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彧
企業改革拉動并促成了現代企業的內涵深化和外延擴展,帶動了企業理念的更新和觀念的變化。就企業管理而言,企業重組、整合背景下的企業管理的功能、模式和方式也由新的理念引發而發生了質的變化。現代企業管理是管理組織實現目標的關鍵因素,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現代化建設的提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進步,企業管理本身的質的變化也越來越顯著,現代企業管理的人本化追求就是最明顯的變化。
傳統企業管理認為,大生產以機器為中心,工人只是機器系統的配件,人被當作機器之類的物來看待,企業管理的中心是物。但是,隨著高科技的普及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敏感到了企業組織中最缺乏的不是資金和機器,而是高素質的人才。
實際上,在任何管理中,人是決定性的因素?,F代管理學理論則更越來越明顯地偏向于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今天我們強調企業管理以人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質、處理人際關系、滿足人的需求、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這不僅是現代社會的共同呼吁,也是現代企業本身的內在要求。在管理方式上,現代管理更強調用柔和的方法,尊重個人的價值和能力,通過激勵、鼓勵和鞭策,以感情調動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充分地調動所有員工的工作潛能的發揮,以實現人力資源的最優化和合理配置。這正是現代企業管理人本化的要義所在。
為什么這樣說呢?這需要理解企業管理人本化的實質
我們認為,要理解人本管理,首先要完整地認識管理中的人,掌握人性的實質。我們綜合當代心理學的動機研究和系統科學的有關研究成果,從系統動力論和人的生活價值與意義的角度提出了一種新的人性假設,即"人本化"假設。其基本觀點可以是這樣:人生的本質意義在于不斷地實現心中的目標,并不斷形成新的目標;目標是潛伏或活躍在個體內心的自我的未來狀態或其它心理圖式的可能運動,它們是個體在后天的社會生活中選擇性地建構起來的,代表著個體潛在的理想、愿望或愿景,并規定著具體的行為策略。不同的個體之間在其個性特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和目標結構上存在廣泛的差異。
假如這個構想成立,我們進一步推出,人有著一種固有的全面實現自身目標并形成新目標的內在動力,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在于不斷實現心中的目標,人工作的意義也正在于不斷形成和實現心中的目標,從而不斷促進自我的發展。當然,正如馬克思所言,"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個體的自我概念具有社會性,其自我概念的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發展的源泉??偟氖谴_立了人本位,也就是抓住了表征和處理社會關系的總綱。
其次,要理解人本管理,還要把握什么是"人本"。從本原意義上分析,以人為本實際上是"人本主義"的一個必然要求,而"人本主義"又是針對"資本主義"提出的。眾所周知,早期的企業都是以資本為中心建立起來的,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是企業謀取更多的剩余價值的最主要手段。因此,這一時期的管理是以"資"為"本"的。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進步,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人對企業生產率的貢獻越來越大,從而人的價值在企業中的地位被提升到一種比物力資本更為重要的地位上來。于是,"人本主義"就逐漸地取代了"資本主義"在企業中所占的主導地位。顯然,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適應了現代企業發展的規律,是與時俱進的結果?,F代企業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對企業中的人應當視為人本身來看待,而不僅僅是將他們看作一種生產要素或資源。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以人為本”中的"本"實際上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它是基于哲學意義上的現代企業組織管理本質的一種新認識、新理念。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認為,人本管理在本質上是以促進人自身自由、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發展的核心內容是個體心理目標結構的完型與個性的發展完善。著名管理學家陳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提煉為三句話:點亮人性的光輝;回歸生命的價值;共創繁榮和幸福。我們的觀點與陳先生的看法是一致的。人本管理在本質上是以促進人自身自由、和諧、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而且,人本管理所理解的人是一個具有完整生命意義上的人。
