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卷在手,一部44萬字的《國際軍事學概論》實在夠分量。書的裝幀大氣,標準B5國際流行開本,僅形式上就凸顯著這部專著與世界接軌的創意。其實,書稿出版之前,本書主編、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效東大校,就談及過書稿的內容。人們當時對這部即將交付出版的書稿印象,只是幾個抽象的概念:國際軍事學;第一本;難寫。待潛心研讀之后,這部浸透眾人心血的力作,確實令人刮目和感動。
這部專著體現了一種時代的軍事科研創新精神。書名是新的,迄今絕無雷同的圖書面市,是第一本國際軍事學研究專著。國際軍事學被正式列入中國軍事科學研究體系成為一級學科,確切地說是在2001年1月,學科誕生伊始,本書的寫作就被列為全軍軍事科研“十五”計劃重點課題,因此,該書顯然是該領域最新科研成果。更重要的一點是,本書體現了作者在全球新軍事變革大背景下,對中國軍事科研的思考,突破了國內以往該領域中“研究我們的敵人,研究外國人”這種歷史局限,以信息時代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條件下的世界眼光,考察國際軍事領域的發展變化,體現了以完善學科體系建設促進我軍軍事理論創新,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理性思考。
這部專著構筑了該學科的學科體系,內容極其豐富。全書分為基礎理論篇、國際軍事安全篇和外國軍事篇三大部分。就內容而言,既包含有學科基本概念、學科體系、學科史、研究方法等基礎理論,也包含有國際軍事安全形勢評估、國際軍事合作、國際軍控與裁軍、國際武裝沖突與局部戰爭、國際危機管理、國際恐怖與反恐怖斗爭等諸多國際安全理論與現實問題,還包括外國軍事戰略、外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外國軍隊作戰,以及外國軍事后勤及裝備等理論與實踐問題。系統全面地研究梳理了有關國際軍事領域中諸多問題,展現了國際軍事學全貌,廓清了各個分支學科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疇、相關要素、主要理論、學術前沿和發展趨勢。萬事開頭難,其意義在于這本專著的構思和編寫體例對后繼研究者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借鑒及參考。
這部專著體現了獨特的軍事科研方法。思維慣性以及表述方式上的俗臼是中國科研的大敵。本書的作者為多年從事外國軍事研究的科研人員,吸取了國外學者們非程式化研究報告的合理成分,本著“研究什么就寫什么”的原則,研究觸點輕重有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從學科理論到研究理論的純經院式的研究與描述。
這部專著還體現了作者嚴謹的治學風格。在沒有成書可資借鑒的情況下,構建一級學科體系,其難度可想而知。作者迎難而上,為充分體現本書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實用性,竭力博采眾長,集中全軍從事國際軍事研究部門和專家的智慧,進行學術調研活動,課題僅預研時間就長達2年,前后用了近4年時間,才完成了這項極具挑戰性的國際軍事研究領域的補白之作。軍事科學院科研指導部、世界軍事研究部,總參二部、三部,國防大學,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解放軍外語學院,后勤指揮學院等全軍著名的軍事院校和科研單位,以及眾多資深專家學者都參與了這項重大的學術工程。
本書現由軍事科學出版社作為精品圖書在全國公開發行。(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