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紅
在目前的圖書市場上,暢銷書的價值毋庸置疑,根據開卷公司對全國百家零售書店的銷量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占中國圖書品種6.7%的暢銷書,創造了圖書市場68.9%的利潤。
任何商品,它給生產者帶來的利益與它給消費者帶來的利益總是成正比,圖書產品也不例外。而且,衡量的標準是讀者的價值判斷。所以,暢銷書商對于讀者定位的思考驚人地相似:把讀者放在首位,從不看低他們。正如長江文藝社黎波所說:“和讀者坐在一把椅子上來對話,不要居高臨下,也不要主觀臆想,實實在在地去了解他們想讀什么書,我們就出什么書去迎合他們?!?/p>
但是,如何迎合讀者呢?或者說,如何進行準確的讀者定位呢?這就是本文將要介紹的內容。
讀者定位包括三個步驟,一是確定目標讀者群;二是了解目標讀者的價值取向;三是檢驗和調整目標讀者定位。
第一步:確定目標讀者群
任何一本暢銷書都是針對特定的消費群而訂做的。想做給每個人看的書,往往是每個人都不看的書。正如一句名言:“你想討好每一個人,可能得罪每一個人?!北热纭八拇竺?,好像是每個人都可以看的,但實際上,在整個讀者群中,想看“四大名著”的人只占極少部分,因為有些人已經看過,有些人尚未達到這個閱讀水平,有些人不愛看古典名著,等等。那么,想看“四大名著”是什么人?這就存在一個讀者定位的問題。
通常來說,一本暢銷書有三級讀者群:
一級讀者群。即特別希望閱讀此類內容或特別需要獲得此項知識的讀者群體,他們很有可能購買這本書。
二級讀者群。即對這本書可讀可不讀的讀者群體。他們受群體因素影響或一時興趣所致,有可能購買這本書。
三級讀者群。即不喜好此類內容或不需要獲得此項內容的讀者群體。但他們可能出于其它目的會購買這本書。
作為書商,在對圖書定位時,當然應該重點考慮如何迎合一級讀者群,同時兼顧二級讀者群,對三級讀者群的購買則不宜抱太大期望,可視為意外收獲。
第二步:根據目標讀者群的價值取向量身制做圖書
確定目標讀者群后,在圖書具體制作和發行過程中,從目錄到內容,從封面到版式,從印刷到訂價,從宣傳到發行,甚至具體到一句話的提煉,都要充分考慮到目標讀者的價值取向,按目標讀者的喜好進行設計。
比如,人民文學社的《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必讀叢書》,目標讀者群是中學生。由于是翻印世界名著,內容上沒有太多創新余地,只能在圖書包裝和產品宣傳等方面多下功夫。那么,中學生最關注的是什么問題?他們最易接受的是哪一種宣傳方式?人民文學社考慮到,這個年齡段青少年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逆反心理,大規模正面宣傳可能難以奏效,因此,他們經過精心策劃,選擇了“公益課堂”的方式,就是在全國各大書城請特級教師辦講座,給中學生們講“如何學好語文”、“如何提高寫作水平”等等;在圖書包裝上,他們選擇了比較輕松明快的封面和版式設計,并提煉出了“把‘文學名著裝進書包”這句對中學生較具誘惑力的主題廣告詞。而且,文學社的策劃者們還考慮到了學生和家長的經濟承受能力,對這套叢書的價格普遍進行了下調,每本書平均低于市場同類圖書定價2到3元,以避免把“課外閱讀”變成“課外負擔”。由于讀者定位準確,圖書制作與宣傳到位,這套叢書在兩年間,創下了近兩個億的銷售業績。
又比如,中信社的《杰克·韋爾奇自傳》,目標讀者是國內經理人。策劃者們充分考慮到目標讀者的閱讀品位和消費能力,在圖書印刷與包裝上不惜工本,達到了當時的頂尖水準,完全可以用“豪華”二字來形容。當然,圖書的價格也相對較高。該書的策劃者還考慮到了經理人比較務實而且比較自負的特點,在宣傳方面,刻意強調該書的權威性和實用價值。比如,有一段廣告語是這樣寫的:“被譽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韋爾奇在他20年的任期內把通用電氣集團帶入了輝煌!這本關于他的成長與成功的自傳是韋爾奇退休前的最后一個大動作!被全球經理人奉為“CEO的圣經”,是全世界所有夢想成功的人的必讀書!”由于策劃到位,該書一上市即成為熱銷書。
有些圖書的讀者定位比較廣泛,適于各年齡段、各知識層次、各種職業的讀者閱讀,在圖書制作的過程中,就要考慮到綜合定位、群體兼顧。比如馮小剛的《我把青春獻給你》中,特意挑選了一張馮小剛母親的照片,那種熟悉的老照片的質地,一下就能夠抓住老年讀者的情感;而馮小剛和徐帆的結婚照,特別選了一張葛優為背景的照片,也能贏得相當數量的好奇的青年讀者。
第三步:檢驗目標讀者定位是否準確
一本書能否迎合目標讀者的興趣,不僅依賴策劃人和作者對社會潮流的準確把握和市場經驗,還依賴一些技術手段,其中調查分析是最主要的手段。調查分析有規模大小的差別,這需要根據投入的大小來確定。對絕大多數圖書來說,或因書商的經濟與人才實力不足,或因對風險的擔心,以及對圖書出版時效的要求,進行大規模的調研是不現實,但是,進行小規模、小投入的測試還是有必要的。比如,咨詢圖書代理商,借助他們的經驗判斷選題的生命力;請部分讀者閱讀和鑒賞,以判斷這本書是否能迎合目標讀者的興趣,等等。此法古已有之,可謂簡便有效。比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寫詩崇尚平實自然、通俗易懂,所以,他每做一詩,就要念給鄉下的老太太聽。如果鄉下老太太都能聽懂,文化素質較高者自然不會覺得晦澀。
一旦發現圖書制作與讀者興趣存在差距,就要果斷地進行修正,絕不可抱著“敝帚自珍”的心理,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優秀的,錯誤的是讀者不懂欣賞。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圖書暢銷的話,就要相信,讀者永遠不會錯,需要改正錯誤的永遠是書商和作者。這是做暢銷書應有的理性。
比如,魯豫的《心相約》,初稿與正式出版的內容有很大不同。為什么呢?因為策劃者發現,初稿內容比較散,與目標讀者的興趣有相當差距,要求魯豫做全盤修改。魯豫虛心接受了意見,僅保留原先的基本框架,對內容做了徹頭徹尾的修改。我們現在看到的《心相約》,語言風格親切而輕松,內容簡潔而多趣,它雖然大致是按魯豫人生經歷的時間順序來寫的,但同時又根據故事的主要類型分為21個版塊,文風上的簡潔性有效地保障了隨機閱讀的可能。因為策劃者知道,不可能要求如今的讀者老老實實從第一頁讀到最后一頁,如果讓他們利用業余時間隨便翻翻,而且每翻一頁都可以看下去,暢銷就有保障了。
總之,對書商來說,你想做出暢銷書,就要和讀者貼心貼肺,像親人般考慮他們的需求和感受,如此,你的圖書才會受到讀者們的鐘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