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建業
“書畫延年”的說法,可謂由來已久。
齊白石,這個世界級的書畫大家,活了96歲;書法界號稱“南仙北佛”的蘇局仙活了108歲;孫墨佛活了100歲;當今書畫界泰斗啟功先生,雖是92歲高齡,但在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的任上,仍干得有聲有色,成績斐然。以書畫活動伴隨終生的文人雅士,享年八九十歲的壽星真是司空見慣。
我國古代亦多有以書畫健身強體的名家名言。蘇東坡云:“筆硯紙墨皆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陸游有詩日:“一笑玩筆硯,病體方知輕。”經常習書作畫,就能有真樂,就能祛病延年。
欲養生長壽,首要之務在養心。古來養生重在養心,心頤則體暢,體暢則身心俱安,書畫能使人心態頤和,健康益壽。養心重在一個“靜”字,寫字作畫,不“靜”不能為,惟有“靜”,方能怡情,方能養性。
什么原因能使從事書畫活動的人充滿活力、健康長壽呢?從我個人業余時間醉心于書畫藝術的切身體會中談談個中緣由。
書畫藝術不但是一種非常高雅、非常灑脫的文事活動,又是寧靜身心、平衡心態的體育活動。從事書畫活動時,不思聲色得失,不想榮辱進退,煩惱遠去,雅興近前,身心極大放松,精神專注,對人體能起到很好的修復作用。書畫最直接的受益是手臂肌肉可以得到多方位鍛煉,能調節呼吸功能,增大肺活量,進而使氣血暢通,延緩大腦和其他身體零部件的衰老,減少疾病。要從事書畫活動,前創作的激情。如心猿意馬,心躁神亂,即便站在畫案前習書作畫,也誕生不出好的作品。
就拿畫界稱之為“五君子”的梅、蘭、竹、菊、松來講,就有深諳書畫藝術的權威醫學專家從祖國傳統醫學的角度,探究過其中養生之奧妙。用傳統國畫之法畫“五君子”,相當于中國傳統醫學上的五劑處方,可收到養心、安神、明目、理氣、寬中、調理脾胃、增進飲食、樂以忘憂、健康長壽的療效。
畫梅,特別是在寒冬將盡,早春來臨之際,雪融冰消,春華初現寒凝大地之時畫梅花,更加有益于身心。醫家講梅之方位屬東,五行屬木,五臟屬肝。肝喜跳而苦急,故古人講,春天宜解帶松巾。常畫梅花可煥發生機,散去冬季心肝郁積之寒熱,調理內臟機能,以解淤化悶。
畫蘭,古醫家講,蘭在五行中屬火,在臟屬心,情志為喜,故人謂“喜氣畫蘭”。畫蘭可令人心曠神怡,文雅風流,如入芝蘭之室,心平氣和,精神振奮,至老彌堅。
畫竹,竹于五行屬木,方位屬東,五臟中屬肝,臟屬膽,情志為怒,故傳統畫界稱“怒氣畫竹”,偶遇煩心之事,可運筆生風,縱橫于宣紙之上,揮灑竹之精神,以發泄肝膽之火。肝為將軍之官,性剛喜怒,怒則中氣上逆。畫竹之人可排除胸中怒氣,養肝護臟。經常畫竹之人,邪氣不易侵肝,臟腑和順,身心自然無恙。
畫菊,特別是對年高之人,可滋潤肺腑。從中醫五行說,菊之方位屬西,五行屬金,秋風霜降,百卉留實,寸草結子,惟黃菊繁花密蕊,東籬傲霜,能使人助長不畏艱難,以昂揚健康向上之氣度和不屈不撓之精神。
畫松,可得心靈之正氣。松子食之可延壽,松之余氣生茯苓,可潤肺補脾調胃,增進飲食,強壯軀體。從中醫之說,松方位屬中,五行屬土,臟屬脾,腑屬胃,經常畫松之人,可得“海納百川”之胸襟,為人處世豁達大度,多福多壽。
醫學研究證明,當書畫活動在優美典雅的環境中進行,不管是山水畫家創作風光旖旎的秀麗山水,還是花鳥畫家精心描繪鳥語花香、姹紫嫣紅的美麗春天,心情都非常愉悅,能使書畫者的大腦受到良性刺激,分泌令人興奮的激素,促進心血管系統的有序循環,故書畫家在從事藝術活動的同時,必然是很開心、很快樂,使身體這架機器總是處于良好平衡的運營狀態。這就是許多畫家和書畫愛好者年屆耄耋,以至期頤之年,仍身手靈活,體格健康的重要原因。
中老年人多學學習書作畫藝術,可增添生活情趣,以情養性,以性助壽,使心態年輕。心不老則形象就顯得年輕精神,就顯得活力無限,思想也就更加活躍。從事書畫健身,要身心俱靜,屏心靜氣;要胸中乾坤大,腦里河山闊,無我忘我,專心致志。什么功名纏身,什么利祿煩心,都拋于九霄云外,一個人能活到真正看破“紅塵”,不是以消極姿態處世,而是以更昂揚、更振奮的精神為人處世,笑對人生,以仁人之心擁抱生活,合理安排生活,身心俱佳,健康長壽是必然的,終生瀟灑、快活,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