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也
歌德說過:“建筑是凝固的音樂?!边@句話賦予建筑以靈動的藝術美感。而雨果則說:“建筑是石頭寫成的歷史?!彼o了建筑一個凝重的文化定位。也許就是這靈動和凝重的交織,使我對建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幾年,人們走出國門的機會多起來了,面對形形色色的西方古建筑,在欽佩和贊嘆之余,不少人常常會問:它們為什么和中國建筑有著如此不同的風貌神情?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劉天華先生的新書《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藝術比較》,興許能給出一個比較滿意的答案。作者曾師從著名建筑學家陳從周教授研讀建筑史論,長期從事建筑美學研究,述著頗豐。這次將中國和西方的古典建筑放在一起對比著說,有文有圖,有敘有議,的確獨具匠心。
首先是體例結構的新,作者緊扣“凝固的旋律”這一主線,在“國家權力的凝固”、“信仰力量大無窮”、“地上地下相輝映”、“都市文明的凝集”和“多彩的人間天堂”五個標題下,逐漸展現了古典建筑藝術中:宮殿、寺廟、陵墓、城市、園林五個大類中的著名實例。通過流暢入神的介紹和獨到精要的剖析,這些建筑似乎跳動了起來,在時間的坐標中匯合成五段個性鮮明的樂章。高音部分是西方建筑,低音部分是中國建筑,它們有對位,有和聲,有高有低,有快有慢,瀏覽全書,似乎能聽到由建筑音符組成的美妙旋律。
其次是起首和結尾寫得十分妥帖,好像是音樂的序曲和尾聲,使這首建筑敘事曲更加完整。這兩部分雖然文字無多,但言簡意賅。引言點明了中西建筑文明發展的不同特征,即多樣變革和穩定漸進,闡述了中西方不同的建筑價值觀。結語則講述了中西建筑史的一個十分相似的話題:19世紀末20世紀初,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延續千年的傳統建筑文明均發生了質的飛躍,它們行進的腳步似乎越來越靠近了,中西建筑相互借鑒、融合貫通的新時代正在到來。
最后,全書的圖文編配和制作設計也很有水平。250副精美的建筑圖片是正文不可缺少的輔助,能給讀者提供大量形象的審美信息。封面和正文的設計很切題,也雅致, 拿在手里頗能感到書品的韻趣。
如果你是一位建筑愛好者,或者是一位旅游愛好者,那么我想劉天華先生的這本《凝固的旋律:中西建筑藝術比較》應該是一位不錯的導師和導游。
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