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壯族布洛陀信仰屬于原生型巫教,可稱為原生型民族民間宗教,它與壯族的生存與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是壯族特有的文化傳統。布洛陀信仰的活動在社會批判運動連續不斷的年代,曾一度銷聲匿跡。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宗教理論的改進和宗教政策的寬松,由于社會對化)的重視和對民間信仰的關注,由于布洛陀信仰研究的開展,壯族地區布洛陀信仰開始了它的重建的過程。以廣西田陽敢壯山為中心,壯族民眾自發地恢復布洛陀祭祀和相應的文化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并得到學者的理論支持和政府的理解。這種民族信仰重構現象,表現了壯族民族文化主體意識的增強和布洛陀信仰的旺盛生命力及其對新的時代的調適能力,如引導得當,會豐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內涵,推動兩個文明建設,充實壯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關鍵詞]布洛陀;原生型巫教;麼經;信仰重建
[作者]牟鐘鑒,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100081
[中圖分類號]C95;B9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4X(2005)02—0082—009民族文化(包括宗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