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若愚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中學籃球隊的教練作了一個實驗,把水平相似的隊員分為三個小組,告訴第一組停止練習自由投籃一個月;第二組在一個月中每天下午在體育館練習一小時;第三組在一個月中每天在自己的想像中練習一個小時投籃。結果,第一組由于一個月沒有練習,投籃平均水平由39%降到37%;第二組由于在體育館堅持了練習,平均水平由39%上升到41%;第三組在想像中練習的隊員,平均水平卻由39%提高到42.5%。這真是很奇怪!在想像中練習投籃怎么能比在體育館中練習投籃要提高得快呢?原來,當隊員們在想像投籃時,他們投出的球都是中的!成功者就是這樣,在辦公室、運動場不斷地鍛煉著自己,他們創造或模擬每一個他們想要獲得的經歷,他們模擬成功,想像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成功者就是這樣“表里如一”的人們。
一個來咨詢的年輕人曾經講述過這樣的經歷:“面對一件事,一旦我的感覺告訴我這件事很困難,我就會想到放棄,不知道是不是害怕失敗;但放棄后,再回味時就感到比失敗還難受。”其實,這就是心理暗示的結果。這位年輕人給自己實施的正是負面的消極的心理暗示。所以,當你想要打退堂鼓的時候,不妨挺起腰板,對自己說,我可以做得很好。
自我暗示的作用是強大的,有時它會使人絕處逢生,有時又會使人功敗垂成。因為人是十分情緒化的動物,常常受情緒的影響,而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消極的暗示力量占主導地位,這關系到一個人的人生走向。莎士比亞說過:“一個人往往因為遇事畏縮的緣故而失去了成功的機會!”畏縮的原因就在于存在著不良的自我暗示。因此,我們應該有意識地訓練自己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的能力,注意控制并消除一些消極的自我暗示。尤其當遭遇困難和打擊時,我們應該自己對自己說:“我很堅強,我不會倒下”,“我能行”,“我能做好”,“我要快樂地生活”。總之,我們應該學會積極的心理暗示,這樣的自我暗示力量必將為自己增添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無數的事實證明,一個人成功與否,“心之所向”起決定性的作用。給大腦正面的刺激——即“良性的自我暗示”,大腦就會活絡起來,產生意想不到的力量。美國成功的企業家大多都是不時地給自己美好的想像——我的運氣絕對是好的,我一定會成功的。自以為運氣不好的人,往往因為這種定位給自己帶來負面的影響,自以為“運氣不好”的心態,有時真的使自己與機會擦身而過。換句話說,好運、成功不會不招自來的。
所以,做任何事之前,都要確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并有意識地找些事情來做,失敗了就想“下次一定能成功”;成功了就對自己說:“看,我多棒,再接再厲,下次一定會更好!”
朋友,當你在忙碌之余,你可以花點時間想像一下成功后的感覺,這種快樂的感覺會讓自己真的走向成功。當成功成為了生活的習慣,我們還有什么辦不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