是在北辛文化晚期之際就完成了替代或發展成炎帝的過程,并繼續向西擴張,遭到了半坡文化的抵抗和反攻,所以才有了所謂的炎、黃大戰。這場戰爭的第一階段是在太行山周圍發生的,是炎帝系統的內戰,炎帝被迫流離四方。戰爭的第二階段是半坡文化的反攻,即所謂“黃帝擒殺蚩尤”,西方黃帝族為了取得徹底勝利,一直打到蚩尤族的發源地汶泗流域。于是乎就有了魯南大汶口文化早期后段的大量廟底溝式器物和彩陶,而黃帝的傳說也由陜西、河北轉移到了曲阜,故有黃帝登丸山及岱宗又“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韓非子·十過》),并生于魯東門壽丘之說。這就是所謂炎、黃大戰的本來面貌。同時,這一推論反過來也證明前面關于炎黃文化的辨析是正確的。

在論述賈湖·裴李崗文化是炎帝文化、北辛文化是蚩尤文化之后,反思北辛文化和賈湖·裴李崗文化的關系,就會理解為什么賈湖·裴李崗文化的許多因素在北辛文化中沒有繼承,而在大汶口文化中反而比較突出。主要因為蚩尤族并不是炎帝氏族的嫡傳,其與炎帝的關系是聯盟或臣屬的關系。蚩尤不過是炎帝的一個卿士,所以他發展壯大之后就造反。蚩尤被殺之后,由于黃帝的“綏靖”政策,炎帝的遺裔得到監護和復蘇,所以在大汶口文化中才有較大的發展。炎帝仍然在汶泗流域建都,號大庭氏,故曲阜就有了大庭氏之庫。所有的這些均與少昊執政有著密切的關系。

為了更深入地理解炎黃文化的本來面貌,有必要對北辛文化的其他類型與族屬作相關分析。

關于苑城類型,從文獻中推考,其主人最有可能的是逄伯陵氏?!秶Z·周語》下:伶州鳩說:“則我皇妣太姜之侄,伯陵之后,逢公之所憑神也?!笔莿t逄伯陵氏為姜姓?!渡胶=洝ず冉洝罚骸把椎壑畬O伯陵,同(通)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鐘,為樂風?!焙钫?,箭靶也。《小爾雅·廣器》七:“射有張布謂之侯?!边@也為逄氏后人學箭找到了淵源。逄氏建國一般都認為是商代,未必有所根據,但其既為炎帝之孫,則必有悠久的根蒂,說其起源于北辛文化晚期并不為過。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山東濟陽劉臺子西周墓地出土了一批青銅器,其中就有帶“夅”字的銘文,夅即逄,也就是逄氏的族銘。濟陽一帶靠近苑城類型的中心地區,應該就是逄氏一族的老家。所以,論指苑城類型為逄伯陵氏創造的文化似可征信。

后李二期類型的中心地區,偏于濰(河)淄(河)流域,這一帶一直是姜姓集團的聚居之地。見于文獻的有齊、有紀,甚至上述逄伯陵氏亦曾占據此地?!蹲髠鳌ふ压辍逢套诱Z:“昔爽鳩氏始據此地,季荝因之,有逄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倍抛⑺F氏為少昊司寇,似為較晚的事情。爽鳩氏為該地始祖已成共識,這個爽鳩氏應該就是后李二期的遺裔,也就是齊地的姜姓之祖。后期的齊姜、紀姜等族,均是從爽鳩氏分蘗的支系。因此,古籍中稱齊太公呂尚為“東海上人”當有所本,其或封齊(魯北),或封呂(豫中),均在情理之中(同為故地)。至于爽鳩氏后為少昊司寇,因其本就是一個系統內部的成員,加入聯盟完全順理成章。同一聯盟內部有著不同的姓氏也是完全可以的。

