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澤
近年來,汽車進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能否有個好心態,安全、快樂地行車,成為值得一說的話題。
開車可以擴大活動半徑,方便日常出行,調節生活氣氛,對心理利好多多,大家有目共睹,孰不贅述。憑著自己的一點點親身體驗,我就來說說開車和心理的負面互動吧。
我從駕校畢業后有兩年沒有車開,后來因工作需要,單位給我配備了一輛桑塔納2000。可能是我駕駛技術已經生疏,也可能是我心理還沒調整到位,而后的6個月,我大小事故20;余次;由于車技不行,路況不熟,每次出車心情都忐忑不安,畏懼、焦慮兼而有之。
第一次事故:從單位取了車,不敢往家開,打電話叫了個朋友陪我,開到家門口,已是一身大汗。我說:你先回去吧,我慢慢停車入位。他走后,我發現,我竟然是一直拉著手剎開回來的。在院門口的路上我打算倒車掉頭進院,結果一倒車,發現后面有一輛車停在路邊,我想減速,結果不知怎么搞的,反而加速向那車倒撞過去,活生生將人家的車右側撞了一個坑,我的腦子一陣發蒙,路人也一下子圍攏過來。其中一人沖我大喊大叫,我以為是他的車,連忙下車向他道歉,可他竟對我悄悄說:“看你像個老實人,還不快跑。”我想也沒想,條件反射般的上了車,開車就上了二環路,打算到前邊的橋下掉頭,再悄悄地轉回來。可一是緊張,二是技術實在不過關,我竟然找不著出口,下不了主路,在二環路上整整轉了一圈。回到家中,汗水已經濕透了內衣,有點兒虛脫了的感覺。現在想起來,雖然被撞車輛老舊,我當時跑掉也是被嚇蒙了,不完全是存心,但我至今仍心存愧疚,希望那位仁兄恕罪。
最大的事故:一天參加完某大使館的國慶招待會,沿長安街西行至廣場東北角時遇到紅燈,按交規可繼續西行,但此時廣場東側北行車輛左拐西行車輛有優先通行權。交規這一條我沒學好,在招待會上又喝了點兒啤酒,因有使館的朋友搭車同行,車速在70;公里/;小時,假裝瀟灑,對廣場左拐車避讓不及,急向右打輪,與右道直行車撞了個正著,慘不忍睹,著著實實給天安門廣場煞了風景。
總結起來,我開車上路的頭6;個月事故之所以又多又爛,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是心理原因。本來新手上路就緊張,再加上心態不夠平和,對困難遇見性差,有僥幸投機心理、開斗氣車等,出事故也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其次,交通規則和駕駛技術掌握得不過硬,這也是心里發虛的技術原因。再次,是社會因素。文明行車走路是社會文明和公民素質的體現,交通環境的缺憾也是駕車人心理緊張的原因。
我在這三條上認真整改,落實到行動上。宏觀上認識到,汽車時代,應當有更強的責任心和整體意識;微觀上,嚴格按規章辦事,要有點謹小慎微的“小人”作風。盡量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禮讓,守法,并勤于總結經驗教訓。
十幾年來,除了最初的教訓外,基本做到了安全行駛。現在想來,對駕駛員的這些要求也是做一個優秀公民的準則。誰說開車就是一熟練工種?上面這些體會,我可是一點一滴地從方向盤后邊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