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戈
王岐捷25歲就獲得了博士學位,國內鮮見。
王岐捷11歲小學畢業時,就代表學校參加了遼寧省丹東市舉辦的一次數學競賽,并獲得了三等獎。這在他那所不太出名的小學校里,已經是意義非凡了。學校的大喇叭每天一遍遍地廣播,于是,他成了學校的名人。
有的人出了名就張揚,可王岐捷卻把它變成了壓力,覺得再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這個名氣。
這次參賽,王岐捷不僅獲得了榮譽,更重要的是,他向更高目標沖擊的信心更足了。有了這個信心,后來他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一躍成為班里的前幾名,考上了市里的重點中學。
進入初中后,他遇到了有生以來的第一個難題:同班的同學在小學就已學過兩年英語,因他就讀的不是重點小學,沒開設英語課,一上英語課他就成了“啞巴和聾子”。王岐捷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孩子,他向父母要了15元錢,到英語補習班去補習英語,半個月后,他就可以和學了兩年英語的同學平起平坐了。
臨近初中畢業,電子游戲的狂潮席卷大地。王岐捷也同其他一些同學一樣,每日沉迷于電子游戲中。父親知道后,沒有打罵他,只是語重心長地說,貪圖眼前的快樂,就會誤了終身大事。一個再聰明的孩子,不能戰勝自己的欲望,他將一事無成。何去何從,自己選擇。話語不多,很有分量。王岐捷哭了,決心從此再也不玩電子游戲了。
1997年,畢業于丹東二中的王岐捷以616分的總分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高考總成績排在全市前10位。而當年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是612分,北京大學是604分。
王岐捷考上中國科技大學,在左鄰右舍引起了轟動,不少人紛紛前來請他傳授學習經驗。但令他們感到驚詫和失望的是,王岐捷并不是頭懸梁錐刺股似地苦讀。他的學習經驗僅有幾點:上課注意聽講,不放過老師講的每一句話;課余時間該玩就玩,只是在晚上再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全神貫注地精讀;10點半鐘準時睡覺,養足精神,第二天再去課堂注意聽講。
王岐捷的學習方法有他的科學性,正如他父親所說:“學習要講質量,不能熬時間。熬得筋疲力盡,迷迷糊糊,自然也就沒有效果。我不贊成孩子考什么第一名,我讓孩子追求的是精通學業,只要精通了,再爭第一名就是多余的,是一種浪費。”
在這種觀點的指導下,王岐捷的學習生活相對是輕松的。由于沒有那種特殊的壓力,他的業余時間就顯得很充裕,一直在快樂的狀態中學習,而有這樣的心態,對學習來說肯定是至關重要的。
王岐捷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后,他認定這是向更高一個層次沖擊的起點。他所學的自動化專業學制是5年。但他僅用了4年時間,就修完了本科學業,提前一年畢業。
在大二時,王岐捷就開始做出國留學的準備。1999年6月,他參加了出國留學的GRE考試,GRE考試滿分是2400分,而他考了2300多分,在當年報考的中國科技大的學生中,他名列第一名。
大學畢業后,王岐捷被國內一家大公司錄用,年薪10萬元。就在此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碩博連讀的通知書已在網上給他發了兩次帖。他當時真的很猶豫,年薪10萬元,對他這樣出身普通家庭的人來說,這不是一個小數目,他馬上可成為白領,車子、房子指日可待。更重要的是含辛茹苦、培育自己20余年的父母也有了喘息的時候。而出國留學,還要苦讀數年,年邁的父母還要跟著受累。但是,從小就藏于心中當科學家的夢想,一直又讓他不甘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再次聽從了父親的教誨:“人要有大志向!你還不到圖眼前安逸的時候,應該立下志向,此生向諾貝爾獎沖擊,當一個大科學家!”
王岐捷決定出國留學。在南洋理工大學,入學僅一年半的王岐捷,就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了6篇論文。為此,他獲得了新加坡政府設立的全國獎學金,全校只有3名學子獲此殊榮,而他是惟一的中國籍學生。2001年8月至2004年5月,王岐捷又分別到美國、法國做學術交流。2004年5月,他的一項發明獲得世界光學組織STIE最佳項目金獎,年僅24歲的他,就獲此世界級大獎,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2004年11月,25歲的王岐捷獲得了博士學位。同期,他的兩項科學發明在新加坡申請了專利,而問鼎亞太地區青年發明獎,這預示著王岐捷在世界科學發明獎舞臺上有了新的位置。第五屆亞太地區青年發明獎,吸引了亞太地區87個專案參選,由7人組成的國際專家評審委員會,對每個參選項目,從原創性、實用性及其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影響力3個方面進行評估,選出12項作品入圍決賽,經過激烈的角逐,王岐捷榮膺金獎。
王岐捷和其他獲獎者獲得了前往美國加州帕洛阿托惠普實驗室免費旅行和一套電腦設備的獎勵,但是他并不把這一切看得了不得,他看重的是再上一個臺階,走向一個新的起點。
(渝摘自《遼寧青年》 本刊有刪節)