關于白石村與邱家莊遺存,根據文獻記載,這兩個類型的主人可能為夙沙氏?!兑葜軙な酚浗狻罚骸八奚呈现褡怨テ渚鴼w神農?!薄独[史》卷4引《帝王世紀》:“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箕文諫而殺之,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歸炎帝。”《說文》:“古者宿沙氏初作煮海鹽。”一般認為,夙沙氏位處膠東一帶。前文對于白石村類型的考察,推測其有可能是后李文化晚期因外來因素的壓力遠避膠東的一支,到了邱家莊類型才融入北辛文化。這種情況與夙沙氏的過程正相符合。這類遺存中的直口帶綿韉墜蓿ǜ),與魯北地區商周時期遺存中煮鹽的坩堝“盔形器”十分相近,是或證明夙沙氏初作煮鹽并非虛妄之說?!蹲髠鳌は骞四辍酚浻旋R人夙沙衛“殺馬塞道”的故事,也說明夙沙之姓在魯北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夙沙氏歸并炎帝集團之后,幾經興廢,創造了后期的萊夷文化,所以膠東古代文化一直與魯北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至秦漢時期仍淆混不清。

討論大伊山文化的情況,要先簡略討論一下三苗的問題。三苗為古史中的一大集團,與炎黃虞夏都有著交流與征戰,聲威赫赫。但學界多把其與南蠻混在一起,認為虞夏之際呼為苗,周代以后多稱蠻[25]。并根據《戰國策·魏策一》吳起的一段話“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認為三苗居處應在兩湖地區。這里有兩個問題值得推敲:一是苗蠻是否是一個民族,二是三苗居處兩湖是否正確。從文獻記載分析,苗、蠻還是有區別的?!秴问洗呵铩ふ兕惼罚骸皥驊鹩诘に?,以服南蠻;舜卻苗民,更易其俗?!钡に吹そ?,在今河南淅川境內。江漢平原屬南蠻之居似無可疑,但虞之三苗所處何地尚不明確,不過同一條記述有不同的稱呼,已經界定了苗、蠻不同?!妒酚洝の宓郾炯o》:“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放貧滌誄縞劍以變南蠻;遷三苗于三危,以變西戎。”這里三苗與南蠻也是分開記述的。一般認為貧滴苗民的重要首領,《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顓頊生貧擔貧瞪苗民?!比绻?、蠻相同,就無所謂也不可能“放貧滌誄縞揭員淠下”,所以苗、蠻應該是不同的民族。從三苗與蚩尤的關系看,三苗的地望比較偏東。《尚書·呂刑》:“蚩尤唯始作亂,延及于平民,……苗民弗用靈,制以刑。”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該條下引鄭玄語:“苗民……上效蚩尤?!薄秱慰讉鳌罚骸叭缰曭坑戎異?。”因此,東部為苗、西部為蠻,似乎是合乎情理的解釋。

三苗地望若按吳起所言的地理方位推考,很難廓清具體位置,僅一個“衡山在其北”的問題就使眾多學者迷亂莫明。其實,人們只注意到了衡山方位的錯亂,卻很少注意洞庭湖的名稱是否正確。實際上,歷史上叫做洞庭湖的還有多個,地位相符的就有太湖。西晉左思《吳都賦》:“集洞庭而淹留。”注:“洞庭即太湖也?!碧械膬勺街两袢苑Q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另外,太湖成湖較早,在春秋時期的文獻中已經出現,如《國語》、《周禮》中的五湖即太湖,是時西部的洞庭湖或云夢澤等名稱尚未出現。因此,吳起所言洞庭湖應為太湖無疑。至于衡山,徐旭生先生考證為安徽六安附近的霍山[26],可從。如此看來,三苗之所居,當在鄱陽湖以東、六安以南,以太湖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恰屬《禹貢》所劃分的揚州區域,也就是以馬家浜、崧澤、北陰陽營、良渚等文化為代表的長江下游文化集團的分布區。因此,這類文化應該就是三苗集團的物質遺存。前文曾經指出,大伊山文化與馬家浜文化等遺存有著密切的關系,進而論之,大伊山文化也就是三苗文化的一部分。準此,則蚩尤與三苗的關系、三苗與炎帝的關系,在文獻和物質文化上均可以得到合理的詮釋。

