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 青
阿姨小馬是3年前父親中風時到我家來的?她40來歲,短發,很干凈、精神的樣子。
小馬的女兒初中畢業后考上了中等衛生學校。一年學費加生活費要幾千塊錢,光靠家里土地的收入是供不起的。要強的小馬辭別了父母和丈夫,來到城市打工,掙女兒的費用。
小馬雖然不識字,但聰明好學。剛到我家的時候,面食一點也不會。但父母是北方人,一天也離不了面食。在母親的調教下,不到 3個月,發面、調餡、搟皮,做包子、餃子、餛飩、面條、菜餅,等等,小馬無一不會。做得又快、又干凈,味道趕得上街頭的早點鋪了。
伺候老人是需要細心的,要用心去琢磨老人的需要,但是,做子女的未必能做到。
母親有風濕,小馬學會了做面食以后,就再不讓老人沾手了。即使是包餃子,小馬也說:餃皮太涼了,奶奶每次包了以后都咳嗽,不能讓她包了。
小馬剛來的時候,父親因中風而腿腳不便,經常懶得挪“窩”。但小馬堅持每天上午扶著歪歪倒倒的父親到外面遛彎。父親1米80的個子,扶著可不輕松,每次回來小馬都一頭汗。半年以后,父親已經可以拄杖步行一個多小時而無須人扶了。
父親因為有糖尿病,每次小便都是黃色泡沫狀。小馬來了以后,天天變著花樣做各種蔬菜或是包菜包子給老人吃。現在,父親便秘的情況得到了改善,小便也變得清亮了。
照顧老人是需要耐心的。人老了,典型的表現是固執、任性、嘮叨。都說老小、老小,耐心的帶孩子,誰都能做到;但是,耐心的對老人,做子女的未必能做到。
父母都80多歲高齡了,都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尤其是母親,因為身體不好多年,脾氣不是很好,而且她一輩子當家作主,即使老了,全家老老小小也得惟其馬首是瞻,所以,伺候起來可不容易。俗話說孝順、孝順,笑著順從就是孝順。經常全家人相聚的時候,老太太不管兒子、兒媳、女兒、女婿都已經是四五十歲的人了,也不管是正高職稱還是處以上干部,一律“訓話”,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嘮叨個沒完。說得我們一對一對的往外溜,最后只剩下一個小馬坐在小板凳上。
伺候老人和伺候孩子一樣,從早晨5點多起來熬粥、倒便壺到晚上10點多照顧老人睡下,真是一分鐘空閑都沒有。父母因年事已高,有時一天幾次小便尿在身上,小馬洗洗曬曬,從不嫌棄。夏天洗澡給老人擦背,冬天晚上給老人泡腳,小馬都做得盡心盡力。
陪伴老人是很寂寞的,做子女的亦未必能耐得住。
小馬的活動范圍也就是每天陪著老人出去轉一趟,碰上陰雨天,還去菜市跑一趟,有時遛彎和買菜還合成—趟。而兩位老人每天除了出去轉轉,再就是在院子里弄弄花草,剩下來的時間就是看電視、看報紙。如果孩子們不回去,又沒有客人去,家里面就很安靜。
即使我們回去,說的也是我們大家庭、小家庭城里人的話題,很少有人考慮小馬的感受。小馬整天面對著兩位老人,也會很寂寞。
俗話說,兩好換一好。我們做子女的總是要求阿姨對我們的老人像對她們自己的父母一樣悉心照顧,但是,她們也有父母家人,而她們卻只能在春節時回家和親人團聚。她們也需要有人暖她們的心,也需要我們像對待自己的姐妹一樣的關心她們和她們的家人。如果刁;是因為生活,準會離鄉背井,到外面去打工。我婆家的阿姨是因為兒子結婚要蓋房子等著錢用;我幾個要好的朋友家里因為父母年事已高,都請了阿姨,她們也都是因為家里各種各樣的情況要用錢。所以,我們要給阿姨們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體諒、多一點寬容。
作為祖祖輩輩的鄉里人,小馬的一些習慣和我們對她的要求可能會有一些差距。如,書架上的灰她不一定天天擦。但是,即使我們回去照顧父母,也未必天天擦。農村屋高廳大,小馬說話時高聲大嗓的慣了,再提醒她也沒有用。有時,她說著說著聲音又大了。然而,這些和她對我們父母的照顧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有了她對父母的照顧,才使得我們無牽無掛的在外面闖蕩。有時我真的覺得是小馬撐起了家里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