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 國
社會上一不留神冒出了大量的所謂“名醫”,他們自稱“教授”,或神侃于電視節目,或露臉在街頭小報;或坐堂于路野診所,或“義診”于街道小區。招搖過市,不亦忙乎!
他們的“行醫路線圖”大同小異:陷民于病痛,刮病患之錢財,置生命于不顧!他們榨取錢財的第一步是通過各種媒介渠道或者“義診”直接告訴普通百姓,“你們有病了!” 然后以百姓甚至專家也百思不得其解、牛頭不對馬嘴的諸如“原子基因”一類的“術語”告訴你,這病是因此這般的發生,要治療只有用他們“克毒元素”之類的偉大發明,而且是一勞永逸的“根治”。
其實,這些“名醫”們本沒有什么新的創意。20世紀初,遠在法蘭西的一個叫柯諾克的“醫生”,他買通媒介,公告民眾,有醫生為大家免費義診,在他“健康的人都是病人,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我們這個健康的地區,近年已遭各種疾病入侵……”等言論的蠱惑下,他的診室里擠滿了前來接受義診的大眾,生意異常紅火。
柯諾克的故事告訴我們,健康的人如何被愚弄成病患。你看現在,那些在媒體上,在形形色色的診所里,在街區的“義診”臺前亮相的“名醫”,正不斷地將諸如“陽痿”、“腎虛”一類的編造出來的病癥,灌輸給本來身體健康的大眾,把只有部分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的人可能轉變為肝硬化、肝癌,說成是只要有了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就必得用他們的方法來治療,否則定轉化為肝癌。他們的伎倆并不新鮮,目的卻十分明確:把沒病說成有病,把小病說成重病,一些沒有太多知識的百姓嚇得膽戰心驚,不得不急忙掏腰包來消除自己的恐懼。
可悲的是,現在少數專業醫生、團體,也在為了金錢出賣靈魂,加入這一打著科學的幌子,謀取非法利益的行列中來。從本質來說,他們都應該稱為“江湖游醫”。
無論是江湖游醫還是有合法手續的醫療機構,他們的這種做法,本質上都是反科學的!
這些人這樣做之所以屢屢得手,相當一部分的原因是很多人缺乏基本的科學知識,把社會庸醫當成了身懷絕技的“再世華佗”,誤以為庸醫所言是真,無形中陷入這些庸醫設下的圈套。其實,他們的這些手段,不過是巫醫利用缺乏醫學知識的人的恐病心理,要人們花錢消災的變種罷了。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普及醫藥知識的重要性。
當前一些中小醫院,因利益驅使,把科室或房屋出租給別人,爭相辦起了“院中院”,從中收取租金。這些被承包出去的科室,一般總會打出“祖傳秘方”、“××專科”、“××專家坐堂”之類的旗號,聽起來蠻像樣,其實良莠不齊,有些“院中院”中的所謂醫生甚至是從外地找來的“村醫”。而所謂的知名專家,大多也名不副實,只不過是變個手法賣藥而已。
這些"院中院"頭頂的是正規醫院的牌子,許多平民百姓自然難以看清其真面目,花冤枉錢的事時有發生。一位患下身皮炎的患者,在某“院中院”接受電腦檢查時,被告知是得了尖銳濕疣癥。她還被告之,這是性病的一種,傳染速度很快,應及時治療。在花了2000余元治療費而“病情”仍未見好轉時,她才醒悟過來,轉到正規皮膚病性病醫院診治,結果確診是皮炎。病人花了冤枉錢是小事,如延誤了病情,該誰來負責?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醫療改革的全面啟動,醫療市場“假名醫”亂飛、“院中院”泛濫的現象,將逐步得到規范。醫療機構主管部門應該嚴格管理,取消那些讓患者看不懂的“院中院”,凈化醫療市場。而要讓這種現象杜絕,還得靠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科學素質,能夠真正的依賴科學,相信科學,有病到正規的醫院診治,使這種反科學的行醫行為徹底沒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