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益
10年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家弘前往美國訪問,芝加哥警察局首席偵探湯·森德聽說“中國警察執行一般任務不帶槍”時,驚訝地對他說:“真是不可思議!在我們這里,警察睡覺都要把槍放在枕頭下面。因為每個犯罪嫌疑人都有槍,槍支犯罪是困擾美國社會的最大難題。”
何家弘當時很自信,說:“在中國,目前槍支犯罪率很低。”“你不要高興得太早。”湯·森德說,“說不定,我們今天的問題就是你們明天的問題。”
10年后,何家弘無奈地說:“真的被他言中了。”何家弘的這段話,是在今年8月23日,青海省海東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一起特大跨國槍支走私案后告訴記者的。
震驚全國的跨國涉槍大案
1995年,這一販槍團伙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青海人馬某在巴基斯坦上學期間,結識了外號“恰恰”的武器商,“恰恰”同意為馬某提供槍支走私入境販賣。
在案件偵破中警方發現,該跨國槍支走私販賣團伙已經形成完整的鏈條:犯罪嫌疑人中有的專門從巴基斯坦走私槍支,有的負責運輸,有的進行“批發”,有的從事“零售”……手段極為嫻熟。販賣槍支的同時還伴有販毒、黑社會組織等犯罪活動。
“化隆造”聞名天下
由于此案的破獲,化隆——這個位于青海省東南部、面積2740平方公里、總人口只有24萬的貧困小縣開始備受矚目。
事實上,化隆縣造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軍閥馬步芳時代。化隆縣是當時馬步芳一個最重要的軍品生產基地,許多士兵掌握了造槍技術。新中國成立后,一些士兵就地安家,將造槍技術保留下來并代代相傳。在此后長達30年的時間里,化隆非法制販槍支活動從未浮出水面,直到1982年公安機關根據群眾舉報,從化隆縣德恒隆鄉一個村委會副主任手里查獲第一支非法制造的手槍,這種局面才被打破。
1992年,政府嚴格槍支管理,只有少數分管政法的黨政干部和大企業領導憑借《持槍證》獲準配槍。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出臺,進一步嚴控民間槍支。
被收走獵槍的當地牧民對槍支的需求催生了一個隱秘的地下槍支市場。化隆制造的小口徑步槍和獵槍,受到市場歡迎。而更小巧、更便于隱藏攜帶的仿“五四”、仿“六四”手槍,兩天就能夠制造一把。化隆逐漸成為購槍者首選之地。造槍甚至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農民們白天種地,晚上造槍。
雖然,這里的“地下兵工廠”非常簡陋,造槍者也大多是一字不識的文盲,但他們造出的槍支卻可謂“精致”,技術也在不斷提高。有的制販槍支犯罪分子與省外販槍團伙包括原軍工企業內部不法分子相勾結,從河南等地購進原材料、半成品以及造槍工具和技術資料,使自制槍支仿真度和精密度越來越高,殺傷力越來越大。正因如此,在販槍黑市中,化隆縣造的槍支頗受“追捧”,甚至其他地區制造的黑槍也假冒“化隆造”。
在對這起案件的調查中,公安機關也逐步弄清:國內黑槍的來源除跨國走私以外,主要來自青海省化隆縣、貴州省松桃縣以及廣西合浦縣,并且規模都不容小覷。
買槍不止,槍患不已
究竟是什么人在買槍,他們買槍又是為什么?
公安部有關領導介紹說,僅今年上半年,全國就發生公務用槍丟失事件6起,被盜案件3起,被搶案件4起;罪犯持槍殺人搶劫案數百起,自殺事件數十起。總計造成近百人死亡,上千人受傷。
據調查,購買槍支者主要集中于以下人群:一是房地產業,為爭奪項目地盤,動用黑惡勢力;二是桑拿洗浴、歌舞廳雇傭的“看場子”的打手;三是私設賭場、賭球和所謂的“博彩業”,用于維護內部幫規;四是販毒、吸毒人群,用于保毒資,黑吃黑,或者和警方對抗;五是在商業區域欺行霸市,收取“保護費”的惡人;六是少部分私營企業主、暴發戶及保鏢,用于護身。
制販槍支的高利潤與輕懲治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化隆等地區,一支槍的生產成本不過一兩百元,幾經倒手后竟可賣到上萬元。
在青海跨國販槍案中,犯罪嫌疑人在巴基斯坦用400元人民幣就可購得一支槍,走私入境,“中間販”以每支500—1000元的價格購得槍支,再層層加價,“零售價”可達5000—5500元,而且這還不是最終價格。
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學專家感嘆道,與其所獲得的暴利相比,制槍販槍者所承受的法律懲罰顯得很輕。
在偵查實踐中,有的犯罪嫌疑人隨身攜帶十幾支甚至二十幾支槍支或彈藥,有明顯的買賣槍支牟取暴利的愿望,并且本人也作出了非法買賣槍支彈藥的有罪供述,但因找不到其他證據,在審判階段,只能以非法持有槍支罪量刑,使本來應以非法買賣槍支罪被判重刑的犯罪分子得不到應有的懲罰,以致難以對此類犯罪產生震懾。從1991年開始的打擊制販槍支犯罪活動斗爭的15年中,青海省還沒有一起判處制販槍支犯罪人死刑的案例。
同時,在審理制販槍支案件中,審判機關對于《刑法》附加刑的沒收財產這一條款使用得不夠充分,很多犯罪嫌疑人用制販槍支的非法所得蓋了住宅,購買了汽車、摩托車,在村子里富甲一方。制販槍支犯罪嫌疑人即使被抓獲,也存在著“苦了我一個,服了幾年刑,幸福一家人,起碼不受窮”的想法。由于對普通百姓無法參照“公務人員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一樣清算其收入,沒收其非法所得,在犯罪嫌疑人所在村莊甚至鄉鎮產生了較大的從眾心理和模仿效應。
治“槍患”應先治窮
據了解,化隆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68%;在槍患嚴重的群科、德恒隆、牙什尕、沙連堡等鄉,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96%,年人均收入不到千元。松桃縣位于黔、湘、渝三省市的接合部,交通不便,是貴州省最窮的地區之一,當地老百姓的年收入只有四五百元。合浦縣百姓單純靠捕魚和種田為生,經濟發展緩慢。
有關專家認為,化隆、松桃以及合浦等地的槍患主要因貧窮而起,在這些地方,很少有人能抵擋制販槍支的暴利誘惑,所以治“槍患”要先治貧。在加大整治槍患的同時,應重點加大對化隆縣等地的扶貧工作力度,幫助農民盡快脫貧致富,從根本上解決“槍患”問題。
近幾年,貴州在整治槍患問題方面之所以成效顯著,其經驗之一就是政府加大了對槍患嚴重地區的扶貧力度,使當地民眾在較短時間內擺脫了貧困,從而放棄非法制販槍支活動。
(楊曉威、張源薦自《周末》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