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凍春
危險性:體質好的國有醫藥企業。
進攻手法:暗度陳倉。
自身風險:控制權、品牌、資金及經營都存在變數。
郭家學的手中如同擁有一根資本魔杖,只要他緊握魔杖的手在空中輕輕地劃一道弧線,便輕易地收購了一家企業。
在2004年的最后一個月里,郭家學又以一種別人看不清的招式,神出鬼沒般地坐上了云南白藥控股股東云藥集團董事長的位置,至此,在醫藥領域歷經八年收購戰的郭家學,成功地擁有了3家醫藥上市公司。
郭家學的東盛控制云藥的消息最早外泄,跟一個名叫劉存周的人有關。
更有意思的是,哈藥集團前董事長劉存周離開哈藥也跟郭家學的東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郭家學入主哈藥的企圖由于劉存周的離職而宣告破產之后,外界就盛傳著劉存周將空降東盛的流言,而當輿論對劉存周的追蹤路線抵達云藥之后,“云藥為東盛所實際控制”的傳言便開始在坊間流傳。
輿論的推測之所以不肯定,是因為東盛控制云藥存在很大的不可能性。按照2004年9月5日,中國醫藥工業有限公司的一份對外聲明稱,其與華潤、華源、復星三家對手在云藥爭奪戰中勝出。而勝出的中國醫藥工業有限公司,則是由國藥集團占股51%、東盛集團占股49%組建而成的。
也就是說,云藥真正的控制者應該是國藥集團,而不是郭家學的東盛。然而,事情總是充滿了戲劇性,郭家學出任新云藥董事長,以及劉存周出任東盛CEO的消息將外界的想象空間給扼殺掉了。
即便是事實,那也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實,郭家學的本事就在于不按常理出牌,要不他絕對不會在哈藥股權收購戰失敗之后,處心積慮地在云藥收購戰中尋得補償。
按照云南省國資委當初推出云藥集團時的構想,入主云藥的戰略合作者除了要有資金實力,有強勢的市場開拓能力之外,其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國資背景。顯然,郭家學沒有這樣的背景,但一直就在覬覦醫藥領域王冠地位的郭家學仍然成功地繞道而行,以與國藥集團合資公司的名義重組了云藥。
專家提醒
整合的四大風險
口述·北京求是聯合企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石塘
綜觀郭家學近8年來在醫藥行業的東征西討,不難看出,郭家學一直以來都希望把自己扮演成醫藥行業的整合者形象,盡管其成功的比率很大,但風險亦不可忽視。
拿2004年郭家學繞道收購云藥為例。
其一,盡管外界都盛傳是東盛控制了云藥,但在股份形式上,國藥工業公司卻是由國藥集團絕對控股,因此這樣的合作關系存在風險,一旦郭家學在處理云藥的事務上表現出“控制”意圖,抵觸自然會緊跟而來。
其二,品牌風險。云南省政府規定,“云南白藥”秘方和品牌不作價、不入股,由云南省政府擁有,作為國有資產由云南國資委監管,云藥集團可銷售、使用“云南白藥”品牌。即幾億元的代價并沒有控制住云藥的命脈。
其三,資金風險。有專門的財務分析顯示,郭家學這次收購的資金不可能來源于業績一般的東盛科技和潛江制藥,而是來源于股權質押和互保所獲得的8000多萬銀行貸款,其他資金來源不明。這意味著郭家學的資金鏈條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要經歷考驗。
其四,經營風險。云南國資與國藥工業約定,如果云藥集團到2007年沒有達到銷售收入120億元,稅收11億元,凈利潤3.4億元的目標,國資委將從國藥工業出資的7.5億元現金中扣除,并重新選擇合作伙伴。而2003年,云藥集團銷售收入才3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