就大伊山文化的具體情況而言,我覺得其可能就是三苗族之一的貧凳獻??!渡膠>·海外南經》:“仆飯在其(畢方鳥)南;其為人,人面,有翼,鳥喙,方哺魚。……或曰浦旃?!薄洞蠡哪辖洝罚骸按蠡闹杏腥?,名曰仆貳 ̄瞧奘烤矗士敬子曰炎融,生仆貳 ̄仆啡嗣媯鳥喙,有翼,食海中魚。”仆芳逮貧擔古已定論。可以看出,貧凳獻逡轡崇鳥民族,所以鳥喙、有翼,且有捕魚的生產習俗。前面已經說過,賈湖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曾向淮河下游遷徙,對當地文化產生了強烈的影響,那么賈湖文化的崇鳥崇日習俗傳播到大伊山文化就不足為奇。大伊山文化中有部分網墜,這也為貧凳秤閼業攪艘讕蕁V檔靡惶岬氖牽蘇北有一古鎮叫歡墩埠,俗稱就為歡頭埠,也在贛榆境內,均去灌云大伊山不遠,鎮名可能就與古代的貧凳獻逵泄亍V劣諶苗、貧檔攪肆膠一帶或“揚漢之南,百越之際”(《呂氏春秋·恃君》),應是虞舜放貧滌誄縞健⑶ㄈ苗于三危之后的情形。太湖流域文化系統在良渚文化之后急劇衰落,應該就與舜遷三苗有關。

大墩子類型的資料較少,推論較難,不過從地域和文獻綜合分析,這一類型應該涉及少昊部族。前文指出,大墩子類型的分布區域主要以沂沭河中下游的臨、郯、蒼平原為主?!蹲髠鳌ふ压吣辍酚涊d的郯子之語,敘述了一個完整的鳥的王國,并自稱是以鳥為官的少昊摯的后代。郯國就在今郯城縣境內,與大墩子遺址相近。少昊是古代東夷部族的重要首領,在蚩尤被殺之前并不突出,其后由于黃帝文化的介入,發展較快,成為東方霸主。這與大墩子類型的情況比較吻合,故而論之。當然,這里存在著少昊之墟與少昊之國的區別、太昊與少昊的轉承關系等問題,已另文論及[27],不贅言。

后岡類型比較復雜,涉及到炎帝、黃帝、蚩尤多種文化。前面已經說過,炎帝集團是一個大的文化系統,賈湖、裴李崗、磁山、北辛等文化均是它的亞文化。在太行山東麓的冀中、豫北冀南這一地域上,尚有界段營·下潘汪、炭山·北福地[28]等與北辛文化相近的諸類遺存,從地域和文化因素上比較,這些遺存都應是炎帝集團內其他部族的文化遺存。根據炎黃戰爭的過程分析,后岡遺址很可能就是蚩尤逐帝自立之后建立的根據地。蚩尤所逐之帝,當為炎帝之后榆罔?!堵肥贰ず笥浰摹罚骸膀坑冉?,炎帝之裔也。……帝榆罔立,……蚩尤產亂,出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逐帝而居于濁麓,典封禪,號炎帝?!边@一記載與蚩尤的情況基本吻合,還是可以信據的。該地區的其他遺存是否可以劃分類型,或者推論族屬,尚待考古資料豐富之后再作分析。

炎黃文化是中國的主體文化,博大精深,本文所及之論,可謂掛一漏萬,舛謬在所難免。但是依據考古資料,結合古代文獻分析,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多學科、多角度解構和重建我國傳說歷史,是當代歷史、考古學界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愿有更多同仁參與討論。

———————

[1]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增訂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

[2]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第390頁,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3][4]何新:《諸神的起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6年。

