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法律史學家梅因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迄今為止,所有社會進步的運動,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契約精神是西方憲政、民主和法治的前提和基礎。是理解西方社會、政治和法律的鑰匙。沒有契約精神,西方社會的進步就缺少動力。缺少契約精神,正是中國社會發展遲緩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契約精神張揚理性
契約關系是一種理性關系。契約是自主人格的張揚,是自由、平等的原子。如果說,近代資本主義在經濟上表現為發達的商品生產,政治上表現為代議制,思想上表現為個人意識的覺醒和對理性的崇尚,那么,在社會關系方面,它正好表現為人際關系的契約化。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這一社會關系及其相應的價值觀念的變革,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乃至法治、民主和憲政等一切成果的取得都是難以想像的。 契約成立的前提是有理性人的參與,契約精神張揚人的理性。所以,我們就應當扮演有理性的“人”的角色,不要扮演成沒有理性的“鬼”,也不要扮演成“圣人”。
二、契約精神張揚平等
契約精神要求一個人把自己當人看待,同時把他人當人看待,大家平等。有人戲說:中國人的臉圓,適合人治;外國人的臉方,適合法治,好像天生就缺少平等的基因。在封建專制時代,中國人的聰明和智慧在公共領域的確有嚴重的缺陷,有時作踐到不把自己當人的程度。知識分子更愿意把自己當作他人所用的“人才”或“奴才”,而沒想想把自己當作自己的主人,自己支配自己的命運、自己是自己的目的、自己是為自己活著的個人。所以有人說,一部中國古代文學史有相當一部分是“沒做穩奴隸”的長吁短嘆。列朝列代的知識分子真正懼怕的恐怕不是專制,而是失去了被專制的機遇與身份。他們最恐慌的是被專制遺忘、埋沒。
三、契約精神 張揚自由
《山海經》上有一種怪物叫刑天,他和天帝斗法,天帝大怒,“咔嚓”一下掐斷了他的脖子。天帝削其頭,為的是叫他不再有思想。但是人的頭顱太多,掐不完,天下百姓死盡了,皇帝老兒也會寂寞而死。人心深于海洋,思想終究是旁逸斜出的,難以像切菜一樣“咔嚓”一下把它整齊劃一。于是皇帝老兒及其“幫兇”、“幫閑”們便發明了一種方法:洗腦,以求“統一思想”。“文化大革命”就是全民大洗腦。洗腦就是愚民,就是精神閹割。刑天遭砍頭,尚且舞刀弄盾;司馬遷遭生理閹割,他的海天孤憤反而呈洪波涌起陽強不倒之勢,但精神閹割,可謂一閹百閹,一勞永逸,頭腦空空,即使力敵萬人,也不過是傳種的工具。 在以“洗腦”為要務的封建專制時代,庸人傻子是最合格的產品。在以精神閹割為要務的時代,道德家為自己發明天堂,為他人發明地獄;為自己發明自由,為他人發明奴役;為自己發明享受,為他人發明禁欲。中國的教化傳統大體上是一本《愚民手冊》。在以熄滅思想為要務的封建專制時代,思想者要么“哀莫大于心死”,要么發瘋。自由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意識、一種素質、一種品格、一種能力。在一個強調集體和共性、千方百計要消滅個性、缺乏契約精神的社會里,這種自由的權利、意識、素質、品格和能力得不到必需的滋養,即便艱難或勉強開出的花朵也是病態和殘缺的。(錢弘道)
《英美法講座》 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