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香玲
2001年4月6日,朱容基總理給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提寫校訓"不做假賬"。假賬是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腐敗是誘發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根源。
一、 會計作假行為與腐敗之間的關系
1、 利益驅動使會計作假。一般來說,地方政府部門把經營者的考核獎勵、職工工資分配等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企業管理者往往通過對財務會計報告中的敏感數據進行"人為"處理,來改變業績考核指標。
2、 政治動機驅動使會計作假。對于國有企業而言,經營者的業績往往與其政治職位待遇掛鉤。因此,一些管理者的辦法就是編制虛假的財務報告。
3、偷稅漏稅驅使會計作假。某些企業在面臨資金短缺時,急于獲得貸款,不得不編制一份"象樣"的會計報告,以應付金融機構參考。
4、名利之風驅使會計作假。一些新官上任之初,為了炫耀自己的業績,把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違法行為,如貪污、收受回扣、挪用公款、私設小金庫等,都通過會計報告進行人為的粉飾,瞞天過海,使之"合法化"。
5、官僚主義驅使會計作假。一些企業單位領導人法律意識淡薄,將經濟發展同守法經營對立起來,授意甚至強迫會計人員作假賬。。
6、 執法不嚴、處理不硬驅使會計作假。目前存在著執法狀況過寬的現象。往往對檢查出的作假事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經濟處罰代替行政處罰或刑事出發,極少影響到企業單位領導人和會計人員的利益,執法缺少了嚴肅性和權威性。
二、 遏制腐敗、打擊會計作假的對策
對于處在轉型期間的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作假的危害是災難性的。打擊會計作假已經刻不容緩。
(一) 要把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信息監督體系作為遏止腐敗、打擊會計作假的首要任務來抓。強化內部管理體系。完善內部會計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內部牽制制度,控制程序要合理,崗位之間、審批與稽核之間互相制約,分派專人管理票據,各種賬簿、憑證要定期核對,真正做到:錢賬分管、錢物分管、領導和會計人員印鑒分管等等,以確保內控制度的嚴密性。
(二) 要把強化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督職能作為遏制腐敗、打擊會計作假的任務來抓。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分別制定日常監督和臨時監督,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的內容和要求,并加以落實,使監督工作做到經常化、制度化。
4、 要把權利制約在黨內高度民主的基礎上,要加強群體監督,充分利用職工代表大會的權利,切實規范企業組織制度,使企業的權利機構、監督機構和執行機構相互制衡,使企業經營者必須在遵守法律和規章制度的前提下,行使權利。
(三) 要把加大對會計作假者的執法力度作為遏制腐敗、打擊會計作假的根本來抓。財務工作作為市場經濟服務的內涵需要健康的發展,需要在財務領域實實在在的開展打假工作,執法者應嚴格以《會計法》為準繩,對財務會計作假者嚴懲不怠。
(四) 把會計人員的誠信建設作為遏制腐敗、打擊會計作假的中心來抓。加強會計人員培訓,提高會計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使其具備講原則、講真話、講黨性的基本能力,用良好的形象遏制腐敗的發生。
(五) 要把財務公開化作為遏制腐敗、打擊會計作假的必要手段來抓。內部審計部門充分發揮職能,該公開的資料必須真實的公開,接受全體職工監督。
(六) 要把改革現行會計人員體制作為遏制腐敗、打擊會計作假的必要補充來抓。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使會計人員隸屬上級財政部門,一切待遇不再被企業控制。使他們站在公正的立場上,正確處理會計事務,放心大膽的履行會計的監督職能,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