[5][24]王樹明、常興照、張光明:《蚩尤辯證》,《中原文物》1993年1期。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山東省滕縣博物館:《山東滕縣北辛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84年2期。

[7]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鄒平苑城西南莊遺址勘探試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92年2期;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山東鄒平苑城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考古》1989年6期。

[8]煙臺市博物館:《山東煙臺市白石村遺址調查簡報》,《考古》1981年2期;《山東煙臺白石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2年7期;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煙臺市博物館:《膠東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9]連云港市博物館:《江蘇灌云大伊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一次發掘報告》,《東南文化》1988年2期;南京博物院:《江蘇灌云大伊山遺址1986年的發掘》,《文物》1991年7期。

[10]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寒廳區文管所:《山東濰坊前埠下遺址發掘報告》,載《山東省高速公路考古報告集》,科學出版社,2000年。

[11]燕生東:《淮海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載《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0年。

[1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山東兗州王因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79年1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王因》,科學出版社,200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汶口續集》,科學出版社,1997年。

[13]南京博物院:《江蘇邳縣四戶鎮大墩子遺址探掘報告》,《考古學報》1964年2期;南京博物院:《江蘇邳縣大墩子第二次發掘》,《考古學集刊》第一輯,1981年;《邳縣大墩子第三次發掘簡報》,《文物通訊》1976年7期。

[14]濟青公路文物考古隊:《山東臨淄后李遺址第一、二次發掘簡報》,《考古》1992年11期;王永波等:《山東臨淄后李遺址第三、四次發掘簡報》,《考古》l994年2期。

[15]煙臺市博物館:《山東煙臺市白石村遺址調查簡報》,《考古》1981年2期;《山東煙臺白石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2年7期;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煙臺市博物館:《膠東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嚴文明:《膠東原始文化初論》,載《山東史前文化論文集》,齊魯書社,1986年。(下轉60頁)

(上接19頁)

[16]梁思永:《后岡發掘小記》,載《梁思永考古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1958~1959年殷墟發掘簡報》,《考古》1961年2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1971年安陽后岡發掘簡報》,《考古》1972年3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1972年春安陽后岡發掘簡報》,《考古》1972年5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安陽后岡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考古》1982年6期;張忠培、喬良:《后岡一期文化研究》,《考古學報》1992年3期。

[17]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陽賈湖》,科學出版社,1999年。

[18]張忠培等:《后岡一期文化研究》,《考古學報》1992年3期;高廣仁:《海岱區早期農業文化的發現與研究》,載《海岱區先秦考古論集》,科學出版社,2000年;欒豐實:《北辛文化研究》、《仰韶時代東方與中原的關系》,載《海岱地區考古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

[19]王守功等:《北辛文化相關問題的探索》,載《山東省首屆文物科學報告月文集》,齊魯書社,2002年。

[20][27]常興照:《少昊、帝舜與大汶口文化》,《文物春秋》2003年6期、2004年1期。

[2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汝州中山寨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91年1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葛石固遺址發掘報告》,《華夏考古》1987年1期。

[22]同[17],第539頁。

[23]臨汝縣文化館:《臨汝閻村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中原文物》1981年1期;考古所寶雞發掘隊:《陜西寶雞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紀要》,《考古》1959年5期。

[25]同[1],第57頁。

[26]同[1],第58頁。

[28]拒馬河考古隊:《河北易縣淶水古遺址試掘報告》,《考古學報》1988年4期;河北省文物管理處:《磁縣界段營發掘簡報》,《考古》1974年6期;河北省文物管理處:《磁縣下潘汪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5年1期。

(作者單位: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

〔責任編輯:張金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一极毛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欧洲亚洲一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日本久久网站|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无码免费试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一级爆乳无码av|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亚洲人成网址|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成人综合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免费高清a毛片| 欧美亚洲欧美|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日韩美毛片|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另类|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99爱在线| 99视频全部免费| 欧美a级在线|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伊人蕉久影院|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夜夜爽免费视频|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色综合日本|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久久特级毛片|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