再次,人本化管理的提出,為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整體素質發出了本質提升的呼喚。在現代社會中,生存競爭十分激烈,人們尤其是青年人往往會面臨精神追求與生存競爭的沖突,結果導致現代人精神處境的虛無主義和物質主義,前者表現為信仰失落,心靈空虛,萬念俱灰;后者表現為貪求物欲,追求享受,沉湎與燈紅酒綠之中而不能自拔。在此背景下,人本化理念的提出和強調,可以給人一種開闊的眼光和胸襟,使之不致沉淪于勞作和消費的現代化漩渦,使心靈生活準則有一個更高的方向和定位。也就是說,在社會層面上,有助于抑止虛無主義和實用主義的盛行。虛無主義、實用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的深層原因是缺乏精神信仰,缺乏內在的精神支撐和靈魂凝聚力?,F代企業管理是一個綜合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但無疑,強調以人本終極關懷為主要內容的深層精神意蘊的作用,是這種努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總之,隨著知識更新的加快和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經營管理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企業中"人"的地位不斷提高,企業管理中員工的能力開發與使用將越來越重要,管理是立國之本,人本管理是現代管理發展的共同趨勢,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必然。
那么,怎樣實現現代企業的人本化管理呢?我們認為,首先要抓好下面幾點。
第一,更新觀念,以人為本,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企業管理環境。
要實現現代企業管理的最優化,必須先要更新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其中最具體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員工。在企業里努力構建寬松和諧的管理環境,其終極目標就是體現出對員工的人本關懷。
企業和諧環境的構建,可從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是改變監督方式。決定生產率的員工土氣,是受監督者的監督方法所左右的,因此監督者不僅要具備心理的技術能力,同時要具備必要的管理技能,要具備管理藝術和重視個人品格的錘煉,學會公正、公平、干煉地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其次,把交流和溝通引入管理中。我們主張,對工作目標、標準、方法及其他措施的設定與變更,應盡可能進行上下級之間的交流、協商,以達到相互間的協作。同時,在相關的職能部門之間,尤其是工作第一線與參謀設計策劃部門之間進行意見交流,增進相互了解,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三是盡可能讓部屬參與決策和管理,使屬下的智慧和創造才能獲得發揮,營造民主式的指揮管理。四是建立員工與領導之間的面談制度,設立人力資源管理專家,以消除爭端和不滿,通過面談完善人際關系。五是注意美化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改善工作條件,建設綠色企業,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
第二,企業工作和管理要強調全體員工的參與。人才和員工的參與是企業成功的重要砝碼,其本質在于體現和發揮員工的主人翁精神。員工借助于作業班組,任務團隊或質量圈等活動,廣泛地融入和參與管理,這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上班勞動的權利化、企業決策的民主化、員工利益的均衡化、企業理念的共同造勢和追求、產品設計的集思廣益和工作的全身心投入,體現出全體員工的集體智慧、積極性和全員參與。
第三, 要建立起科學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從制度上強化所有者對經營者的有效約束,以體現出對所有員工的人本關注。
這不僅是企業能否正常運轉的核心問題,也是企業經營者制度創新能否取得應有成效的關鍵所在,歸根結底是現代企業的人本管理目標。因為,一個真正的現代企業,其所有者、決策者、經營者、監督者四方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他們的主人翁行為都必須到位,并形成一種既能互相協作前進,又能互相制衡監督的機制。也就是說,不僅必須采用制度性的辦法來解決所有者對經營者必不可少的監督問題,而且要把過去的外部監督、事后監督、間斷監督等方法,改為在企業內部監督、事前監督和經常監督的方法,實現企業管理的科學化。這樣就盡可能地減少甚至基本上避免因人為經營不善和失誤,而反復不斷導致的資源、資金和信用等等的巨大損失,最終為企業的發展和創新、為員工的利益服務。
第四,培育企業持續不斷創新的能力和機制,實現員工的個性發展。
目前我國不少企業創新不足,僵化有余,其主要原因在于創新機制滯后。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做好人才人力資源的管理。在企業里營造一種尊重知識、尊重技術、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圍。在具體操作上,就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搞好人才的培訓工作,要了解人才的需要,吸引優秀人才,挖掘他們的潛能,并通過有效的激勵,實現人才效應的發揮。既要使用物質鼓勵,更要注重精神鼓勵,為人才真正能發揮作用提供用武之地??偟氖且ㄟ^工作流程設計,使員工的工作更富有靈活性,并體現出責任感,為員工提供更大的職業穩定性,為員工在工作當中提供學習的機會,使他們不斷進步,實現自我個性發展和人格完善。由此生發開來,求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偉大的時代鑄就偉大的精神,以人為本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從根本上提升了企業的品質。我們應該高揚以人為本的理性旗幟,致力于現代企業的人本化追求,為實現企業的健康、和諧和可持續發展而繼續努力。
作者單位:遼東學院管理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